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字2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3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为腹部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35岁的潜伏期长于年龄<3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型结节大小大于筋膜型以及肌肉型(P<0.05)。血清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术后是否追加GnRHa治疗对于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和CA125值有助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分型,手术治疗中广泛的局部切除和切缘阴性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6例有14例有剖宫产史,2例有子宫肌瘤剔除史,14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分别误诊为腹壁纤维瘤和腹壁血管瘤。16例中有4例病灶累及腹直肌,12例累及腹部筋膜。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除1例术后20个月复发,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专科检查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段,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张旭  刘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061-106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及其围术期处理,总结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2月间23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人工补片修补19例,均治愈,随访0.5年~1.5年无复发。传统方法修补4例,1例复发。结论术前腹带加压包扎2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常规肠道准备对于防治腹壁切口疝有积极作用;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梅芳 《甘肃医药》2010,(6):666-667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收治的20例腹壁子宫异位症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病灶位于腹壁切口下两侧脂肪层,4例病灶累及筋膜及腹壁肌肉。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明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20例,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是目前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治疗方法,多次复发应注意恶变。  相似文献   

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g NH  Zhu L  Lang JH  Liu ZF  Sun DW  Leng JH  Shen K  Huang HF  Pan LY  W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919-1921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AWE)手术中腹壁筋膜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将55例患者分为两组:(1)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9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超过2cm^2;腹壁筋膜缺损组根据腹壁筋膜层缺损面积(由小到大)处理如下:11例患者常规缝合腹壁;7例患者应用张力线、PDS-Ⅱ或筋膜/皮肤减张缝合重建腹壁;4例手术中应用筋膜补片;7例腹壁筋膜层和皮肤缺损大的患者由整形科协助应用腹壁成形术和筋膜补片。(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26例,术中腹壁筋膜缺损面积小于2cm^2。无腹壁筋膜层缺损组常规缝合腹壁。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腹壁筋膜缺损组术前B超测量和切除AWE的最大径线、所需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大于无筋膜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病情复发。结论 B超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评估病灶情况。腹壁缺损大于2cm。时可采用筋膜/皮肤减张缝合进行修复,更大者可采用筋膜补片/腹壁成形术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1985-2005年齐鲁医院治疗13例腹壁韧带样纤维瘤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5年,其中1例患者2年后原位复发再次切除,未再复发。认为腹壁韧带样瘤诊断不困难,但术后易复发,应该早期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行广泛局部切除,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腹部结核5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欧希  潘海斌 《广东医学》2005,26(9):1256-1258
目的探讨腹部结核的诊断及内、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腹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钡餐、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都在90%以上。肝结核中,行双套管冲洗及肝叶切除的复发,行脓腔腹壁敞开引流的无复发。腹膜结核中,手术者均复发,非手术者无复发;肠结核非手术治疗26例,8例复发,手术治疗22例,3例复发。结论腹部结核的诊断均应综合判断,钡餐、钡灌肠、纤维结肠镜、腹腔镜是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肝结核应行脓腔腹壁敞开引流术,腹膜结核应内科治疗,增殖性肠结核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有手术指征,术后可缩短抗结核时间,溃疡型及混合型肠结核以内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术后极易复发,如何预防复发已成为医患共同关心的问题。我院自建院来共收治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病人98例,根据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案的不同,我们认为其复发因素有三种:原位复发;多源性复发;腹壁种植。其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不够,病人移行细胞组织均易患病或同时患病;术中癌细胞散落于腹壁切口。肿瘤的生长方式及病理分级亦可决定复发率。治疗方案不同其复发率相差很大。我们认为对多发肿瘤、特别是浸润型癌应行膀胱全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时应行残余膀胱粘膜组织下注射化疗药物。并用化疗药物浸泡创腔。同时行腹壁下动脉插管,术后行盆腔区域化疗。从而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腹壁切口疝个体化手术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单纯缝合修补10例,复发2例,人工材料修补8例,无复发。结论:根据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及腹内压升高情况选择个体化手术修补方式。人工材料修补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在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收治的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复发疝共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切口疝9例,腹壁沟复发性直疝5例,斜疝12例,其中3例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结果所有26例经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7a,无复发,亦无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仍是治疗腹壁切口疝及腹股沟疝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来,采用心血管绦纶布材料修补巨大腹壁缺损10例(男4例,女6例),术后死亡1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2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用绦纶布修补腹壁缺损不失为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腹壁缺损的修补开辟了新的材料来源。文章就腹壁缺损修补材料的选择、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失败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章兴凤 《河北医学》2010,16(8):965-96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7例,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结果: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双层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rolene双层补片修补1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引流放置。结果:11例均治愈,随访2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应用双层网片无张力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术后5例服用米非司酮治疗,9例未服药,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工合成材料聚四氟乙烯与聚丙烯双面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应用聚四氟乙烯与聚丙烯双面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中,无死亡与复发病例。术后,1例切口感染,2例发热,2例皮下积液,有轻度牵张不适9例。结论:采用聚四氟乙烯与聚丙烯双面补片进行腹膜前与腱膜后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效果理想,安全可靠,是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的理想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网片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方法 对1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使用网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应用网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韧带样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腹壁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研究其诊治特点和效果。结果 15例本组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随访时间内,有2例术后复发,无转移病例和因该肿瘤死亡病例。结论腹壁韧带样瘤一种罕见的纤维组织肿瘤,易复发、无转移。可根据临床特点做出初步诊断,MRI是首选影像检查,确诊需要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术中要有足够的切缘,术后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疝多发于腹部手术后,我国发病率为1%~2%。近5年来我院在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病人中,5例应用自体腹壁皮条移植连续缝合修补术,术后随访3年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开放手术中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中开放手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行肌间置补片修补法(Inlay),25例行肌筋膜前置补片修补法(Onlay),101例行腹膜前置补片修补法(Sublay)。观察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28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48个月, Inlay组复发1例(50%), Onlay组复发5例(20%), Sublay组复发4例(4%)。结论 Sublay法治疗腹壁切口疝复发率低,在开放手术中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彻底切除,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剖宫产史,表现为腹壁肿块伴周期性疼痛,平均就诊年龄27.25±2.45岁,首次发病在术后6个月~3年,平均15.75±2.45个月,与母乳喂养时间长短相关,病灶累及皮下脂肪层74例(62.71%),累及肌层20例(16.95%),累及筋膜层18例(15.25%),累及腹膜6例(5.08%)。均行病灶切除,切缘至病灶外1cm的正常组织,术后随访2~6年,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