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在保留原起搏器及导线的情况下,新置入2根电极导线分别至右事,及左室侧后静脉,与DDD起搏器心室及心房接口连接,行右室双部位双室同步起搏,临床疗效可。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在保留原起搏器及导线的情况下,新置入2根电极导线分别至右室,及左室侧后静脉,与DDD起搏器心室及心房接口连接,行右室双部位双室同步起搏,临床疗效可。  相似文献   

3.
右室双部位起搏是一种阃接的双室起搏技术,操作简单,不增加安置术的风险,同时可以使心室再同步变为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例放置Medtronic2188冠状窦电极失败后,将2188电极改故至右室流出道行右室双部位起博,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结果:2例右室流出道起博阂值分别为0.9,1.3V,阻抗分别为572,900Ω。双部位起博阈值为1.4,1.8V,阻抗为570,500Ω。双部位起博心电图QRS波时限比右室尖部及右室流出道单部位起博缩短了50~75ms。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右室双部位慢性起博阈值2周、1月、3个月分别为:2.0,3.0V;1.8,2.5V;1.8,2.5V。随访22个月以上,电极固定无移位。结论:2188电极可作为右室流出道永久起博后备电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评价 15例患者经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疗效。其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13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 2例 ;心功能Ⅲ级 9例、Ⅳ级 6例。结果 :15例患者安置时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 0 .5± 0 .3(0 .3~ 1.0 )V、R波振幅 15± 5 .98(6~ 2 4.6 )mV ,阻抗 6 13± 172 (32 0~ 90 0 )Ω。右室流出道起搏阈值 0 .7± 0 .2 6 (0 .3~1.3)V、R波振幅 13± 5 .5 5 (6 .5~ 2 3.6 )mV、阻抗 5 6 3± 194(30 0~ 90 0 )Ω ;双部位起搏阈值 1.45± 0 .45 (0 .9~ 1.7)V。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比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单部位起搏缩短了 40~ 90ms。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双部位起搏后二尖瓣返流面积平均减少 5 .6cm2 ,射血分数值提高 5 .2 %。经 6 .0± 1.5个月的随访 ,15例中除 2例因突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外 ,其余患者的心功能分别从Ⅲ、Ⅳ级改善到Ⅱ和Ⅲ级。右室双部位慢性起搏阈值1.85± 0 .5 6 (1.5~ 2 .5 )V。随访期间QRS波群时限平均下降 5 0ms。结论 :右室双部位起搏能有效的治疗心肌病患者的心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 ,国外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取得初步疗效 ,国内也开始用于临床。最近 ,我们应用双心室、右房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 1例获成功 ,报道如下。患者男性 ,6 2岁 ,因反复发作心慌、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全身浮肿 10年 ,再发加重 10天于 2 0 0 0年 11月 12日第13次入院。前 12次均因心衰入院 ,最严重时 1年住院 4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全心扩大、二尖瓣中度返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波宽度 0 .16ms。入院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经药物治疗控制心衰后 ,于 2 0 0 0年 12月 2 1日行双心室、右心…  相似文献   

7.
右室双部位起搏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右室流出道起搏的血液动力学效应右室双部位起搏位点为右室流出道或间隔部及右室心尖。其实,右室流出道起搏在国内已有开展[10],只是右室流出道作为心尖部起搏失败而选择的后备电极放置部位,但其应用亦显示右室流出道起搏有良好的电(心电呈RS型)及临床效果。吴印生等[11]对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研究,并与心尖部起搏对比,结果表明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每搏心输出量(SV)、每搏心输出指数(SVI)、心输出量(CO)及心输出指数(CI)均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增高,详见附表。与国外报道相似[12]…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5 2岁 ,因心悸、憋气 1年 ,加重伴头晕、黑、水肿 2个月于 1998年 11月 11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格检查 :血压 10 5 / 75mmHg,半卧位 ,呼吸稍促 ,颈静脉怒张 ,两肺底可闻湿性罗音 ,心界向左明显扩大 ,心率 80次 /分 ,律不齐 ,心尖部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腹部膨隆 ,肝肋下 5cm ,有压痛 ,移动性浊音 ( ) ,阴囊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X线示心脏扩大 ,心胸比例 0 .6 5 ,两肺淤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 6 4mm、左心房内径 40mm、二尖瓣脱垂伴大量返流。 99mTC RBC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影测左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9.
2例放置Medtronic 2 188冠状窦电极失败后 ,将 2 188电极改放至右室流出道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结果 :2例右室流出道起搏阈值分别为 0 .9,1.3V ,阻抗分别为 5 72 ,90 0Ω。双部位起搏阈值为 1.4,1.8V ,阻抗为 5 70 ,5 0 0Ω。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比右室尖部及右室流出道单部位起搏缩短了 5 0~75ms。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右室双部位慢性起搏阈值 2周、1月、3个月分别为 :2 .0 ,3.0V ;1.8,2 .5V ;1.8,2 .5V。随访 2 2个月以上 ,电极固定无移位。结论 :2 188电极可作为右室流出道永久起搏后备电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的起搏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即刻影响及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后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 6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2例。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1例 ,缺血性心肌病 5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 (167± 2 0 )ms ,心功能Ⅱ~Ⅳ级。置入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二根起搏电极 ,连接于全自动双腔起搏 (DDD)起搏器。结果 安置起搏器术后即刻采用右心室双部位起搏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单纯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 ,随访 3个月、6个月、12个月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提示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5岁,于2007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心电图示间歇三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植入DDD起搏器(Selection9000,美国美敦力公司)。术后症状反复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11年2月24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0.27,  相似文献   

