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瘤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腺多型性腺瘤的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发生的一例28岁男性,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例,回顾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腺肿瘤是罕见的。国外报道,腺肿瘤占眼眶肿瘤的35%,而多形性腺瘤占腺肿瘤的24%^[1],多形性腺瘤的男女比例60:40^[3]。平均年龄39岁^[5]。国内报道与国外报道大体一致。形态学上同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结论回顾性地看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学诊断并不难。术前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後,大部分可确诊为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前诊断腺多形性腺瘤并认识到初次手术时要将瘤体连同包膜一次性完整切除是十分重要的^[8.9]。这样可以避免因取活检或不完整切除导致肿瘤包膜破坏引起的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不同解剖区域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v6的表达研究,探讨不同解剖区域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潜能,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PPA)30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MPA)24例、腭部多形性腺瘤(PLPA)26例及正常腮腺、颌下腺及腭部腺体组织各10名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各解剖区域瘤体之间PCNA、CD44v6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正常腺体有显著差异;同一区域腺瘤中PCNA和CD44v6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解剖区域涎腺多形性腺瘤均存在明显增殖潜能,但肿瘤生物活性相对稳定。手术治疗中应保持瘤体形态完整,扩大切除可能是预防瘤体复发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多形性腺瘤是涎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原发于呼吸道少见,而发生于鼻腔者尤为少见.我科收治1例鼻腔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3岁,主因右侧鼻腔渐进性鼻塞1年加重2月入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涎腺肿瘤(salivary gland tumour)中多形性腺瘤基因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的表达,探讨PLAG1在涎腺常见良、恶性肿瘤以及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异同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LAG1在20例不同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LAG1在多形性腺瘤中阳性表达最高,其次为涎腺良性肿瘤,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最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G1在涎腺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低于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其中又以多形性腺瘤高阳性表达尤为突出,可能因为多形性腺瘤的细胞核型中大部分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的重排,瘤细胞中有特殊的靶基因存在,导致PLAG1的高表达;提示PLAG1在不同类型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有其一定规律,PLAG1可能被激活途径不同及特定肿瘤中的特殊靶基因存在导致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找寻PLAG1被激活途径并阻断激活通路、及对PLAG1靶基因的研究发现可能成为治疗涎腺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多形性腺瘤 ,过去又称混合瘤 ,多发生在唾液腺 ,如腮腺、颌下腺等 ,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原发于鼻腔特别是鼻中隔者并不多见。我科自 1989~ 1999年 10年间共发现 3例 ,介绍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女 ,73岁 ,农民。因左鼻腔反复出血 1年多来门诊求治 ,每次出血量不多 ,该鼻通气稍差。检查 :全身情况良好 ,鼻中隔左侧面可见一直径 0 5cm半球形隆起 ,色灰白 ,表面有血管 ,基底广 ,触之较硬。门诊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物 ,肉眼观察肿物光滑 ,有包膜。病理报告 :鼻中隔多形性腺瘤。例 2 :男 ,17岁 ,学生。因右侧进行性鼻塞 7个月来我院求治 ,…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涎腺粘液囊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涎腺粘液囊肿的疗效。方法使用WB-100B型微波多功能治疗机对40例涎腺粘液囊肿患者进行治疗。术区常规消毒,用1%的卡因棉片置于囊肿表面及周围黏膜上表面麻醉后,将针状辐射探头直接插入囊腔内,进行烧灼治疗,至囊肿范围组织发白。所用微波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40W。根据囊肿大小酌情连续操作2~3次。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3d。结果术中患者感到轻度疼痛(无需特殊处理)。术后7d复查无一感染,痂皮大部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5d创面愈合,口腔黏膜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无畸形,随访1~2年无一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涎腺粘液囊肿,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多形性腺瘤基因1即PLAG1(pleomorphic adenoma gene 1,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的基因表达是否异同。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涎腺病变组织标本15例。其中恶性肿瘤3例,良性肿瘤8例,涎腺炎症4例,手术中切取的病变涎腺组织10 mm以外的腺体组织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例涎腺正常组织、8例涎腺病变组织中的PLAG1的表达的强弱。结果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涎腺的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PLAG1在涎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在病变组织中表达,提示PLAG1可能为正常涎腺组织中的生理蛋白,只是处于失活状态,一旦通过特定的通路被激活后便导致涎腺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10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摘除18例,肿瘤 浅叶摘除69例,肿瘤 全叶摘除23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8例,味觉出汗综合征8例,涎瘘7例,积液3例,复发2例。结论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颌面部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分析了287例多形性腺瘤的发生部位、体积大小等。结果 男164例(57.14%),女123例(42.86%),其中发生在腮腺部位的为156例(54.35%)。腭部42例(14.63%),上唇部40例(13.94%),龈部14例(4.88%),颌下腺13例(4.53%),颊部9例(3.14%),鼻唇沟7例(2.44%),额部6例(2.09%)。此外,多形性腺瘤的体积,最大的直径为16cm发生在腮腺,最小的约为豌豆大小(0.8cm)发生在左下颌颊侧牙龈部。结论 腮腺、颌下腺、腭部是较大多形性腺瘤的好发部位,而较小的则易发生在唇、颊、龈、额、鼻唇沟部位。 相似文献
16.
涎腺混合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混合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三明市第三医院陈济苍,张志广涎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可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腭部。可在外科、肿瘤科、口腔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治疗。今就我院1989~1994年6例作一简要分析和讨论。一、病例报告例1,女,... 相似文献
17.
18.
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唾腺上皮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唾腺闰管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因肿瘤组织形态复杂多样,故又称为多形性腺瘤。我院1978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78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