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肠脂垂坏死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们自1988年以来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24岁。右下腹痛24小时,体检:腹平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存在。化验:血白细胞12.8×10~9/L,中性0.83。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手术见阑尾充血,附近肠脂垂变黑,行阑尾及坏死的肠脂垂切除术。病理报告:肠脂垂坏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例2 女,67岁。转移性腹痛36小时,伴呕吐。体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11.6×10~9/L,中性0.78,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见大网膜呈急性炎症,结肠近回盲部处有0.8cm×3.5cm大小之坏死组织,阑尾与周围粘连,行阑尾、炎性大网膜及坏死组织切除术。病理诊断:肠脂垂坏死、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急性大网膜炎。  相似文献   

2.
3.
<正>肠脂垂坏死(epiploic appendices necrosis)是肠脂垂发生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少见急腹症,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极易与其它急腹症相混淆。以往肠脂垂坏死国内外罕有报道,近年来CT、超声及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此疾病临床诊断渐增多,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肠脂垂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0例PE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PEA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8~81岁。临床表现均有明确腹痛,均经腹部强化CT检查确诊为PEA。误诊为急性阑尾炎7例,盆腔炎2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均给予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确诊后停用抗生素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PEA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临床应加强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脂垂炎是一种少见病,多见于肥胖患者,且与急性阑尾炎发病症状相似,在临床表现上难于鉴别.1989~1998年,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 976例,其中发现肠脂垂病变7例,兹作报道.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2~50岁.腹痛前无明显诱因.均发热,T 38.5~39.3℃;有腹膜刺激症者5例,有固定性压痛者4例,白细胞计数超过 1×10 9/L者5例.7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系肠脂垂炎症、坏死.1例肠脂垂坏死穿透肠腔,形成肠脂垂腔内积粪;2例整个肠脂垂坏死化脓,4例头部坏死化脓.  相似文献   

6.
阑尾系膜与肠脂垂在阑尾残端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由于炎症引起盲肠部位水肿,组织脆弱,以致手术中遇到荷包缝合、包埋困难是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术后发生粪瘘、阑尾残珠炎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对30例盲肠部炎性水肿的阑尾炎患,在阑尾残端处理后,常规用肠脂垂与阑尾系膜覆盖,并固定于残端。这样既加强了对阑尾残端的包埋,又保护了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西区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例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7例患者中3例位于升结肠旁,4例位于乙状结肠旁.7例CT平扫表现为结肠旁卵圆形脂肪密度结节影,边缘呈薄层环状稍高密度影,5例周围脂肪间隙内显示条索状或斑片状渗出影,7例患者病灶中心均可见点状或线状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邻近腹膜增厚4例,局部结肠壁水肿、增厚3例.结论 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正确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肠脂垂坏死误诊为阑尾炎少见 ,我院遇到 1例 ,报道于下。患者 ,男 ,4 0岁。因右下腹疼痛 2天 ,于 1998年 5月 2 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2天 ,出现右下腹部持续性疼痛 ,有恶心 ,无呕吐、腹泻 ,无血尿及恶寒发热 ,经门诊治疗无好转而入院。既往体健 ,无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史 ,嗜烟酒。检查发现 :T37℃ ,P80次 ,R2 1次 ,BP15 / 9kPa ,发育正常 ,营养好 ,神清合作 ,表浅淋巴结不肿大 ,颅五官无异常 ,颈软 ,气管居中 ,心肺正常 ,腹平坦 ,无肠型及肠蠕动波 ,肝脾未扪及 ,右侧下腹区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肝浊音界存在 ,无移浊 ,双侧腰…  相似文献   