12.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双心室同步起搏在扩张型心肌病伴有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疗效 [1 - 4 ] 。晚近提出的右心室双部位起搏 ,是一种间接的双心室同步起搏技术 [5 ] ,在防止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引起的不良作用及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一、生理性心脏起搏的进展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矫正患者心率的同时 ,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各种起搏方式、电极导线的位置、各种间期的算式等方法的应用 ,而获得心腔之间最佳的同步性、电生理稳定性和心排出量 ,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生…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6 9岁 ,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 10余年 ,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天入院。体格检查 :血压 10 5 / 70mmHg,颈静脉怒张 ,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率 6 2次 /分 ,律齐 ,心音低钝 ,心尖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 ,肝脏右肋缘下约 3.0cm、剑突下4.5cm可触及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胸片示 :双肺淤血 ,心脏扩大呈普大型。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 :左房内径 48mm、左室内径 73mm、右室内径 2 8mm、左室后壁 11mm ,射血分数 0 …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右房 右室流出道双腔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的改善作用。 1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 (NYHA分级 )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超声 :巨大左室 ,EF 0 .3,二、三尖瓣重度返流 ,E、A峰融合。行右房 右室流出道双腔起搏治疗。房室传导时间 (AV Delay)为 110ms。结果 :心功能恢复到Ⅱ级水平 ,术后 3个月左室明显缩小 ,EF 0 .4 9,二尖瓣轻中度返流 ,E、A峰分开。结论 :右房 右室流出道双腔起搏设定较短的AV Delay近期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劳力性胸闷气急1年,伴黑蒙1天于2001年2月18日入院。胸闷气急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可缓解,无胸痛及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无晕厥。有吸烟史20年,有磺胺类及青霉素过敏史。入院体检:T36·3°C,P62次/分,R18次/分,BP120/66mmHg,神志清,呼吸平,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罗音,叩诊心界无扩大,腹部无殊,神经系统无殊。三大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胆固醇6·47mmol/L,甘油三酯2·29mmol/L,心肌酶谱正常;胸部X线呈主动脉心型,心胸比约0·54;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心动过缓,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左心室…  相似文献   

16.
右室双部位起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右室双部位起搏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证实右室双部位起搏的临床疗效和置入方法的可行性。 4例因不同原因的心脏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包括 2例患者已埋置永久心脏起搏器 (VVI) 2~ 4年 ,术后心功能减退 ,心律失常未获纠正的患者改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4例患者术后心功能及起搏器综合征明显改善 ,原已存在的心律失常得以纠正。认为右室双部位起搏简单、易操作、不增加埋置术危险度等优点 ,临床疗效明显 ,可作为双室同步起搏的另一种起搏方式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 ,5 5岁 ,阵发性心悸 2 0年 ,加重并呈持续性 1年。诊断为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 ,经多种方法治疗不能控制心室率和心功能 ,发展为心动过速心肌病。经射频消融房室结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选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50~76(63±13)岁。采用美国st.Jude公司生产的双腔起搏器(TRILOGYDC+2318L,RILOGY5230)。右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导线激素释放电极。均选择左锁骨下静脉。心室流出道起搏导线均应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安置时首先将其送入右室流出道,用右室流出道电极导线控制器,在左前斜X线指导下调整顶部电极与右室流出道间隔壁形成垂直关系,调整起搏部位,找到起搏QRS时限最小处,一般情况下顺时针旋转10~14圈,将电极顶部的螺旋拧入心肌,将流出道电极与…  相似文献   

20.
多部位起搏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 2 0年里 ,虽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理学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也阻止不住心力衰竭 (HF)进行性加重 ,5年死亡率高达 5 0 % [1] 。针对难治性心力衰竭 (refractoryheartfailure)人们也提出了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其中 ,永久性埋植人工心脏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心肌成形术的确切价值亦在研究观察之中 ;而心脏移植无疑是晚期HF治疗的最佳选择 ,但该项技术的应用却因供体心脏缺乏、排斥反应明显和治疗费用昂贵等原因严重受到限制。因此 ,如何拓宽治疗途径、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就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