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国姣 《华夏医学》2003,16(5):621-6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会引起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1 ] )的目的是改善心肌的供血 ,保证心肌的供血供氧 ,它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院自 1 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2例 ,经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 6~ 71岁 ,平均 6 0 .5岁。全组均有高血脂 ,合并糖…  相似文献   

2.
符艳芳 《海南医学》2000,11(2):82-83
我科自1998年3月至1999年6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现将我们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高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高龄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下降,且多合并有全身性疾病。虽然重要脏器如肝、肾、肺的功能低下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高危因素,可导致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降低,但是最近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院近8年来共完成75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32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陆锦琪  张美琪 《嘉兴医学》2000,16(4):230-23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方法:对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解除心理压力,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肾功能等的监测,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将会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康复,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血压和血糖,术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氧耗,预防各种并发症,不仅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4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术前均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及非心脏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做好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的监护及护理,注意预防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本组除3例死亡病例,其余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危重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应用IABP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称IABP)作为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具有降低左心室前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1].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有13例危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IABP,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患者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两周”于2011-09-07来院,拟“冠心病、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入院.急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完善,手术指征明确,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1.
覃鸿雁 《柳州医学》2007,20(2):121-123
我院自2000年3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以来,共行33例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处理的体会.方法:39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1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同期瓣膜置换3例、室壁瘤切除2例.结果:39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1例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发胸闷、下肢浮肿,余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可正常生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循环血量,充分利用CTS局部心肌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护士了解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间,对26例冠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20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6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术中搭桥1~5根,平均(3.3±0.6)根.采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搭桥术,其中2例桡动脉搭桥,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平均时间为(11.5±6.8)小时,其中6例早期拔管.结果死亡1例(占3.8%),术后并发出血1例,胸腔积液2例,反复发作房颤1例,再发心绞痛1例,25例患者出院时心绞痛症状均消失.结论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乳内动脉桥的应用,术后良好的心功能维护,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在条件成熟时,可有选择地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  相似文献   

15.
16.
17.
自从1967年开展大隐静脉作升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来,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公认和接受。CABG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回顾分析1999年5月~2002年12月我们连续进行了1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叶宁  温昭科  贺榜福 《广西医学》2000,22(2):409-410
我院 1 994年 6月~ 1 999年 1 2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 CABG) 30例 ,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3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 61岁。有陈旧性心梗 2 5例 ,其中 5例 2次心梗 ,2例 3次心梗 ,2例合并左室室壁瘤 ,其中 1例有血栓。 EF<40 % 8例 ,术前均有不稳定心绞痛 ,其中 1 9人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只能卧床静滴硝酸甘油维持。全部合并高脂血症 ,2 8例有高血压史 ,9例有糖尿病 ,4例有慢支其中 3例术前 Pa O2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术前冠状动脉造影 :1例前降支单发病变 ,其余均是前降支 ,回旋支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外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部胸骨正中切口,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5例。平均搭桥3.1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06分钟。结果:全组2例死亡,病死率为6.7%,2例术后心功能恢复不满意为Ⅲ级。结论:基层医院或刚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位,一定要严格选择手术病例,注意年龄,左室功能、冠状动脉血管条件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最好在体外循环下行准确可靠的血管吻合,以求冠状动脉充分的再血管化;加强术后管理,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