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思想。文章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治未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的指导意义,表明早期关注易患人群、防微杜渐,防治结合对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中医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中药疗法、移情易性法及芳香疗法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以防治围绝经期妇女的肝郁病理。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发生变化,生理和心理失去平衡,是疾病的好发阶段。围绝经期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是进行早期防治干预的重要阶段。而中医药膳理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调理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医药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施膳原则进行阐述,以此来探讨以中医药膳理论为基础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理对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护,从而有效控制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4.
陈莹  李红 《中医药通报》2012,2(1):26-2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直至消失,引起内分泌失调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阴虚质和气郁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易感体质。笔者根据中医调体治未病思想,认为通过早期药食调体及生活方式调体对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三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医对照组(采用单纯中医方法治疗);西医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两对照组E2含量明显升高(P0.05),FSH含量显著下降(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思想初见于《黄帝内经》,在养生、亚健康的纠正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卵巢早衰是指卵巢过早衰竭而引发的一系列绝经及围绝经期症状,随着卵巢疾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卵巢过度早衰带来的不孕不育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带来的困扰,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卵巢功能受损早期并非不可逆的,中医药疗法在卵巢早衰的缓解和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卵巢早衰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卵巢功能衰竭,减少卵巢早衰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提高卵巢早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山东省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的500例轻度慢性病或慢性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医"治未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率,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前驱期的体质分型,形成《"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方法:通过中医文献数据检索,并结合专家意见问卷调查、专家论证,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形成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结果:由形成的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可知,"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主要为肾虚、肝郁、脾虚。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的形成可为后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干预治疗做准备,可为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治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乔秋飞 《陕西中医》2014,(6):693-694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法配合心理调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滋阴养血汤(熟地、玄参、麦冬、远志、柏子仁、五味子、茯神、青蒿、知母、丹皮、炙甘草等)配合心理调护,对照组40例采用尼尔雌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滋阴养血汤配合心理调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亚茹 《陕西中医》2009,30(3):272-27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控,从而提高妇女的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观察组(绝经综合征组)和198例对照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颇体质中43~48岁年龄段的气虚质,49~55岁年龄段的血瘀质分布高于对照组相应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是潮州地区绝经综合征妇女偏颇体质中的主要体质,调质防病、改善偏颇体质对治疗和预防绝经综合征妇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社区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中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230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15,采用西医常规健康管理)与观察组(n=115,在西医常规健康管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裘剑波  应丽雅  金旭波 《新中医》2015,47(10):35-36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降压药物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作为指导,给予中医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调查,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00%,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除外24hDBP)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阻止疾病的进展、传变及复发,提倡在其临床治疗中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给予中西医联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调查正常围绝经期妇女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及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和预防。方法:以100例正常围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以180例被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常围绝经期妇女的体质主要为阴虚质、平和质、肝郁质及血瘀质;围绝经期综合症易患因素主要有负性刺激事件、较差的家庭关系、脑力工作者及内向性格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体质主要为肝郁质、阴虚质及痰湿质,2组体质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有极大的关系,通过调节妇女的体质可以及早的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自保自疗模式已成为围绝经期女性日常保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并为专业人员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9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接受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水平、MACE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理念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患者微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2月接诊的100例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预防治疗,分别预防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预防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内总胆固醇、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颈椎腰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奇偶性为参考划分为观察组(160例)以及对照组(160例),两组均接受中医综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观察组病情明显好转之后,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照组延续常规对症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0.63%,数据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复发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63%,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十分显著(P0.05)。结论:颈椎腰椎病后期康复治疗期间,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患者施行中医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复发率,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临床发现的有脑卒中先兆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预防脑卒中发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随访1年半内疾病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组知识的掌握程度高,疾病的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未病”理论可以指导有脑卒中危象的患者提高警惕,改变正确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