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及纸片确证法检测医院感染病例中的产ESBLs菌,采用K-B法测定产和非产ESBLs菌的耐药率并加以比较。结果16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ESBLs菌共35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5株,产酶率为27.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0株,产酶率为30.3%;其他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产ESBLs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产ESBLs菌应进行规范化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现状,为ICU抗感染化疗提供用药依据. 方法对我院8年来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 563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双纸片法筛选试验及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56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产ESBLs菌 115株,检出率20.4%;肺炎克雷伯菌的产酶率26.1%,高于大肠埃希菌18.9%的产酶率;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变形菌及摩根菌均检出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低于不产ESBLs的菌株;亚胺培南对产ESBLs细菌仍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结论我院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产ESBLs细菌比例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山区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山区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细菌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 结果 244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ESBLs菌89株,总产酶率为3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 结论 产ESBLs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经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产ESBLs菌应进行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初筛,选择出可疑产酶菌株,然后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以复合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以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初筛为耐药菌株的242株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21、110、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8.7%、45.5%、2.5%,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最高,为42.1%,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为64.5%.结论及时准确地检测产AmpC酶和(或)ESBLs细菌,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提供依据,能早期治疗并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流行率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江汉平原4所大中型医院2000-2008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8928株中共分离出产ESBLs菌株3817株,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从2000年的17.34%增加到2008年的67.03%,检出率上升明显;产ESBLs肠杆菌科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产ESBLs肠杆菌科66.34%和27.67%;菌株检出来源主要尿液和痰标本;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产ESBLs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均95.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高达83.8%和75.5%;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42.7%~66.6%,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仍98.0%。结论产ESBLs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近年大幅上升,应高度重视ESBLs检测,控制其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确认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17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6.48%,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为28.41%和6.82%,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占5.11%。产酶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高为44.44%,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最低为42.00%。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90≤2mg/L。结论 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较高。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对非产酶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噻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FOX)的19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ESBLs的表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和耐药特征。方法:运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检测ESBLs,最后运用MIC法测定这些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统计学软件EpiInfor2000、WHONE5.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87株,检出率为45.3%,产ESBLs菌共检出96株,检出率为50%。药敏结果显示:单产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55.6%~100%)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的耐药率(33.3%~44.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产AmpC酶菌的4重耐药率(78.9%)与8重耐药率(72.3%)均高于非产酶菌(40.9%)和(36.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C酶与ESBLs已成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治疗同时产AmpC酶与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或采用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治疗单产AmpC酶菌造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年度西京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12月西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统计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4 166株,肠杆菌科细菌1 554株,分离率为37.30%,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产气肠杆菌位列肠杆菌科细菌的前5位。78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81株,产酶率为73.82%;3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182株,产酶率为49.5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3.14%、78.48%。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81株,分离率为5.2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1株,阴沟肠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13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42株),消化内科(9株),神经内科(8株)。1.02%(8/787)的大肠埃希菌、3.27%(12/367)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所占比例较高,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去年有所上升,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细菌ESBLs。结果医院分离的138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5.2%;44株克雷伯菌属,产ESBLs率为54.5%,耐药表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结论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 方法分别用双纸片增效确认试验,改良三维法、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VITEK)及Etest方法测定耐药菌产酶情况. 结果 80株肺炎克雷伯菌及14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27.5%和28.7%,CTX-M基因型分别占48%和56%;124株阴沟肠杆菌中有21.8%单独高产AmpC酶,8.1%单独产ESBLs,3.2%即产ESBLs又高产AmpC酶;71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8.3%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结论产ESBLs、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是住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初筛法与确证试验检测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果]743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341株(45.9%),其中176株(52.5%)来源于痰标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类别达13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构成比依次为42.8%、41.6%和6.5%.产酶率则分别为48.0%、56.3%和37.9%.[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产酶菌种多,临床实验室应加强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及耐药情况,探讨耐药与产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15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和EDTA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共收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15株;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高,均>90.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黏质沙雷菌均检出产KPC酶菌株,占73.33%;11株产KPC酶菌中10株为KPC-2+ESBLs,1株为KPC-2+AmpC,其中3株为KPC-2+ESBLs+AmpC,4株非产KPC酶菌株中有2株ESBLs+AmpC,各有1株仅检测到ESBLs或AmpC酶,未检测到产金属酶及OXA酶菌株;MLST分型以ST11为主,共4株。结论医院产KPC-2酶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产KPC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高度耐药相关;ST11型为医院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尿路感染患者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年1-9月医院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病原菌678株,使用BD-phoenix-100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磷霉素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结果按CLSI 2015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分离株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678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510株占75.2%;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为92.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1.4%、38.2%、6.1%;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3%、9.5%。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磷霉素对尿路感染病原菌(包括产ESBLs细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尿路感染患者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年1-9月医院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培养,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病原菌678株,使用BD-phoenix-100对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磷霉素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结果按CLSI 2015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分离株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678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510株占75.2%;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为92.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41.4%、38.2%、6.1%;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4.3%、9.5%。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磷霉素对尿路感染病原菌(包括产ESBLs细菌)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6.
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茵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某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7年7月分离的139株大肠埃希菌和10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 .结果 139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8.20%、9.35%、2.88%;102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AmpC酶及ESBLs+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5.88%、8.82%、2.94%.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单环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1~0.05).除碳青霉烯类及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外,产AmpC酶菌株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等药的耐药率均明显增高(P<0.001~0.05).结论 耐药酶的产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耐药菌的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阴沟肠杆菌不同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对产不同β-内酰胺酶型菌株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三维试验确证试验检测AmpC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K-B法检测阴沟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80株阴沟肠杆菌中29株ESBLs编码基因结果阳性,3株含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TEM型6株、SHV-2型2株、CTX-M-2型5株、CTX-M-3型8株和CTX-M-9型11株;26株ampC基因PCR扩增呈阳性;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外的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6.7%~100.0%,无论是单一产酶株,还是SSBLs菌株,其耐药率均显著高于不产酶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罗堵南仍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结论 阴沟肠杆菌已呈现出多药耐药和高度耐药特征,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三维试验与PCR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产AmpC酶和ESBLs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及其药敏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革兰阴性(G^-)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和耐药谱检测,分析其耐药变异和发生机制。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分别用K-B纸片扩散法和自动肉汤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药敏试验,据此筛选耐药表型并计算耐药率;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E-test法测金属酶。结果 2735份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80株,检出率10.24%,其中G^-菌167株,涉及13个菌属17种细菌。耐药谱研究表明,绝大部分G^-菌耐受10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2%,而非发酵菌为24、39%;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检出率为59.32%,AmpC酶检出率为30.77%,两者均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占多数,两种产酶菌株耐药谱差异不大;非发酵菌金属酶阳性率为18.18%。结论 G^-菌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构成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菌产生ESBLs和AnpC等灭活酶。临床实践中应常规开展细菌产酶类型的检测,并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用纸片确证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结果我院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为24.8%;13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约为40%,对其余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50%.结论基层医院也要重视细菌的耐药监测工作,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我院产新型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25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CLSI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株,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KB纸片法检测产酶株对11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产ESBLs的检出率为30.40%,产AmpC酶的检出率为2.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检出率为3.2%。产ESBLs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以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最为明显,耐药率分别为78.95%、73.68%和71.05%,非产酶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低于产酶株,除头孢他啶外,二者比较有差异(P<0.01,P<0.05);产AmpC酶菌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率比产ESBLs菌高;同时产ESBLs和AmpC酶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三种酶型均未见亚安培南耐药株。结论: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产新型ESBLs菌株的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