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在胰腺颈体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2月~2013年2月实施的16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其中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48.3岁?16例均施行胰腺中段切除术,其中1例联合胆囊切除术,1例联合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1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切缘均阴性?肿瘤总计21枚,直径1.0~6.0 cm,平均2.8 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7.5%),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6.3%)?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9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中段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并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胰腺神经鞘瘤患者1例及文献报道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2例胰腺神经鞘瘤患者纳入总结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4岁(范围17~89岁),其中女性40例(56%)。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体重减轻,或体检偶然发现胰腺肿物。肿瘤平均大小6.1 cm (1~20 cm)。肿瘤位于胰头部29例(40%)、胰体/尾部32例(44%),沟突部6例(8%)。肿瘤表现为实性肿物27例(38%)、囊性28例(39%)、囊实性10例(14%)。2例通过术前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余均为手术后标本病理诊断证实。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局部剜除术16例、胰体尾切除术15例、胰腺中段切除1例。5例(7%)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神经鞘瘤,恶性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良性组[(13.8±6.2)cm vs (5.6±4.1)cm,P =0.0004)]。手术切除患者术后随访3~65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死亡。结论胰腺神经鞘瘤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肿瘤大小与良恶性具有明显相关性,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肿瘤的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本科实行的胰腺中段切除术病例26例。结果26例病人行胰腺中段切除、胰肠Roux—en—Y吻合。手术时间(150.6±40.3)min,术中出血(180.7±68.5)ml,保留远端胰腺长度平均为(6.5±1.7)cm。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病变。术后住院时间(24.4±15.3)d。术后出现胰瘘12例(46.1%),均为A级,行保守治疗后均痊愈。1例术后发生腹腔内大出血导致死亡。术后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情况,1例外分泌功能受损,1例新发糖尿病,无糖尿病病情加重病例。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术是治疗胰腺颈部及体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多地保存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胰腺浆液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43例胰腺浆液性肿瘤病人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行腹部B超、胰腺增强CT、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检查,部分病人行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ereatography,E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32.6%),胰腺体部21例(48.9%),胰腺尾部8例(27.6%);40例(93%)行手术治疗,3例(7%)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定期复查.手术病人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15%),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8例(45%),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15%),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25%).手术时间60~ 400 min,术中出血20 ~ 400ml,术后胰瘘8例(20%),围手术期1例(2.5%)因术后腹腔大出血死亡,伤口感染1例(2.5%),未出现腹腔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浆液性囊腺瘤.术后随访3~16个月,手术病人未出现复发及转移,行定期检查病人肿瘤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病变.通过腹部B超、CT及MRI检查与黏液性肿瘤做好鉴别,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8月?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17例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操作见视频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中4例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严重、胰腺质地软中转开腹,13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16例(94%)患者手术达到R0切除。14例联合静脉重建,3例联合动脉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01±170) min,平均术中出血(647±34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0±8) 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1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1例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级),目前情况良好,8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于随访期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中位(最小值~最大值)生存期12(8~26)个月。5例胰腺导管腺癌及1例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患者目前继续随访中,其中1例已存活了38个月(截止至2019年7月)。  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难度较大,但安全可行,局部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经谨慎评估患者病情和医院手术能力后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贲门癌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2007年12月经左胸上腹横斜切口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36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侵及肝左叶行近端胃大部加肝左外叶部分切除2例,侵及胰腺体部上缘及脾动脉行近端胃大部加脾、胰体尾脾切除22例,全胃加脾、胰体尾切除1例,肿瘤范围广泛或革囊胃行全胃切除术1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吻合口瘘1例,胰腺残端漏1例,切口感染3例。清除淋巴结148枚。淋巴结转移17例(98枚)。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20/29)、25.0%(6/24)、13.6%(3/22)。结论局部晚期贲门癌联合脏器扩大切除能达到根治手术目的,经左胸上腹横斜切口是手术的最佳人路。  相似文献   

