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与体质分布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诊治子宫腺肌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判定其中医证候与体质类型,进一步统计分析两者的分布情况及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气滞血瘀型为主,其次为肾虚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湿热瘀结型;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其次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两者之间存在趋同性和矛盾性。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且证候与体质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施治时需同时兼顾,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中医证候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为AM组,选择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两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热郁血瘀证、肾虚血瘀证4个证型,同时给予中医证候评分、MMP-9测定。结果:AM组MMP-9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组中,气滞血瘀证均优于寒凝血瘀证、热郁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等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证候均与MMP-9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其中气滞血瘀证相关性强于其他组。结论: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最普遍最多见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收集子宫腺肌病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热郁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患者114例和20例健康妇女,使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将资料录入SPSS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SF-36八个维度总评分和低于健康对照组,肾虚血瘀型在躯体健康、活力维度方面评分最低(P0.05),气滞血瘀型在心理健康维度方面评分最低,肾虚血瘀型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感、社会功能维度方面评分低于气滞血瘀型(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不同证型患者生存质量受损侧重点不同,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应关注其受损侧重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证型特征。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采集来自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的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体质证型并分析其特征。结果:251例中气虚痰湿质占41.4%,气郁湿热质占27.9%,气阴两虚质占16.7%,阳虚血瘀质占13.9%。提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体质较为常见。IGT伴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发生率气阴两虚质为33.3%,阳虚血瘀质为37.1%,均较气虚痰湿质、气郁湿热质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气虚痰湿组、气郁湿热组、气阴两虚组和阳虚血瘀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GT患者以气虚痰湿、气郁湿热这2种体质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质、阳虚血瘀质。但气阴两虚、阳虚血瘀这2种体质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最普遍最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最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中医体质量表及痛经程度分级量表对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0例健康体检非痛经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两组9种体质的构成比。结果: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经组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体质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结论: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是原发性痛经患者主要体质,调质防病,改善偏颇体质特别是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对治疗和预防原发性痛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2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200例正常人群进行体质调查,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与疲劳程度调查,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病例组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疲劳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心脾两虚证58例、肝郁脾虚证50例、气虚湿阻证48例、肝肾亏虚证36例、气阴两虚证28例,不同体质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以气虚质为主;肝郁脾虚证以气郁质为主;气虚湿阻证以气虚质为主;肝肾亏虚证以阴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卵巢早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病例组,20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卵巢早衰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卵巢早衰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气虚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血瘀质与肾虚血瘀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卵巢早衰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且伴有痛经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加减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19%、95.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癥饮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从中医学理论观点出发,并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技术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使用中药消癥饮和对照组(20例)使用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上,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饮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从辨体角度防治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临床新思路。方法:遵循病例对照的流行病调研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18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选取同期18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占25.00%,其次是气虚质占19.44%、痰湿质占14.44%和血瘀质占13.33%。临床证候以肝郁肾虚型为主占35.56%,其次为气滞血瘀证占29.44%、脾虚痰阻证占20.56%、脾肾两虚证占14.44%。不同中医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肾虚证以气郁质(28.13%)、气虚质(21.88%)和阳虚质(15.63%)为主要体质;气滞血瘀证的体质以气郁质(43.40%)及血瘀质(26.42%)为多;脾虚痰阻证中以气虚质(35.14%)和痰湿质(40.54%)占主要比例;脾肾两虚证中气虚质(30.77%)和痰湿质(30.77%)为主要体质。结论: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体质类型影响制约临床证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改变个体的生活环境、饮食因素,并通过必要的调畅情志、锻炼和药物等摄生方法,逐渐使个体的偏性得以纠正,提高其代偿机制,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并且能使已患病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就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93例,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及中医四诊信息;然后将收集的病例分成三组:A组(临床前期和无症状期)、B组(症状期)、C组(失代偿期);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质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对B、C两组则进行中医辨证。结果:(1)93例PBC患者体质分布:总体以气郁质37例(39.78%),气虚质35例(37.63%)和阴虚质29例(31.18%)为主;A、B两组均以气郁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而C组以阳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为主。三组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且总体分布不全相同(P0.05)。(2)B、C两组患者证型分布:B组以肝郁脾虚证(41.07%)和肝肾阴虚证(25.00%)为主;C组以瘀血阻络证(47.62%)和肝肾阴虚证(23.81%)为主;肝郁脾虚证常兼肝肾阴虚证和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常兼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证常兼湿热中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病变脏腑主要在肝,其次是脾、肾、胃、胆。结论:原发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临床以气郁质和气虚质多见,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较常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间PCOS患者体质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体质的分布差异,从中医体质角度为PCOS中医辨证论治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PCOS患者共460例,分为脾虚痰湿型组(139例)、痰瘀互结型组(116例)、肾虚肝郁型组(139例)、肾虚血瘀型组(66例);脾虚痰湿及痰瘀互结型组属于痰湿型组(255例),肾虚肝郁及肾虚血瘀型属于非痰湿型组(205例)。结果:(1)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在痰湿型与非痰湿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2种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2)痰湿质、气郁质在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肾虚肝郁、肾虚血瘀4种证型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在四种中医证型间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6.31,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4.89,P<0.05有统计学意义;气郁质分布在脾虚痰湿型和肾虚肝郁型间χ~2=5.86,P<0.05有统计学意义;痰瘀互结型与肾虚肝郁型间χ~2=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证型的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是导致PCOS证型差异的重要因素,对于发生PCOS的高危人群,通过中医辨体质,及早进行调整,可以预防PCO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铮  李莎  何新琴 《新中医》2019,51(10):176-178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非司酮片内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八珍益母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内服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气滞血瘀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52%,高于对照组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子宫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 0.05)。2组间相比较,观察组的子宫体积减小程度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腺肌瘤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 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腺肌瘤大小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八珍益母胶囊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效果显著,能更有效改善气滞血瘀证证候、痛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100例AMI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最终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有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不良生活习惯,前3位分别为:嗜食油腻42例(42.00%)、思虑过度25例(25.00%)、缺乏运动24例(24.00%)。1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则最常见者为脾虚质,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异禀质;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证型是痰浊瘀阻证,占39.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00%),气虚血瘀证(18.00%),气滞血瘀证(11.00%),阴寒凝滞证(6.00%),阳气虚衰证(4.00%)。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脾虚质与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MI患者体质类型以脾虚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浊瘀阻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AMI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其高危因素和重要特质。其中脾虚质多为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质表现为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嗜食油腻、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东省揭阳地区不孕症的中医体质分型分布状态。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初次就诊于揭阳市中医院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组,同期本院体检科随机挑选已经完成生育的健康女性作为非不孕症组,统计2组体质分型(不设兼夹质)分布频数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间体质分型分布情况。结果:中医体质辨识频数分布中,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和阴虚质(并列)、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中医体质辨识构成比中,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最少的是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虚质、湿热质,最少的是特禀质。结论:揭阳地区不孕症组及非不孕症组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而2组的偏颇体质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孕症患者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且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