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抗人球蛋白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3148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及供血者血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加谱细胞对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本组3148例血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24例,阳性率为0.76%,其中4例为供血者血清标本;2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受检者中有输血史者8例、有妊娠史者11例,4例系天然产生、1例患者为自身免疫性抗体;经合理安排及处理,本组患者未发生不良输血反应。输血前筛查患者及供血者血清标本不规则抗体,可有效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风险,对临床安全配血、输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防止出现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特异性。结果在患者血清中检出IgM合并IgG性质抗-E抗体,效价为IgM 32、IgG 128。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首次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CcEe)检测,对保证患者临床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车丽敏  周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432-7432
目的对患者(输血前、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及配血不合的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患者及供血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法)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标本用抗人球蛋白法加谱细胞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对2 169例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15例,其阳性率约为0.7%,其中抗D 2例,抗E 6例,抗M 4例,自身免疫性抗体2例,冷抗体1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意义能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00例预输血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共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8例,阳性检出率为0.4%。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6例,占75.0%,高于其他疾病患者所占比例(2例,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 Rh系统抗体占62.5%,MNS系统抗体(抗-M抗体)占37.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有效减少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用强生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11年5~12月的输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同时查阅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患者相关信息。结果 48 480例输血申请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297例,阳性率为0.61%。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尤其对输血史和妊娠史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对献血者不规则血型抗体进行检测,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对本站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2 682人份,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对筛查阳性标本鉴定其抗体特异性、Ig类型。结果经鉴定确认存在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85例,涉及Rh、MNSs、P和Lewis血型系统(占总筛查人群的0.37%),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Ig G抗体主要分布在Rh血型系统,其中男性11例(32%),女性23例(68%)(P0.05)。结论筛查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建立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索库,可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卡式法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防止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本院应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有无输血史,妊娠史而需要输血的患者,均常规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将筛查阳性标本分别送北京市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开放实验室和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鉴定,及时准备相配合的血液输注,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间的1470人次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筛阳性患者临床输血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安全输血意识。方法对2011年2例发生急性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标本,采用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了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 2例血液标本中分别检出具有血型同种特异性抗体:抗-JKa、抗-E和抗-c。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不能仅局限于入院后第1次输血前抗体筛查为阴性结果,还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规范操作,同时提示,不能忽视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目的输血前对患者血清(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征,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2006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临床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阳性54例,其中同种抗体26(51.85%)例,自身抗体26(48.15%)例,抗体特异性未确定2例,同种抗体中以Rh系统最多,占15/28(33.57%),其次为MNSs系统,占5/2B(19.23%),Rh系统抗-E明显多于抗-D,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MNSs系统主要是抗-M;自身抗体主要为抗IgG型抗体占14/26(53.84%),其次为抗IgG和抗C3d抗体同时阳性占8/26(30.77%),冷自身抗体最少占4/26(15.38%);对有同种抗体的患者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后,患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有自身抗体的患者按自身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原则进行输血后患者贫血症状缓解。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合适的血液输注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围手术期和内科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卡对35,210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微柱凝胶Coombs卡筛选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83例,阳性率0.236%。结论微柱凝胶Coombs卡抗体筛选能有效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余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需要输血的12 681名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观察组数据。结果 2003年9月~2005年9月未常规进行抗体筛查试验,输血10 159例,发生输血反应11例,发生率为0.108%;2008年9月~2010年9月,输血12 681例,发生输血反应2例,发生率为0.016%(2χ=8.947,P<0.005)。结论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的风险,对于血液科、肿瘤科、感染科、产科,以及儿科等反复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不规则抗体导致的合血困难,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血清抗体效价等测定.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IgM类抗-M抗体,37℃有活性,IgM抗-M抗体效价为4,抗-Jk^a抗体效价为8.结论:对有免疫史的患者容易产生不规则抗体,输血前检测要认真加以分析,避免漏检,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69-2470
目的检测受血者输血前及孕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预防母婴血型不合时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收取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部、急诊、门诊产科所提供的7 58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采用免疫微柱凝胶卡式法,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 64例阳性标本中,男19例,女45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抗D阳性12例,抗E阳性23例,抗e阳性6例,抗C阳性14例,抗c阳性6例,抗M阳性1例,抗Lewis阳性1例,抗Diego阳性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证,当母婴血型不合时,对孕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永州地区住院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的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方法选择3454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454例患者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为0.17%,其中抗-E3例、抗-C1例、抗-c1例、抗-JKa1例,DAT阳性35例,阳性率为1.01%,其中IgG型抗体18例、C3型抗体7例、IgG+C3型抗体10例。结论输血前筛查不规则抗体及DAT,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需要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 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另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需要输血但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 3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5,P0.05)。1 4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1.01%;就阳性率而言,女性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者高于无妊娠史者,输血超过3次者高于3次或3次以下者,有血液病者高于无血液病者,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12例,占80.00%,其中抗-D抗体阳性5例(33.33%),抗-E抗体阳性4例(26.67%),抗-C抗体阳性2例(13.33%),抗-e抗体阳性1例(6.67%);MMS系统抗体阳性2例,占13.33%;Lewis系统抗体阳性1例,占6.67%。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保障了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输血安全,可减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的意义.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88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抗体筛选,对筛选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学分析比较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不规则抗体呈阳性的患者为73例(73/8876,0.82%),其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x2=13.01,P<0.005);验出特异性抗体的患者为49例(49/73,67.12%),未确定特异性抗体患者为8例(8/73,10.96%);验出自身抗体患者为16例(16/73,21.92%),16例自身抗体患者中,有2例同时还存在抗-E同种抗体;验出抗-JKa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例.经交叉配血输血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可以防止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同时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抗体筛查阳性的择期手术患者选择足够配合性血液创造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
3450例输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前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是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解决交叉配血困难,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为此,我科歼展了不规则抗体筛查技术,现将2008年度我科345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450例标本来源于我院2008年度的住院输血患者.1.2 方法 1.2.1 抗人球蛋白凝胶微柱法(卡氏法)采用西班牙进口的戴安娜抗人球蛋白凝胶微柱卡.  相似文献   

19.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ABO以外的血型抗体,多见于有妊娠史或输血史的群体中,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处理不当易发生严重后果。为加强输血安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院从2011年起对进行血型检测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现将筛查及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54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输血前患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检,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结果1547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其阳性率0.26%,发现抗-D抗体2例,抗-E抗体1例,抗-Ec抗体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