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IPMN患者主胰管型10例(35.7%),分支胰管型7例(25%),混合型11例(39.3%),7例分支胰管型IPMN均为非浸润性IPMN;术后病理示腺瘤5例,交界性肿瘤12例,原位癌1例,浸润性IPMN10例。10例浸润性IPMN中有5例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神经侵犯,3例微血管侵犯,2例侵犯门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8例,胰腺局部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4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较好的病变,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后颅窝肿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Lan Q  Qian ZY  Chen J  Liu SH  Lu ZH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19-223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入路应用于后颅窝肿瘤手术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后颅窝肿瘤患者43例,其中CP角肿瘤20例(听神经瘤18例、脑膜瘤、室管膜瘤各1例)、岩斜区脑膜瘤8例、桥脑肿瘤6例(胶质瘤3例、转移癌2例、胶质增生1例)、四脑室肿瘤4例(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各2例)、小脑半球肿瘤3例(转移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天幕缘脑膜瘤、枕大孔.鞍区.CP角胆脂瘤各1例。根据肿瘤解剖位置及其特性,选择颞下、乳突后或枕下正中锁孔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43例肿瘤全切除37例(86.0%),次全切除5例(11.6%),大部分切除1例(2.3%)。无与锁孔入路相关并发症出现。18例听神经瘤患者均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83,3%),其中1例患者手术后第2天因脑干水肿死亡。8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5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后遗有轻度偏瘫,1例有轻度面瘫。6例桥脑肿瘤患者,3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其他患者肿瘤均全切除,除1例巨大胆脂瘤患者复视在术后无明显好转外,无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锁孔入路进行后颅窝肿瘤手术具有安全、简捷、微创的效果,是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MR影像特点,并对MRI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18名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MR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扫描系列包括SE T1WI、脂肪抑制T1WI、FSE T2WI、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FMPSPGR)Gd—DTPA造影剂增强前和增强后。结果多数在T1WI(66.7%,12/18)、脂肪抑制T1WI(78.6%,11/14)和未增强的FMPSPGR(84.2%,16/19)影像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66.7%,12/18)。脂肪抑制T1WI和FMPSPGR影像上的病变轮廓比常规T1WI和T2WI的更清晰。在动态造影剂增强扫描中,10例肿瘤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中到强的均匀性增强,肿瘤信号强度仍然高于正常胰腺实质;3例肿瘤呈周边结节性增强和逐渐的向心性增强;2例肿瘤呈轻度到中度均匀性增强;2例肿瘤呈延迟增强;2例肿瘤呈囊性改变伴环状增强;1例局限于胰体内的病变伴有肝转移。结论多序列和动态造影剂增强MRI对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2年11月诊治的79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组患者资料之间的差异以及可能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位于头部50例,体尾部29例。按照TNM分期,I期41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Ⅳ期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含脾切除)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肿瘤局部切除24例,姑息性手术14例。多因素分析预后与TNM分期有关。结论根治性切除可明显提高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的诊断及分级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DWI检查结果,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ADC值,分析胰腺不同组织之间ADC值结果。结果 21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11例位于胰体尾部,8例位于胰头颈部,2例为多发病灶;17例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G1);4例伴肝或淋巴结转移,病理证实为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MR-DWI上均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其中3例中分化内分泌肿瘤(G2)呈明显高信号,测得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分别为(1.321±0.049)×10-3mm2/s、(1.135±0.059)×10-3mm2/s、(0.987±0.064)×10-3mm2/s,且正常胰腺、PET(G1)和PET(G2)的ADC值两两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在DWI上扩散受限呈高信号,且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胰腺肿瘤局部切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实施的17例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与手术过程.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9例、胰体7例、胰尾1例.肿瘤直径1.5~8.0 cm,平均3.6 cm,其中直径>4 cm者8例.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神经鞘瘤1例,囊肿1例,间质瘤1例,低度恶性囊实性肿瘤1例.术后胰漏发生率41.2%,无手术死亡病例.无继发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无肿瘤复发.结论 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可以应用于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但胰漏的发生率较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s)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PETs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PETs的MSCT及MRI资料;MSCT采用常规平扫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期和门脉期);MRI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T1WI、FSET2WI/FS、FIESTA、弥散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并测定ADC值。结果 17例患者共发现21个病灶,胰头部5个,胰颈部3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6个,其中1例在胰头及体尾部共3个病灶,胰体和胰尾各1个病灶2例。MS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12/21)、等密度(9/21),肿瘤内见钙化(6/21)。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明显强化(18/21),逐渐强化(3/21)。13例行MRI平扫,呈长或稍长T1及长或稍长T2信号(8/14),等T1等T2信号(6/14),DWI肿瘤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124±0.252)×10-3mm2/s,与文献报道胰腺癌的ADC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或胰腺期肿瘤呈明显强化(6/9),轻度强化(2/9),无明显强化(1/9);均匀强化(4/9),不均匀强化(2/9),边缘环形强化(3/9)。结论 MSCT和MRI,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PETs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ETs) are rare and their surgical treatment is often deb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strategy of functioning and non-functioning PETs. Methods From May 1980 to March 2006, 36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a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Results Among the 36 patients, 29 (81%) had functioning tumors, and 7 (19%) had nonfunctioning tumors. Ninety-two percent of insulinomas were benign, whereas 4 (57%) of nonfunctioning PETs were malignant. The size of functioning tumors was (2.3i-0.3) cm, that of nonfunctioning tumors was less than (5.1~-0.5) cm. The combination CT and