9.
何剑  祝跃明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58-135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肠脂垂炎的多层螺旋CT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及周围表现.结果 20例病灶呈现戒指样或卵圆形;大小为1.5 cmx2.5 cm~3.1 cmx5.0cm;病灶呈现脂肪性密度,肿块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病灶位于结肠壁旁,回盲部5例,升结肠旁1例,降结肠旁3例,乙状结肠旁1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对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宋习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11-1512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及强化表现。结果与压痛部位一致的结肠壁旁肿块影,脂肪密度,呈梭形或卵圆形,5例边缘清晰,6例边缘模糊。肿块最大径2.1 cm~5.8 cm,中心密度低于四周密度,增强后呈环状强化。其中2例位于盲肠旁,1例位于升结肠旁,3例位于降结肠旁,5例位于乙状结肠旁。结论CT能及时发现肠脂垂炎的病灶并精确定位,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31-13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肠脂垂炎(Acute epiploic appendagitis,AE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该病发病机制的探索。方法 收集本院2014 年7 月~2018 年12 月急性肠脂垂炎患者资料22 例,完善相关的人体学指标,并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分为4 组(轻体重、健康体重、超重、肥胖),所有患者行中下腹CT 扫描,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密度、大小、边缘及邻近脂肪组织等表现。结果本组22 例患者病灶均位于结肠前外侧壁,9 例位于盲肠,7 例位于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4 例位于降结肠,1 例位于乙状结肠,1 例位于结肠肝曲,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典型的“环征”,中央卵圆形脂肪密度,边缘环形软组织密度,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随着BMI 指数增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急性肠脂垂炎在MSCT 上表现为典型的“环征”,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能够达到方便、快捷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诊断及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肠脂垂炎是一种少见病 ,仅靠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但是腹部CT检查可以比较容易地提高诊断率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抗炎止痛疗法为主的保守治疗 ,可以治愈。特此报道。1 CT检查法机器 :SimensARspiral,口服或灌肠消化道对比造影剂(2 %泛影脯胺 ) ,并静脉注射 30 %欧乃派克 10 0ml增强造影剂 ,用高压自动注射器 1 5ml/s的速度注入。切面厚度 10mm ,从肝部到骨盆底部病变部位切面厚度 35mm ,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临床资料例 1:2 3岁 ,男性 ,右下腹部疼痛 2 4h ,局部有抵抗、体温、白血球均正常 ,疑诊急性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原发性肠脂垂炎(APEA)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2例经MSCT检查和随访诊断为APEA患者的完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发病部位、形态、密度、大小、周围脂肪组织、邻近腹膜及肠壁等改变。结果 12例APEA中,病灶位于乙状结肠旁4例,降结肠旁4例,,升结肠旁1例,结肠脾曲1例;所有病灶均为单发, 6例呈圆形或卵圆形,4例呈梭形,2例呈戒指样改变;病灶均呈中心密度较低、边缘密度较高的脂性密度, 8例病灶中心呈点状、线样或圆形稍高密度影的“中心点征”,12例均呈边缘环形稍高密度;病灶直径约1.8cm~3.6cm;2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絮片状稍高密度渗出影;6例病灶可见邻近腹膜增厚,仅2例病灶相邻结肠壁增厚, 1例增强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结论 APEA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圆形、卵圆形、梭形或戒指样脂肪密度团块,“中心点征”及边缘环形稍高密度伴或不伴周围炎性渗出改变),联合多平面重建能准确诊断APEA并能清楚显示邻近腹膜及肠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一般资料患者,男,62岁.因左侧腹股沟区无痛包块逐渐增大1月余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大小约4cm×3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度好,无触痛,不能还纳.双侧阴囊无肿大,睾丸于阴囊内.B超示:左侧腹股沟囊袋状肿物,其与腹腔相通.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漏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刚  李凤臣 《中原医刊》2005,32(18):58-59
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约占腹部损伤的3%~5%,由于十二脂肠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十二指肠损伤的漏诊率较高,而其一旦漏诊,将延误病情,导致病死率增加,我院1988年~2001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损伤12例,其中漏诊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近 4年来 ,笔者采用单纯缝合修补治疗 4 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 ,术后结合 3个月正规的内科治疗 ,获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4 0例 ,男 34例 ,女 6例。年龄 2 2~78岁 ,平均 4 7岁。病史最长 2 0余年 ,最短 3h。穿孔时间最长 3d ,最短 1h ,入院时 4 0例均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10例出现面色苍白 ,出冷汗 ,肢体发冷 ,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起病前经内科治疗 10例 ,间歇服药 2 3例 ,未经任何治疗 7例。 4 0例溃疡穿孔均无同时并发梗阻、出血。2 ) 手术方…  相似文献   

18.
结节性脂膜炎,又名回归发热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由Pfeirer于1892年首次报告,1925年命名为pfeifer-weber-Christian综合症,国内江绍基于1952年首先报告1例,以后备地陆续有报告。本病临床分为皮肤型与系统型。其中系统型尤为少见。现将经病理确诊的9例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十二指肠布氏腺瘤2例侯永教例1,男,25岁。因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0.5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包块,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3.9×1012/L,Hb120g/L,OB试验(-)。X线检查:服钡后见十二脂肠球内有4...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诊治十二指肠10例的临床经验,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血尿淀粉酶,腹穿、X线检查均无特异性,是造成漏诊的原因之一。一旦确诊因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受伤时间、十二指肠损伤部位和程度,复合伤及腹腔污染情况,及早决定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