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的关系及药物干预作用。方法:200例O型血RhD阳性孕妇从妊娠16周开始检测其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256者加用静脉推注高渗糖和复合维生素,4周后复查抗体效价,观察孕妇效价变化及足月顺产儿HDN的发生情况,分析孕期IgG抗A(B)效价与HDN发生率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效果。结果:200例孕妇末次IgG抗A(B)效价1∶64、1∶64、1∶128、1∶256、≥1∶512占比分别为46.00%(92例)、20.50%(41例)、18.50%(37例)、9.50%(19例)、5.50%(11例)。效价≥1∶64的108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4例发生HDN,发生率为22.2%,抗体效价升高与HDN发生率明显正相关(r=0.577,P0.01),药物干预可使IgG抗A(B)效价明显降低。结论: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越高,HDN的发生率也越高;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IgG抗A(B)效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09年-2013年间宁波市江东区O型孕妇ABO抗体筛查情况分析,了解O型孕妇中ABO抗体异常人数和不同血型的抗体效价情况,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12 488例O型孕妇ABO抗体。结果 1:128 2254例,异常率18.05%。其中1:128占44.7%1:256占30.5%1:512占14.5%1:1024占7.6%1:2048占2.2%1:4096占0.5%。结论孕妇血清中ABO抗体效价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39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及检测结果与采样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95例临床怀疑为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进行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三项检测。结果新生儿ABO溶血发病率为56.2%,其中出生后24h内组阳性率为90.9%,1-3天组阳性率为80.0%,4-7天组阳性率为31.7%,8-15天组阳性率为22.6%,大于15天组阳性率为0%。结论新生儿ABO溶血发病率较高,以出生后24h内组阳性率最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ABO溶血病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科病房自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 170例 ,均经非换血疗法治愈 ,无胆红素脑病发生。所以临床应提高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率 ,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70例均为本院产科出生 ,男 89例 ,女 81例 ;足月儿 16 4例 ,早产儿 6例 ;住院日龄 <2 4h 2 9例 ,~ 4 8h10 8例 ,~ 72h 33例 ;第 1胎 6 4例 ,第 2胎 78例 ,第 3胎 2 1例 ,第 4胎 4例 ,第 5胎 2例 ,第 6胎 1例。二、诊断标准及方法 :新生儿皮肤黄染出现早 ,进展快 ,程度重者做血清学检查。先确定母婴ABO血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性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放散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有免疫性IgG抗体及IgG抗体特异性。结果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血型不合者38例,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原A抗体引起者21例,由免疫性IgG抗原B抗体引起者17例。Rh血型不合者3例,占7.32%,其中2例由抗-D引起,1例由抗-E引起。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8.78%,游离试验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87.80%,放散试验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以母亲为O型,患者为A型或B型最为常见;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174对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以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溶血病溶血3项指标及孕妇IgG效价行微柱凝胶反应卡检测。结果174例孕妇接受检查,103例IgG抗体效价位于1:128~1:256,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10%;54例IgG抗体效价位于1:256~1:102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24%;17例IgG抗体效价大于1:1024,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为63%;孕妇不同的IgG抗体效价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由孕妇IgG抗体所引发,孕妇IgG抗体增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ABO溶血病10年病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为ABO血型不合所致 ,以往传统方法待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查母子血型 ,证明ABO血型不合 ,再做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 ,诊断过晚而造成重度黄疸增多。自开展溶血三项检查以及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以来 ,ABO溶血病发现早 ,治疗早 ,黄疸轻 ,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了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等的后遗症。临床资料一、对象 :我院新生儿科自 1990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10年住院ABO溶血新生儿。其中A组 1990年 1月 - 1998年 12月 ,2 4例 ,占同期产科出生儿的 0 .175 %。B组 1999年1月 - 2 0 0 0年 1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母孕期血清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对夫妇血型不合者在母孕中期曾测定血清IgG抗A、抗B抗体者≥64时追踪其新生儿ABO溶血症发生情况,共50例作了调查分析。结果50例其中有3例抗体很高分别为512、1024、2048均没有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母子血型相同有14例,母子血型不合有36例。36例母子血型不合中有19例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发生率为52.78%。母血型不合19例中母产前抗体滴定度≥64者有6例占17.14%,其中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为3例占50%母产前抗体滴定度128-≥256者有30例占83.33%,其中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为16例占53.33%。在母子血型组合中O-A血型组合明显多于O-B血型组合为1.57∶1。结论O-A血型组合较O-B血型组合易发生ABO溶血症,孕母血清抗体水平的高低其新生儿发生ABO溶血症的程度不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gG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89例有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母亲的血清及22例献血员的血清中IgG亚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病患儿与不发病新生儿的血型及其母亲血清IgG抗体的效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G各亚类的水平在发病组、未发病组的母体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O血型系统中,母体血清中IgG1和IgG3的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患婴女性,年龄20分钟。