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程长,可达十数年至数十年,尤其以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所致的心肌损害为著,容易出现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1年、5年的自然病死率高达50%和80%,手术病死率达16%,50%。1996年8月至2001年9月,我们共收治此类病人221例,占同期瓣膜病的12.31%,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恶液质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病变,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这类病人经积极围术期处理、重视术中心肌保护,其预后还比较满意。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我们共收治2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心脏恶液质(SOCC)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合并心脏恶液质换瓣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近 5年来对 11例心脏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9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6例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行心内膜剥离并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3例 ,心功能Ⅳ级 8例。结果 术后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9%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2~ 5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脏恶液质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围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恶液质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围术期营养支持吴兰笛综述叶必远审校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xromeofcardiaccachexia,SOCC)的临床认识系始于波克拉底[1]首先观察到慢性充血性心衰(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  相似文献   

6.
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50%左右,其中以二尖瓣损害极易影响心房传导系统,造成心房纤颤(房颤)。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90%术前存在房颤。二尖瓣置换心脏复跳后,有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瓣膜手术、术前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后果十分严重 ,选择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和心脏瓣膜置换术 ,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得以矫正。我院自 199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此类手术 1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年龄 12~ 74岁 ,平均5 7.1岁。病程 10个月~ 13年。 13例中二尖瓣病变者 7例 ,主动脉瓣病变者 4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者 2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3例 ,2支病变者 6例 ,3支病变者 4例。术前 4例有心绞痛 ,均有心电图ST段下降及T波倒…  相似文献   

10.
≥65岁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老年人瓣膜病的手术效果。方法 1993年至2004年252例≥65岁老年瓣膜病病人接受瓣膜手术,占同期瓣膜手术5.5%(252/4546例),其中男14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7.9± 2.9)岁。风湿性瓣膜病201例(79.8%),非风湿性瓣膜病51例(20.2%)。术前心功能Ⅲ-Ⅳ级141例 (56.0%)。主动脉瓣置换63例,二尖瓣置换93例,二尖瓣成形4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47例,三尖瓣置换或成形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4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9.1%), 逐年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与同期瓣膜手术16-64岁组相比,术后ICU时间显著延长[(60.1±101.2)h对 (43.0±70.6)h,P=0.00],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30.6±42.8)h对(24.1±45.0)h,P=0.0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10.6%对6.4%,P=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7±41.3)d和(19.6± 14.4)d,P=0.00]。手术死亡病人术前心功能级别明显高于生存者[(2.8±1.0)级对(2.4±1.0)级,P< 0.05];术前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对59.5%)。结论老年人瓣膜病手术总体手术病死率可以接受,近2年手术病死率已接近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手术、术后急性肾衰需要透析、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37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下采用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输出量综合征10例,急性呼吸衰竭12例,二次插管6例,顽固性右心衰竭3例,二次手术止血6例,迟发性心包填塞2例,术后早期死亡18例(4.86%)。结论肺动脉高压是换瓣手术的高危因素,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围术期各环节处理,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13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实验组为成人RHD患者16例,对照组为无心脏病变的成人意外死亡者7例。经HE染色及电镜观察两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测定两组二尖瓣组织中MMP-2、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为风湿性病理改变,对照组结构基本正常。两组比较MMP-2、MMP-13的积分光密度(IOD)Z值分别为-2.633,-2.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2、MMP-13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二尖瓣细胞外基质的重构,是其风湿性改变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的围术期处理和依据。方法:选择风湿性二尖瓣或(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5例(组1)、瓣膜狭窄17例(组2)和单纯先天性心脏病14例(组3)病人,观测手术前后收缩末期弹性模量(Ees)、前负荷充盈性搏功(PRSW)、心肌超微结构定量分析等指标。结果:Ees组1术后低于术前,;组2术后略低。PRSW组1术后明显低于术前,组2手术前、后差异不明显。组1术前前负荷增加,术后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胞密度(Ve%)、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和线粒体体密度(Vvmit%)组1明显低于组2。左室射血分数(EF)组1术后明显低于术前,组2手术前、后相似。组1死亡1例。结论:瓣膜关闭不全型的风湿性心肌病理损害及心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心脏负荷及心肌作功反而增加。应加强容量控制和血管扩张药物使用,以术前减轻负荷、术后减轻后负荷为主,适量使用强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对66例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心功能状态、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因素、冠脉造影情况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5例,死亡率为7.6%。结论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⑴冠心病病史不常典型,必须重视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尤其年龄在45岁以上、来自冠心病高发区、即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者。⑵术中心肌保护采用持续逆灌加间断顺灌。⑶手术重点放在再血管化分布范围广及对室壁运动有重要影响的分支。⑷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心功能调整的重要原则是较好的处理心率(心律)、前负荷和后负荷以及心肌收缩力之间的综合关系。同时,治疗中严密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及时酌情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重症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寻求更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准确评价心肌保护的手段。方法:选择16例重症风湿性与心脏病手术病人,治疗组采用冷血高钾停跳液顺行灌注加冷晶体液连续逆行灌注的方法进行心肌保护,与19例做对照观察了酸性产物(AP)、收缩末期弹性模量(Ees)和心肌超微结构定量分析等指标。结果:治疗组AP减少(P〈0.05);Ees恢复到术前的88.78%,高于对照组的81.78%,转流后线粒体比表面和线粒体比膜面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治疗手段是瓣膜置换。而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让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看到了曙光。3D打印技术自1990年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发展迅速,凭借其精细化的还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学专业。但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结合瓣膜性心脏病,就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瓣膜性心脏病诊疗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现状,为制定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困扰问卷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对122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于入院、出院当日进行调查。结果术前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较高,其中疲劳、胸闷、心悸最严重,术后除头晕、体质量增加外,其他症状困扰得分显著降低(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动态监测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实施有效的症状管理,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