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糖尿病胃病     
糖尿病患者因胃肠运动功能异常,可导致胃排空延迟,出现恶心。呕吐、早饱、腹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糖尿病胃病是糖尿病患者伴有消化道功能异常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可以从胃电节律紊乱到胃轻瘫。 一、糖尿病胃病的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糖尿病胃病多见于病程长,血糖难以控制,并且合并有周围自主神经病变者[2][3]。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多累及消化道,导致胃排空延迟。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根治手术中,切除胃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平滑肌细胞变性[4]、纤维化及嗜酸性包涵体。平滑肌细胞变性的原因与糖尿病微血…  相似文献   

2.
廖宏 《吉林医学》2010,31(10):1408-1408
<正>糖尿病胃轻瘫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高血糖及微血管病变等密切相关,导致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1],临床主要表现为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胃轻瘫 (DGP)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均可以见到。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来关于DG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发病机制1.1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中  相似文献   

4.
鲁丽 《大家健康》2011,(6):62-62
糖尿病引起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自主神经损害有关,特别是迷走神经的损伤可以降低胃肠消化功能,还与肠肌间神经丛以及肠黏膜下神经丛的变性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5.
胃轻瘫是指胃的排空极度延缓 ,用以描述糖尿病人严重的胃排空延缓即糖尿病胃轻瘫 ,了解此合并症的临床意义 ,首先在于解释了许多糖尿病人未发现任何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而出现反复发作的饱胀、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的原因 ,同时根据其发病机制 ,寻求一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1 临床表现糖尿病胃轻瘫又称糖尿病性胃麻痹症〔1〕多见于病程较长者 ,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其主要症状为饱胀、厌食、烧心、上腹胀痛、严重时呕吐 ,吐出物为胃潴留之食物 ,呕吐可间歇发作 ,发作前升高之血糖较难控制。诊断重要的是排除其他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胃轻瘫病机为糖尿病迁延日久,胃阴亏乏,肺胃久虚,母病及子,必累及于脾.脾胃虚弱,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致使上逆成呕.西医认为,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状态,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糖尿病微血管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均与其机制有关.中药复方健脾化湿、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辨治,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病人无机械性梗阻时出现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涉及胃外来神经支配异常、肠道主要神经递质功能障碍、Cajal间质细胞受损、胃肠平滑肌和胃体肌壁巨噬细胞异常等方面。本文对糖尿病性胃轻瘫不同发病机制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以非机械性梗阻所致的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的症候群,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腹痛、早饱、恶心、呕吐等,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Cajal间质细胞异常、平滑肌病变、胃肠激素、高血糖等有关。近年来对DGP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显示,Cajal间质细胞受损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组织学变化在DGP患者中十分普遍,探讨这些组织学变化及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对DGP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胃轻瘫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全胃肠道动力障碍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病变[1]、高血糖[2]、Cajal间质细胞变性[3]、胃肠激素[4]有关,另外血管活性肠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5年Rundles首先描写了胃排空延迟与糖尿病的关系,并提出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1958年Kassander报道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常见于无症状患者,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概念。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各部分均可有运动功能障碍,但对胃运动障碍的研究报道最多。本文主要对近期有关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1正常胃动力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容纳、研磨食物,并将食物推入小肠以利吸收。固体食物在胃内被分解成小颗粒并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混合后排出。胃的运动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胃肠神经系统的支配,中枢神经系统又与这些神经密切联系来调节胃肠运动。另外胃肠激素、神经递质在胃肠运动的调节上起重要作用。胃的运动模式包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和餐后胃运动。MMC包括4相:Ⅰ相静止期;Ⅱ相不规则收缩期;Ⅲ相强力收缩期;Ⅳ相收缩消退期。餐后胃的运动包括近端胃的紧张性活动和远端胃的复合蠕动性收缩[1]。胃的蠕动受起搏区Cajal细胞的调控。起搏区位于胃底、体交界区,在胃慢波的基础上以约3次/分发放冲动,使胃体、窦的环行肌收缩完成胃的排空,这一活动也受神经及激素调节[2]。2发病机制2....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一种常见但治疗效果较差的并发症,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的病因与高血糖本身以及由于长期高血糖而导致的神经、血管病变有关。由于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因此,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治疗是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扶以西药、中药、针灸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其关键还是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最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A case is reported of uncontrolled diabetes mellitus due to gastroparesis diabeticorum in which treatment with metoclopramide restored diabetic control. Diagnostic, path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which is thought to reflect autonomic neuropathy involv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0):913-9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最早。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5%~90%不等。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而且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已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代谢紊乱、血管损害、免疫因素均起作用,其中神经生长因子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在没有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胃排空延迟,包括胃排空的极度延缓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障碍。其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格检查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目前DG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DGP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28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并与147例非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胆石发生率为3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P<6.01)。本文对糖尿病患者高胆囊结石率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讨论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病程、有无植物神经病变、血糖值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红伟 《医学综述》2008,14(1):142-143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该病发生的病因与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肠道运动、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等因素有关。指出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条件,并对近年应用中医药辨证分型以及针灸等中西结合治疗该病的方法,与单纯西医药治疗组进行疗效对照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胃肠动力药在腹部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胃肠钡餐造影检查500例患者,口服莫沙比利,30min~60min检查一次,90min、150min、180min分别检查一次,个别情况采用机动应用法,观测钡剂通过情况及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检查时间缩短2倍以上,病变检出率提高20%。结论:在腹部影像检查中(胃肠钡餐造影)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可缩短检查时间,使检查图像清晰,有利于诊断,提高检查效果质量,可作为小肠、结肠病变钡餐造影检查影像诊断中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营 《医学综述》2013,19(9):1647-1649
糖尿病心肌病作为糖尿病独立的并发症,舒张功能不全为其早期重要的临床表现,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Ca2+调节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心肌间质纤维化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心肌病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利用有回声助显剂检查胃溃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彩超诊断的胃溃疡性病变并通过胃镜活检或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50例彩超诊断病例经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性病变145例,诊断符合率96.7%,其中112例为胃溃疡,33例为浸润性胃癌。结论:彩超利用有回声助显剂在胃溃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胃镜符合率,可作为胃溃疡性病变的胃镜前筛查手段,同时与胃镜活检配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王元元  冯波 《华夏医学》2005,18(4):519-52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状况对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8.7岁,平均病程13.1年,平均HbA1c 10.4%)根据WHO体重指数(BMI)标准分为5组(各组年龄、病程、HbA1c无显著性差异).利用心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系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心自主神经功能和肢体末梢神经传导速度、皮肤痛温觉、振动觉,诊断心自主神经和末梢神经病变.结果:各组间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各项神经功能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与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无显著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状况对糖尿病性心自主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