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发生率 ,并探讨引起房颤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83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并将患者分为房颤者和非房颤者两组 ,调查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 (30个变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从而筛选出易致房颤的有关因素。结果 房颤发生率 12 .5 %(48例) ,高龄 (>70岁 )、术前脑卒中病史和胸膜破损是引起房颤的高危因素。结论 高龄是导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病理基础 ,而脑卒中病史和胸膜破损是引起房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26例临床资料,评价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6例中,男21例,女5例,男女比例4.2:1。年龄42~74岁,平均(64.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预后良好。术后各时间点血中cTnI和CK-MB含量与术前比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轻,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Eor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为防止体外循环所致并发症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趋向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但这一术式仍需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准备、血液回收以及必要时的CPB应急保障。我科自2002-03~2003-06进行OPCAB 14例,现就OPCAB的术中配合、体外循环应急保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开展 ,并有望成为一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术方式。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4例 ,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5 3 3% (2 4 / 4 5例 ) ,无手术死亡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非体外循环组 2 4例中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 6 0 1± 8 7岁。稳定型心绞痛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有心肌梗死史 13例 ;合并高血压 10例、糖尿病 3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5例。射血分数 0 30~ 0 6 9,平均 0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后进行桥血管与其他靶血管顺行序贯式吻合。结果吻合到左前降支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57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3支。采用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吻合其他靶血管,3支桥47例,2支桥15例。术后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其余61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3~36月随访,无新发心绞痛,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的弊端;每完成一个桥血管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更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骨髓干细胞动员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75例择期冠脉搭桥、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30 min、术后6、12、24、48、72、120 h 采外周静脉血4ml,行 CD34 和 CD45 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干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存在少量的骨髓干细胞,占有核细胞数的(1.32±1.16)‰,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24 h 达到峰值,为(3.41±2.00)‰,72~120 h 回到术前基线水平;高血脂、糖尿病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无明显影响,但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术后24 h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与CD34+ 细胞动员存在正相关.结论 冠脉搭桥术后骨髓干细胞快速、短暂动员,心肌损伤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参与了骨髓干细胞动员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自 2 0 0 0 - 0 1~ 12 ,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0例 ,现将其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38~ 74岁 ,平均为6 1.9岁 ,体重 43~ 10 0kg ,平均 76 .1kg ,体表面积 1.3m2 ~ 2 .2m2 ,平均为 1.7m2 ,病变血管均在 3支以上 ,平均架桥支数 4.5支1.2 体外循环方法 :本组病例均使用德国stockert人工心肺机 ,进口dideco膜肺 13例 ,affinity膜肺 7例。本组应用林格氏液、血定安进行预充 ,其中加入 5 %碳酸氢钠 5ml·kg-1,2 %甘露醇 4ml·kg-1,10 %氯化钾、2 5 %…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2 0 0 2 - 0 5~ 2 0 0 2 - 0 8共行 (OPCAB) 6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2例。年龄 5 8~ 71岁 ,平均 ( 6 3.2± 4 .3)岁。 6例术前均存在不稳定心绞痛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 2例 ,合并高血压 3例 ,糖尿病 2例。单支病变 1例 ,三支病变 5例。 6例病人共搭桥 17支 (平均 2 .8支 ) ,手术时间 ( 130~185 )min ,平均 ( 15 8.0± 2 0 .3)min。手术顺利 ,均康复出院。2 术前准备2 .1 病人的准备 :术前 1天 ,巡回护士向病人及其家属简单介绍麻醉及手术过程 ,说明安静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3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s grafting,OPCAB)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2000年12月-2003年11月我们共完成OPCAB 32例,其中2支病变5例,3支病变15例,4支病变9例,5支病变3例。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移植血管99支,平均每例3.1支。 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0±2.5小时,平均ICU监护治疗时间72小时,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2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胸骨骨不连2例。术后平均住院17.6±4.5天。术后短期随访显示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OPCAB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手术方法之一,术后早期适时尽早拔出气管内插管,调整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是术后早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当今微创心脏外科的热点术式 ,2 0 0 1-0 5~ 2 0 0 3 -0 5我们共实施OPCAB手术 6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OPCAB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 75% ,年龄 3 6~ 76岁 ,平均 (62 .5± 7.0 )岁 ,其中 40 %小于 60岁 (2 4例 ) ,60~ 70岁 47% (2 8例 ) ,70岁以上 13 % (8例 )。男 47例 ,女 13例 ,有心肌梗塞病史者 13例 ,不稳定心绞痛 3 2例 ,高血压病史 2 7例 ,糖尿病史 14例 ,高血脂 9例 ,双支病变 7例 ,三支病变 3 9例 ,四支病变 12例 ,五支病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7年2月-12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84例,其中CCABG34例,OPCAB50例。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术前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F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PCAB组比较,CCABG组术后PT、TT、APTT延长,INR增高,PTA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后FB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同种异体输血量CCABG组明显高于OPCAB组(P<0.01)。结论CABG对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与CCABG相比,OPCAB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凝血功能,减少同种异体输血量及其相应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观察 2 2 5例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 ,总结术后早期处理的要点。精细调整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脏功能 ,使机体保持“干燥状态”,白蛋白是补充血容量的最佳选择 ,术前术后心功能差者术后用多巴胺支持 ,有IABP适应证时及早使用。联合应用β受体阻断药和地高辛可使房颤转复率达 95 %。强调使用呼气末正压 (PEEP) ,及早拔除气管插管有助于肺功能恢复 ,PaO2 >6 5mmHg拔管是安全的。渗血多时输血液制品 ,不需用止血药。 2例因围术期心梗、1例因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死亡 ,余者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 2 2 % :1例纵隔炎、1例胸骨哆开、1例肋骨无菌性炎症 ,均清创痊愈 ,2例脑梗死 ,治疗后好转。平均住ICU(3 0± 2 6 )天 ,术后住院 (8 2± 1 5 )天。CABG术后早期全面、精细的处理对顺利恢复至关重要 ,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82例非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疗效及治疗经验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回顾1998年10月~2005年4月共完成OPCAB582例,男506例,女76例,年龄35~86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58例,术前合并其他疾病480例。结果搭桥为2·6±1·3支/例,搭桥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2±1·2h,术后住院为7±1·6天,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死亡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其余患者术后无纵隔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近、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论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对高危患者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寒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44例行单纯OPCABG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n=258)与非低氧血症组(n=58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剂量反应和决策曲线,探讨乳酸(Lac)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MV)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68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否>24 h,将其分为PMV组(n=107)与非PMV组(n=57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PMV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PMV发生风险的复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评估乳酸及复合模型对OPCABG术后PMV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NYHA分级、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3支冠脉狭窄>50%、左主干狭窄>50%、桥血管数、术后即刻乳酸、术前肌酐、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TBil)、术前直接胆红素(DB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