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体炎是一种以垂体炎症和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组织学上分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又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肉芽肿性垂体炎、黄瘤性垂体炎、坏死性垂体炎、IgG4相关性垂体炎和混合性垂体炎。垂体炎患者从磁共振上表现为鞍区占位病变,如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被误诊为垂体腺瘤,不恰当地进行鞍区肿物切除,易造成永久性地垂体功能低下并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2]。 IgG4相关性垂体炎是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浆细胞对垂体和(或)垂体柄的浸润,导致垂体功能改变或占位效应[3]。该病由Vliet和Perenboom[4]于2004年首先描述,Wong等[5]于2007年首次行病理学诊断。目前国内对该病的病例报道甚少,本综述就IgG4相关垂体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标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临床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三者的信号特点及检出该病的灵敏度。结果平扫发现19例鞍区占位,15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44.11%;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3例鞍区占位,1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97.06%;延迟扫描发现26例鞍区占位,8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76.47%。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上,动态增强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虽高于延迟扫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对诊断垂体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功能障碍为主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26例均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症状,并有鞍区占位的特定CT征象,均诊断为垂体大腺瘤。结论:要提高对视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垂体腺瘤的认识,鞍区CT检查对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4.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微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垂体疾病,一般不会引起颅内占位病变的症状,而常以垂体功能亢进就诊。其诊断须靠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影像检查相结合。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成为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已为共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期常规增强扫描的特点,旨在探讨动态增  相似文献   

5.
在鞍区占位性病变中,垂体大腺瘤最为多见.MRI因不受颅底骨质影响,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是目前显示鞍区结构的最佳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动态增强MRI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的诊治情况。方法 自1985年5月~2002年2月诊治垂体腺瘤26例,全部选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24例为经蝶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2例为经蝶显微外科加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结果 术中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5例17年尤复发,8例10年无复发,5例2年零8个月无复发。复发8例,7例发生在术后3年.1例发生在术后2年零3个月.均行二次手术。结论 经蝶窦显微外科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而经蝶显微外科加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乳素(PRL)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5例侵袭性PRL垂体腺瘤和67例非侵袭性PRL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大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率(50.8%)明显高于小腺瘤和微腺瘤侵袭性发生率(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24.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40.0%)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分别为42.2%和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复杂,术后需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及垂体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DKA及垂体卒中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29岁女性患者,表现为DKA和垂体卒中,最终确诊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后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好转出院.结论 DKA及垂体卒中均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罕见临床表现,及早确诊并治疗原发病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鞍区的垂体前叶原始细胞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此于胶质瘤和脑膜瘤,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可以分为垂体微腺瘤、垂体大腺瘤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而垂体大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往往会产生临床症状,需要对肿瘤进行手术干预。目前大多数经蝶窦的神经内镜技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但部分质地硬的肿瘤容易残留引起术后复发,因此在术前垂体腺瘤精准评估可以更好的帮助临床。本文旨在总结近年垂体大腺瘤质地术前影像学预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及鞍区占位的症状与体征。然而鞍区的其它病变,也可有与垂体腺瘤相似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占位性病变与垂体瘤较难鉴别。本文分析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0例鞍区病变误诊为垂体瘤的误诊原因并对鉴别诊断予以讨论。1临床资料近8年来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了解MGMT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差异。 结果 共138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大部分病变为无功能瘤(71%)和垂体大腺或巨大腺瘤(92.8%);43例(31.2%)病变为侵袭性垂体腺瘤,12例为复发性垂体腺瘤(8.7%)。79例病变判断为MGMT低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垂体腺瘤的大小、是否复发或侵袭生长无明显相关。MGMT在泌乳素瘤中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功能瘤组(P=0.025)和生长激素瘤组(P=0.043)。 