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及首位致残因素,致残率高达70%以上。目前脑卒中在治疗技术上仍无重大突破,借助针刺和现代康复治疗能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尽早恢复,对改善早期脑卒中运动功能具有较好疗效,现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患者常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多种功能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是康复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4月份至今共收治30余例脑卒中患者,在护理中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痉挛中巴氯芬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晴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49-3149
痉挛是脑血管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的必然阶段,脑血管病所致肢体瘫痪及肌肉痉挛严重影响了肢体功能的恢复,是神经科和康复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康复技术的发展,运动治疗及针灸、理疗等对脑卒中偏瘫痉挛起着重要治疗作用,但是无论何种方法,因其作用维持时间短,痉挛的缓解只是暂时的,口服巴氯芬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持续有效缓解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量的变化,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年龄、性别、原发病和脑卒中诊断,将印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娅30加常规综合治疗组(HB0组)与常规综合治疗组(Control组),对2组进行疗效及临床护理量观察。结果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部分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临床护理量明显减少,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以HBO为主的综合治疗比常规治疗能更快恢复肢体功能,降低临床护理量。HBO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主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治疗。结果接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述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的社区康复概况。方法综合概括多篇相关文献,对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治疗目标、服务内容,及残疾肢体的康复指导,包括心理、功能训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方面都给予分析介绍。结果发现在开展脑卒中社区康复的过程中尚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社区康复作为一种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仍未完全被患者理解。结论大力发展、系统开展社区康复,以弥补和增强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平等积极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中风,又称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流受阻所致病证,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者多于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中风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占80%的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而绝大多数患者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从而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张家良 《中国康复》2007,22(5):321-322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脑血管病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的康复治疗护理技术,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及改变原有的护理方法,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指导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训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减少脑卒中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分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三大亚类),其致残率、病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患者因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而23%~75%有抑郁情绪,抑郁会加重诱发躯体疾病,削弱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长病程。2002年10月一200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而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主要的残疾病征。据报道,脑卒中发病后1周的病人73%—86%有偏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坐,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快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提高生存质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1]。脑卒中偏瘫后痉挛性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的康复,针刺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脑功能的恢复,通过对大脑可塑性和脊神经兴奋性的影响,缓解肌痉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有望成为治疗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上下肢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部分脑卒中患者作为康复组(160例)进行早期上下肢功能锻炼,并与对照组(150例)的非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对入院第1天、第15天、第30天及出院时肢体肌力进行评分。结果康复组在入院第15天、30天、出院时肢体肌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系统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青  刘宏章  杨本华 《中国康复》2006,21(3):189-189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采用系统康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中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等。结果:30例患者痊愈1例(3.3%),显效18例(60%),好转9例(30%),无效2例(6.7%)。结论:系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吴敏 《上海护理》2008,8(2):54-57
脑卒中(stroke)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脑血管损害的性质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临床上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而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偏瘫致残后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和肌萎缩,最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上、下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疾病谱中最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由于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多存在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目前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电刺激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本文仅就国内外关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 40例与对照组31例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 ,康复组早期还加用肢体的运动、物理及电针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0天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法 (FIM)评定疗效。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患者进行物理、电针等康复治疗可大大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已上升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第3位的疾病,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由肢残带来的家庭、社会负担,减轻由肢残带来的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后的早期及时、合理、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98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初发脑卒中,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显性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相似文献   

20.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马艳  李洁  罗利俊  刘琦 《中国康复》2005,20(6):362-362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均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心理组配合心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和医院焦虑抑郁联合评定量表(HA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抑郁程度降低。结论:贯穿心理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