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命门说源流概述命门是祖国医学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命门实质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各有见解,立论不一。概括归纳有右肾命门说、包络命门说、肾间命门说以及动气命门说等方面。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马莳释云:“结于命门,命门者目  相似文献   

2.
分析探讨祖国医学不同学派的源流和特点,从中撷取菁华、扬弃糟粕,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必经步骤。笔者据此谨对“命门学派”作如下研讨,抛砖引玉,并就正于同道。一、源流和发展查稽现存文献,首先提出“命门”一词的是《内经》。《灵枢·根结篇》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里的“命门”似指足太阳经的睛明穴,并非后世脏象学说之“命门”;但近贤秦伯未  相似文献   

3.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命门”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腧穴里又有“命门穴”,为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但这两个“命门”均与中医命门学说中的“命门”含义不同。彼一“命门”为脏腑的概念,因其主司元气,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在,元阳的发源地,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其重要性无异于生命之门,故名之。  相似文献   

4.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内经》之言命门,约有三处,但均系指晴明穴位,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此与后起之“命门学说”显然有别。自《难经》创“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右肾命门论后,命门之说则大倡,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尤盛于明清。如有李梃的“右肾命门说”、程知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走马灯”、张景岳的“其水真火论”、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使后世医家对左肾右命门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命门学说对临床医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且与三焦等学说一样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中医Follow me     
命门是生命之门吗?“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命门”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腧穴里又有“命门穴”,为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但这两个“命门”均与中医命门学说中的“命门”含义不同。彼一“命门”为脏腑的概念,因其主司元气,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在,元阳的发源地,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其重要性无异于生命之门,故名之。命门究竟位于何处?有无实质形体?与肾的关系如何?历代医家对此众说不一,各有发挥,金元以后关于命门的论述更是发…  相似文献   

6.
再探命门     
笔者在七十年代,曾就中国传统医学的命门学说,撰文探讨。经过近年的反思,认为前文所做探讨,有言不尽意,探讨范围不深不广等诸多不足之处。为弥补前文之不足,兹再撰本文,籍以探讨命门之本质。一、命门与睛明穴命门之说,最初见于《黄帝内经》,即肇始于此。《灵枢·根结》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枢·  相似文献   

7.
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论《内经》《难经》命门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杨渤  谭宏韬  林明欣 《新中医》2021,53(14):35-39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难经》中关于命门的论述,奠定了命门学说的基础,后世历代医家对其不断进行研究、补充及发展,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明末清初医家陈士铎所著的《外经微言》首重命门,有别于《黄帝内经》中“命门为两目”的论点,主张肾中命门为十二官之主,五脏六腑均仰望于命门,认为“有此主(命门)则十二官治”“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又强调“人生于火,养于水”,倡导临床在重视“温补命门”之余,切不可忽视养阴,命门之火乃水中之火,唯有水中补火,方得生化无穷。通过梳理《外经微言》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历程,在著作所持观点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命门之实质、功能,并以消渴病的诊治为例论述该理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献可,字养葵,鄞县人。生活于十六世纪下半叶,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赵氏“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说明他对哲学也极有素养。赵氏的代表著作是《医贯》,他对传统的命门学说作出了自己的解说,并以此为核心,构筑了他的医学理论体系。一、命门太极论命门之名,早见于《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以后,历代诸家对命门大加议论,其说各不相同。《难经·三十六难》和《三十九难》提出:“左为肾,右为命门”,对此一说法,滑寿、李梃等为之倡和。而程知则认为命门即心包络,张介宾  相似文献   

10.
命门探源     
关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内经》命门说深受哲学界水火之争的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命门学说起源于“水生万物说”。两种观点均有不尽完善之处。考明代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阐述,知医家的命门学说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而道家的“玄牝学说”则肇始于春秋《老子》。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命门”一词,初载于《内经》,是指太阳经经气终点之睛明穴。自秦越人始,提出两肾之中,“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说,由此形成“命门学说”。命门这一器质的定位问题,众说不一,总的认为命门与肾有关。作者认为:人体有两个命门,代表两极,是一太极,丘脑—肾上腺是命门。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本原“命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明 《江苏中医》1997,18(8):45-46
“命门”一词,初载于《内经》,是指太阳经经气终点之晴明穴。自秦越人始,提出两肾之中,“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说,由此形成“命门学说”。命门这一器质的定位问题,众说不一,总的认为命门与肾有关。作者认为:人体有两个命门,代表两极,是一太极,丘脑-肾上腺是命门。  相似文献   