结论 MGM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其在泌乳素瘤中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垂体腺瘤,提示替莫唑胺可能是难治性泌乳素瘤的另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黄色瘤样垂体炎临床上极少见.1例33岁女性患者,因头痛、视力障碍、停经入院,实验室内分泌学检查提示皮质功能减退;MRI检查表现为鞍区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垂体柄增粗,视交叉被向上推压移位,左侧海绵窦受侵,肿块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冠状位上略呈“三角形”.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在全身麻醉下行鞍区及鞍上占位病变切除术+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表现为镜下见间质泡沫细胞、淋巴浆细胞、粒细胞明显增生,支持黄色瘤样垂体炎.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最典型的MRI特点是垂体柄增粗及由于增粗的垂体柄、侵犯海绵窦而在MRI冠状位上表现为“三角形”.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其治疗目的为使内分泌反转,解除肿瘤占位效应和恢复正常垂体功能。近年来,随着影像定位不断精确,用伽玛刀治疗垂体微小腺瘤、术后残留或复发腺瘤,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或降低激素水平、控制肿瘤生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风林  崔勇  鲍晶  丁学华  应奇 《海南医学》2016,(20):3283-3285
目的:研究肝癌缺失基因1(DLC-1)启动子区CpG甲基化与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探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84例垂体腺瘤标本和6例尸检时获得的正常人垂体组织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标本中DLC-1的表达水平,利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DLC-1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状态。结果 DLC-1在垂体腺瘤标本中表达下降。6例正常人垂体组织标本中DLC-1基因启动子区无甲基化,4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19例发生甲基化(38.78%),3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3例发生甲基化(8.57%),5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15例发生甲基化(28.84%),32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标本中有7例发生甲基化(21.88%)。DLC-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功能性垂体腺瘤组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组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1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DLC-1表达量呈负相关(r=-0.67,P=0.01)。结论 D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跟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女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晓英  俞建波  童鹰 《浙江医学》2004,26(10):767-769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仅次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女性多见[1].由于垂体腺瘤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使女性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特征.现将我们于1996~2003年诊治的56例女性患者,与同期36例男性患者作一比较,以探讨女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文  马原  程敬民  杨涛 《西部医学》2008,20(5):905-907
垂体腺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细胞发生的常见良性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主要导致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近些年来,创伤较大的传统开颅垂体瘤切除术,越来越多地被经蝶入路等微创手术替代。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治规范化、微创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扩大微创治疗以及垂体腺瘤放、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诸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黄色瘤样垂体炎临床上极少见。1 例33 岁女性患者,因头痛、视力障碍、停经入院,实验室内分泌学检 查提示皮质功能减退;MRI 检查表现为鞍区占位,T1WI 呈等信号,T2WI 为略高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柄增粗,视交叉被向上推压移位,左侧海绵窦受侵,肿块包绕左侧颈内动脉,冠状位上略呈“三角形”。术前 诊断为垂体腺瘤,在全身麻醉下行鞍区及鞍上占位病变切除术+ 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表现为镜下见间质泡沫细 胞、淋巴浆细胞、粒细胞明显增生,支持黄色瘤样垂体炎。黄色瘤样垂体炎的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最典型 的MRI 特点是垂体柄增粗及由于增粗的垂体柄、侵犯海绵窦而在MRI 冠状位上表现为“三角形”。分析其影像学特 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并结合同期7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为67.5%,明显高于微腺瘤和小腺瘤的15.9%(P<0.01);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中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性腺瘤中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率为22.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5.1%(P<0.01);侵袭性腺瘤中复发性腺瘤所占比例为16.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3.8%(P<0.05);侵袭性腺瘤的手术全切率(46.8%)明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88.5%,P<0.0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定.术后复发率高,故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探讨CD44对垂体腺瘤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75%、35%, 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27. 8%、22. 2%, 6例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阳性率分别为 100%、66. 7%。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及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1),CD44v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有较高表达率。结论:CD44s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个诊断指标。CD44v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较低,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无关。复发性垂体腺瘤中CD44s、CD44v5的高表达表明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钾电压程控通道β2成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ras同族成员D、同源盒基因B1、NNAT和P16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调控垂体腺瘤的增殖;DNA甲基化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垂体腺瘤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将为垂体腺瘤的诊治提供一个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