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单纯CABG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3%~33%,同期行瓣膜置换时高达63%。CABG后发生房颤不仅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而且还可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心力衰竭和脑卒中风险,从而增加死亡率和病死率。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和发作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旨在探讨老年CABG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改善CABG术的效果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初次CABG手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纳入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及手术效果,筛选出可能影响CABG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接受体外循环CABG术患者55例,非体外循环CABG术(OPCABG)患者10例。年龄高导致CABG术后非正常(死亡和自动出院)出院率增加(P=0.024);OPCABG(P=0.009)、正高职称医师主刀(P=0.027)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同期处理心脏瓣膜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0.012);吸烟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较慢(P=0.017)。体外循环时间与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呈正相关(r=0.621,P<0.001)。65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例,死亡率1.54%。结论 年龄、OPCABG、同期处理瓣膜、吸烟、正高职称医师主刀、术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CABG近期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对高危手术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 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共为180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121例CABG(占67.2%)和59例OPCAB(占32.8%).将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在血制品的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滞留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OPCAB均明显优于CABG. 结论:OPCAB对高危冠心病病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CABG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血管再通手术的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出现的心房颤动(房颤)日益成为一个难题。房颤常在术后一定时间内与心房扑动(房扑)—同出现,可引起严重症状和血液动力学障碍。这一问题可能比目前已经意识到的更严重。仅在美国,每年CABG术就超过485000例。CABG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房颤。房颤可引起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但是很少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对高危手术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共为180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121例CABG(占67.2%)和59例OPCAB(占32.8%)。将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在血制品的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滞留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OPCAB均明显优于CABG。结论OPCAB对高危冠心病病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CABG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瓣膜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患者137例.根据射频消融系统的不同,分为单极射频消融组(n=56)及双极射频消融组(n=8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消融时间、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房颤消除率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两组消融所需时间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左房内径明显减小(P<0.01).与单极消融组相比,双极消融组同期的房颤消除率显著提高(P<0.05). 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迷宫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房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极射频消融相比,双极射频消融的房颤消除率更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2月—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0例)为试验组,同期行单纯房颤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的房颤复发率、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善,评价“一站式”手术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房颤复发率(18%)低于对照组(34%),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6个月数据中试验组E/A值≥1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卒中、空气栓塞和死亡,试验组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肺实质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血肿、胸腔积液和心脏压塞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对照组围手术期发生2例下肢静脉血栓,术后3个月发生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肺栓塞,术后6个月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试验组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对于卒中或出血高危、不耐受长期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一站式”手术可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为54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80~99(83.00±5.99)岁。行停跳CABG9例,不停跳CABG(OPCAB)45例。分别行搭桥1~5(2.98±0.46)根。42例患者应用乳内动脉搭桥。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7.41%。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功能不全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房颤38例。术中及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平均ICU滞留(3.90±1.96)d,术后平均住院(12.11±4.41)d。46例患者随访1~58个月,随访期死亡9例,93.5%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术是可行的。对于80岁以上高龄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处理,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进行外科手术后的近期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分析了2007年0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贞医院就诊的心脏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单纯感染性心内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根据年龄、性别按1∶1的比例配对,每组67例。结果:与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相比,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前LVEF和心功能分级均明显较低[(61.2±7.5)%vs.(56.9±10.1)%,P=0.003;(2.9±0.9)vs.(2.4±0.7), P=0.006],其它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再次手术后住院时间[12.0(19.5,20.5)vs. 7.5 (6.0,10.8)d,P=0.03]、体外循环时间[145.0 (118.5,203.0)vs.100.0 (81.0,132.0)min,P<0.001]均明显延长。经过平均(87.9±42.5)个月的随访,心脏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26.9%vs.11.9%,P=0.03)发生率和远期死亡率(19.4%vs.7.5%,P=0.04)均明显增加,但术后30 d内病死率、再次手术率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并没有明显区别。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心脏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手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约为59.4%,而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手术后的10年生存率约为86.4%。结论:与单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相比,两组患者早期死亡率没有区别,但心脏瓣膜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远期死亡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欧洲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目前已广泛用于心脏手术后死亡和并发症的预测,国外研究表明EuroSCORE也能准确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的手术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价EuroSCORE对中国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为术后院内死亡。分别计算每位病人的additiveEur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并将病人按additive EuroSCORE分为低危组(0-2)、中危组(3-5)和高危组(≥6)。用EuroSCORE预测全组及各亚组病人住院死亡风险,并与实际死亡率比较,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共313例行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纳入研究,6例发生术后院内死亡,实际死亡率1.92%,additiveEur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预测的死亡率分别为4.73%、4.34%。Additive EuroSCORE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5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15:logisticEuroSCORE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4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43。对于不同风险亚组病人,两种模型对术后死亡的分辨力均较差,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结论 EuroSCORE模型高估了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住院死亡率,不适合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