13.
略论命门皆属于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之名,早见于《灵枢·根结篇》,它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后人均以此系指睛明穴,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但从《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后,以睛明穴为命门之说遂晦,而肾命门之说则大倡。  相似文献   

14.
安艳秋 《四川中医》2009,27(1):39-40
赵献可命门学说观点鲜明、影响深远,至今对中医学“命门学说”的理论研究与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命门的基础概念、生理作用、病理变化,以及指导疾病治疗等方面,对赵献可的命门学说进行初步探究,以便临床医师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命门之说,追溯其源,最早见于《内经》。中医学中的命门是有多种内涵的,其大体有三种。一指眼睛,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日也”,二指穴位名称。三指内脏命门。作为内在脏器提出者始于《难经》。其后人们将其赋予“生命之门”,是先天之气蕴藏之处,人体生化之源,生命之根本,于是命门即成为藏象学说的内容之一。命门既然为内脏,必然有一定的形态部位,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少争鸣,归纳之有三种:其一,左肾右命门说,如《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自此以后《脉经》、《济生方》、《三因方》等的作者均宗此说。其二,两肾总号命门说,《类经》云“两肾皆属命门”。《医学正传》说:“两肾总第为命门”。  相似文献   

16.
命门学说在明代开始向哲学本体层面发展。元代儒医朱丹溪是命门学说本体化的推动者,他虽然未明确提及命门相关理论,但明代命门学说的转型实则肇始于他对“相火论”的创新。朱丹溪之前,火与命门已然联系密切,他在肯定二者联系的基础上,从太极动静中为火的恒动性寻求依据,将火视为宇宙万物生发的动因。朱丹溪“援太极入火”,同时基于火与命门之间的联系,成功为命门学说寻求到一个哲学本体上的依据。自朱丹溪之后,明代医家常用太极来探讨命门的位置及功用,命门因而具有本体之意。从朱丹溪的“相火论”着眼,可以明晰“太极入医”的生发过程,从而更好地洞悉命门学说在明代转型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论命门     
命门之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也有命门的记载。督脉有命门穴,但皆与后世所称之命门,意义悬殊。自《难经·三十六难》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后,命门开始有了新的涵义,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命门,从字义来讲,所谓“命”是指生命,“门”是根本之意。也即是维持人体生  相似文献   

18.
命门即生命之门。自从《难经》提出“肾命门学说”以来,先后创立了多种学说,尤其至明清时期,诸多医家提出多种学说,如张介宾、程知等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肾间命门说”,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百家争鸣。综合历代诸家之理论,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笔者认为命门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它既不是右肾,在两肾之间又找不到它的具体所在,而只能是上络于心、下系于肾,能主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无形之动气。  相似文献   

19.
<正> 张景岳认为命门是“生命之根”,“真阴之府,真阳之宅”。在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他在命门学说中强调命门水火,并提出“无精则无气,无阴则无阳”,实质就是强调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从而注意温补肾与命门。他的这些独到见解在临床上仍有一定的意义,现扼要阐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自命门学说诞生以来,有关命门的部位、功能及形态有无等问题一直是中医学界争论的焦点。根据历代医家对于命门内涵的不同见解,文章从“命”“门”的文字本义出发,通过追溯命门概念的理论源流及文化背景,解读出命门为生命中枢的含义,并总结归纳出“精气神-命门”的基本观点,形成了以命门为阳气之根、阴精之处、神明之显为核心的精气神三位一体的本质内涵。并据此入手,分析阐释历代命门学说不同观点的形成原因与理论意义,以期充实与提高其理论和临床价值,使临床应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