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变组织免疫表型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病变组织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表达情况.结果 2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咽痛、关节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组织学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见成片的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及中等大淋巴细胞增生,淋巴滤泡萎缩;免疫表型为免疫母细胞样细胞表达CD3、CD45RO,部分表达CD30、上皮膜抗原(EMA),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56、CD20、CD79a和CD68均为阴性,EBER阴性.结论 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组织学改变酷似T细胞淋巴瘤,病理医师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综合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却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区分.于是,有学者提出了"未定型炎症性肠病(IBDU)"这一概念来定义无法区分UC和CD的情况.不过,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关它的定义、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特征等都存在不少分歧.  相似文献   

3.
莫祥兰 《山东医药》2010,(43):82-83
目的提高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变组织免疫表型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病变组织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表达情况。结果 2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咽痛、关节痛,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组织学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见成片的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及中等大淋巴细胞增生,淋巴滤泡萎缩;免疫表型为免疫母细胞样细胞表达CD3、CD45RO,部分表达CD30、上皮膜抗原(EMA),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56、CD20、CD79a和CD68均为阴性,EBER阴性。结论富于免疫母细胞型成人Still病性淋巴结病组织学改变酷似T细胞淋巴瘤,病理医师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综合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CD)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32例CD超声声像图表现,与临床分型及病理诊断对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表现.结果 32例CD,其中局限型CD27例,透明血管型19例,浆细胞型7例,混合型1例;多...  相似文献   