祖籍广东省阳江县.汉旅。因面色苍白20分钟从产科转入NICU。患婴系第8孕第6胎,母孕34周因先兆早产入院行保胎治疗。查血型患母为B型,RhD( ).“NN”.抗M抗阵IgM阳性1:8.抗M抗体IgG阳性1:16:患父为。型,RhD( )、MM。双亲地中海贫血常规及G6PD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154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以及HDN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出生后天数的关系。方法母婴血型鉴定,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对我院出生或治疗的154例有不同程度黄染或临床疑似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新生儿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为54.5%(84/154)。其中出生后0~2d组的阳性率为90%(27/30),出生后3~4d组的阳性率为69.7%(23/33),出生后5~7d组的阳性率为47.1%(24/51),出生后8~15d组的阳性率为25%(10/40)。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出生后0~2d组的检测阳性率较高于其它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的早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对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B组24例,对照组只接受间歇光疗。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交界处的临界值在A组低于B组(P<0.05)72h,A组皮肤黄疸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新生儿ABO溶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进行疗效观察 ,治疗组 16例在光疗、激素、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IVIG治疗 (5 0 0~ 80 0 )mg/kg .d ,连用 1~ 2天 ,结果治疗组全部治愈 ,无 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而对照组 3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1例死亡。在治疗后 2 4h ,4 8h黄疸消退情况及胆红素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方面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IVIG可明显减少溶血 ,降低胆红素浓度 ,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对重症病例可起到替代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孕妇最后一次IgG抗A(B)效价值为标准,效价≥1∶64者列为研究范围。新生儿HDN则观察溶血3项筛查指标及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结果 2168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710例,1∶128有800例,1∶256有519例,效价≥1∶512有171例。HDN发病患儿共529例。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抗体效价值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30-40岁组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效价高于21-29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r=0.8119,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血型免疫性抗体IgG是引起HDN的主要原因,且随着IgG抗体效价的增高,HDN的发病率也增高,但不是HDN发病的唯一因素,妊娠次数的增多、年龄增大、不良生育史等因素可加重IgG抗体效价对H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方法 将 70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 ,IVIG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予以IVIG ,治疗 3d后观察黄疸消退程序。Hb、RBC计数。结果 治疗 3d后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及胆红素降低方面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P <0 .1)。结论 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 ,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母婴血型不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emolysis disease ofnewborn,HDN)是一种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IgG)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易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智力发育不全、甚至出现残疾。临床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血型抗原免疫后产生的溶血性贫血,在胎儿、新生儿都可以发病。目前在每个人体内已发现的14个血型系统79个血型抗原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ABO系统为最多,其次为Rh系统,其他如MN系统等少见的血型不合也可以引起本病。产前夫妇血型不合的抗体检查是及早发现和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胎AB0血型不台引起的被动免疫性疾病。在母胎ABO血型不台的妊娠中,母体内免疫抗体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循环,使其红细胞破坏而出现溶血,严重者常致胎儿死亡,还可造成流产、早产、能出生的话婴有溶血现象时,称为新生儿溶血病。幸存者出现严重后遗症。造成终身痛苦,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为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出生率。我们对凡来我院优生咨询门诊就诊的夫妇2063例,分别进行了血型,血型抗体效价、羊水血型物质的检测。抗体效价在1:64以上者,连续观察发现发病率为93%,并对其进行中西医降低效价的综合治疗,取得明显的疗效,有效率为95%。降低了新生儿溶血病的出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产因素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影响。方法已证实ABO溶血病患儿按平产分娩及围产因素(包括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羊水少)分娩,分Ⅰ组及Ⅱ组,所有患儿入院前采取静脉血,通过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指标TB、DB采用HellingT2多元系统分析法,取Holelling-lawley Tvace统计量,所得P值=0.0287(P(0.05),说明Ⅰ组Ⅱ组两指标TB、DB的总体均值不同,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产多种因素对新生儿ABO溶血病影响密切,需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动态观察黄疸指数,尽可能降低胆红素指数,使之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对于新生儿平稳渡过前7天高危期,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