trans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resulted in a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84%. Thirty-three primary lesions were precisely located in 32 patients (89%). Atypical tumor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for 73% of functioning tumors, while typical pancreatectomy was performed for 6 (85%) of nonfunctioning tumors. Moreover, 5 liver resections and 1 lymph node dissection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 follow-up, fifteen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2 (36%)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tumors was 92% compared to 50% for those with malignant tumors. Surgical cure was achieved in 95%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insulinomas. Conclusions Surgical strategy for PETs depends on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tumor and the risk of malignancy. The optimal surgical procedure is key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dical resection including initial and metastatic lesion may benefit patients with maliqnant PET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徐国宏  钟晓刚 《四川医学》2011,32(12):1891-1893
目的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临床治疗预后及病理特征,探讨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再认识及临床合理抉择。方法根据2010年WHO病理新分类,回顾性总结42例经内镜检查或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并通过内镜或外科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式、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结果4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13进行了内镜切除手术,其中4例补行外科手术,直接行外科手术27例,2例起源不明的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放弃手术。按2010年wH0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肿瘤(NET)30例,其中16例为直肠NET,1例为结肠NET,4例为阑尾NET,6例为胃部NET,2例为十二指肠NET,1例为胰腺NET;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其中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5例;混合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1例;胰岛细胞瘤2例。增殖活性分级,低级别(G1)30例,中级别(G2)2例,高级别(G3)10例。术后随访:低级别类癌预后良好,内镜治疗后复发1例;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复发转移率高。结论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1-2级)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可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术前需内镜超声或CT影像充分评估。神经内分泌癌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需加强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胰腺非导管腺癌性占位11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胰腺非导管腺癌性占位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胰腺非导管腺癌性占位114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临床资料:(1)男36例,女78例;(2)腹痛56例,腰背疼痛24例,消瘦18例,黄疸8例;(3)糖抗原19-9(Cal9-9),糖抗原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率分别为21.1%、19.7%、5.6%;(4)Whipple术26例,胰体尾切除术53例,肿瘤摘除术1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9例,肿瘤部分切除术3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姑息性手术(包括胆肠旁路和胃空肠吻合)7例.(5)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5例(30.7%),胰腺内分泌肿瘤28例(24.6%),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8例(15.8%),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1例(9.6%),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9例(7.9%),胰腺囊肿4例(3.5%),胰腺腺泡细胞癌3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2例(2.6%),其他肿瘤6例(5.3%)包括胰腺未分化肉瘤1例,胰腺肉瘤样癌1例,胰腺神经鞘瘤1例,胰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结论 胰腺非导管腺癌性占位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了解各种疾病的自然病程,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50例胰头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其中76%(38/50)的胰头肿块为实质性,24%(12/50)为囊性肿块。在38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26例行手术治疗,12例行非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4例行胆管空肠Y型吻合,3例行胰管空肠Y型吻合。在12例囊性肿块患者中,有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术3例,空肠囊肿吻合术3例,囊肿局部切除术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胰腺炎仅5例(26.3%,5/19),胰腺癌9例(47.4%,9/19),黏液状乳头状腺瘤3例(15.8%,3/19),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不典型增生各1例(5.3%,1/19)。未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有7例(58.3%)发生肝转移临床诊断为胰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26例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1例术后出现胰瘘,2例术后出现胃瘫;9例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22.2%)发生肝转移。对于胰头实质性肿块患者,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vs 41.7%,P〈0.05)。结论对胰头实质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证以提高患者预后,提倡以手术切除胰头肿块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例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胰腺癌患者均成功施行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均控制在30min内.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SMV/PV血管侵犯,切除后血管及胰腺断端均无肿瘤浸润.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腹腔出血以及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术后粘连肠梗阻,经再次松解术后痊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4天.截止2013年5月,患者术后生存期6~25个月,平均13个月.目前有4例患者尚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征象,其中1例存活时间超过2年.结论 对于肿瘤侵犯SMV/PV但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切除.联合SMV/P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能够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