5.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12,17(12):721-723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已于近期发表,克罗恩病(CD)诊断方面有较多的进展。新共识指出CD的诊断依然缺乏金标准,强调明确病变累及范围的重要性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弱化了胃肠钡剂造影的作用,引入了CTE和MRE新技术、CD内镜评估系统(CDEIS和SES-CD)、术后内镜下复发的Rutgeerts评分、蒙特利尔分型和黏膜愈合等概念。本文就此作一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CD)临床表现各异,诊断困难,临床容易误诊漏诊,胶囊内镜对CD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此文综述了胶囊内镜的应用原理、诊断CD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瘘管是克罗恩病(CD)的常见症状之一.其诊断与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但效果往往欠佳,并通常需要外科干预.生物制剂的应用为瘘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此文对近年来CD瘘管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克罗恩病(CD)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国内外也在不断研究该病的无创诊断方法。CD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较以往明显增多,但是尚未找到一个同时拥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此文就CD的实验室诊断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分化抗原-1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CD14的表达及与该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25例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15例;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结肠组织(肠镜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正常).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均依据于常规影像学、内镜学及组织学标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中CD14表达量.结果: 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表达CD14.UC患者CD14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CD患者,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较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t=4.404, P<0.01),CD患者较正常对照亦见显著性差异(t=3.324,P<0.01).CD14的表达与疾病活动度(diseaseactivity index, DAI)相关, UC组轻、中、重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6.709, P<0.01);CD组轻、中、重度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F=12.880, P<0.01).结论: CD14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 其表达强度反映了该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随着其患病率在我国的增高,其诊断相关问题日显复杂,已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特点,从而发现小儿IBD最佳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IBD住院患儿根据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IBD诊断标准及WHO对CD推荐的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比较UC和CD差异。结果UC24例,CD15例,男女比为2∶1,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病变分布UC以左半结肠为主,CD以末段回肠为主;肠镜检查特点UC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多见(78.3%),CD病变以不具特异性的息肉样增生及肠腔狭窄为主(87.5%);IBD病理组织检查特点UC为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86.7%),CD最多见的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与聚集(73.3%),故肠镜在诊断IBD中作用明显。结论现阶段临床结合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青少年儿童IBD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视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二者患病率最高者均在200人/105左右.国内近年报道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二者病例总数已超过2万,其中尤以UC为多,是主要的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变得复杂而棘手,因此,受到同行普遍重视.有研究指出,初诊时的UC大约有50%最终证实为感染性结肠炎(IC),而CD与肠结核相互误诊率有的高达70%,对此不可掉以轻心.传统的治疗对UC和CD的缓解率分别为80%和70%左右.在维持缓解方面,有报道指出即使最佳的维持治疗方案也仅能使复发率降低50%左右.国人维持治疗意识差、药物种类有限,短期治疗后停药更易导致疾病复发.UC与CD最终分别有1/3与2/3的病例需要手术,使疾病致残率高,生活质量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应对IBD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预后的随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通过随访来评价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太原会议)制定的标准,对1980-1999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5例克罗恩病(CD)在诊断1-16年后,通过采用调查表、电话、见面等方式随访忠者病情和预后,并对原始诊断进行评价。结果:在115例原诊断IBD患者中,40例失访,能供评价的患者仅有75例(65%),在64例原诊断UC患者中,46例与随访诊断相同,9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65,9例改变原诊断,误诊率为14%,11例原诊断CD的患者中,7例与随访诊断相同,2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2%。在诊断符合的55例UC中,3例(5%)死亡,其中1例的并发症可能与IBD有关。余52例在随访中37例(71%)复发,随访诊断的10例CD患者中,1例(10%)因并发症死亡。余9例CD在随访中7例(78%)复发,对疾病预后的判断结果显示,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为885,CD为675,UC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较CD好(P=0.025)。结论:大多数UC(86%)和CD(82%)的原诊断确立,仍有14%UC和18%CD患者误诊,UC复发率为71%,CD为78%,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88%)高于CD(67%)。大多数UC与CD患者能继续工作,UC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C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联合测定血清抗酿酒酵母菌抗体 (ASCA) IgG、ASCA Ig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水平 ,探索其对克罗恩病 (CD)和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分别应用标准化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19例炎症性肠病 (IBD ,UC10例 ,CD9例 )患者和 1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SCA IgG、ASCA IgA和pANCA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  9例CD患者 (末段回肠和结肠均累及 )血清ASCA IgG和ASCA IgA水平 (酶单位 )分别为18.5 1± 6 .38和 11.74± 5 .4 6 ,显著高于10例UC患者 (6 .98± 5 .2 4和 3.88± 3.5 2 )和 18名健康对照者 (5 .90± 4 .12和 4 .6 2± 3.2 1,P值均 <0 .0 5 ) ,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为 80 % ,而C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阳性检测率均为 0 %。结论 AS CA是一种对CD具有特异性的抗体 ,pANCA是与UC显著正相关的一个免疫学指标。它们均有助于CD与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是IBD非创伤性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21岁女性患者,因发热、腹痛、腹泻、便血诊断为CD,使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半年,剂量相当于泼尼松15~50 mg/d,患者逐渐出现双手关节、胸背及双侧肋骨疼痛,活动困难.行骨骼X光片检查及双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DBE)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临床疑似小肠CD患者分别进行DBE和MSCTE检查并作出诊断.结合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小肠CD诊断、判断病变范围、活动性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能力.结果 DBE与MSCTE对小肠CD确诊率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P>0.05).前者阳性似然比为22.5,阴性似然比为0.022;后者阳性似然比为1.6,阴性似然比为0.240.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无-轻度管腔狭窄者判断的一致性明显高于中-重度管腔狭窄者(χ2=11.298,P=0.001).DBE与MSCTE对疾病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为95.8%.结论 DBE可能是确诊小肠CD的首选方法,与MSCTE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和评价小肠CD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正>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病,据笔者所知,MM和CD共存少见,目前IgA-λ/λ双克隆型的MM并发CD的病例还未曾被报道过。本文报道1例被诊断患有IgA-λ/λ双克隆型的MM并发CD的患者,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在1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化明显。通过文献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IL)-6  相似文献   

18.
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发育迟缓.与成人CD相比,儿童CD诊断滞后非常普遍.儿童CD治疗上,生物制剂和肠内营养在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仍是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情况下适合的治疗方式.肠内营养对于儿童CD可以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为特点伴有或不伴有肠道症状的儿童,CD需要被临床医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肠结核(ITB)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肠道感染.近年来,结核病的流行在世界范围呈上升趋势[1-3],我国作为结核病的高发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消化专业的临床就诊中,肠结核并不少见.由于其在临床、内镜、病理、影像等多方面与克罗恩病(CD)相似,而且缺乏特异性的鉴别指标,误诊率很高.至今,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依然是我们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4].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肠结核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镜及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89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变分布、内镜结果及病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末段回肠、右半结肠及上消化道,而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克罗恩病的病理特征有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样溃疡、淋巴细胞聚集、全层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特征有弥漫性或灶性黏膜炎症、隐窝脓肿、黏膜糜烂及溃疡.结论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对CD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