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小英  韩大英 《系统医学》2023,(24):105-107
目的 探究色素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收诊的疑似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色素内镜检查,并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色素内镜的诊断效能。结果 108例患者经活检病理检查金标准检出上消化道早期癌70例,色素内镜检出结果为68例。色素内镜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癌的灵敏度为91.43%(64/70)、特异度为89.47%(34/38)、准确度90.74%(98/108)(Kappa=0.799)。且7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结果中,早期食管癌有19例,早期胃癌51例。色素内镜诊断结果为:早期食管癌17例,早期胃癌53例。色素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9.47%、96.22%。结论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诊断价值高,能准确观察食管和胃肠道的情况,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常规内镜下发现食管黏膜或胃黏膜隆起、凹陷、颜色改变等异常表现的患者210例。行常规内镜检查联合ME-NBI技术、放大染色(ME-SE)技术对可疑病灶进行观察分析并取活检做病理分析。结果 ME-NBI模式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息肉等癌前病变96例,早期食管癌7例,胃炎、息肉、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84例,上皮内瘤变14例,早期胃癌9例。ME-SE模式下发现食管癌前病变99例,早期食管癌4例,胃癌前病变89例,上皮内瘤变12例,早期胃癌6例。ME-NBI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ME-SE技术(P均<0.05);ME-NBI检查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系数为0.915,高于ME-SE检查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系数0.806。结论 ME-NBI技术表现出较高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食管癌与胃癌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在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所有病例行内镜下切除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局限于黏膜层,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严密现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 共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均少于100 mL,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发生术中食管穿孔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未发现术后出血及术后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4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食管狭窄病例.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2-359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癌变切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狭窄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虽然手术耗时较长、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癌变的完整切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D组与EMR组,各40例.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ESD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18例食管疾患复方碘染色不染区取材,病理示食管癌9例、Barrett食管3例、慢性炎症6例。美蓝染色胃疾患36例中29例(80.55%)着色区取材,胃癌5例、肠化及不典型增生21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染色18例中11例(61.11%)不染区检出胃上皮化生。结论:内镜色素染色具有扩增内镜诊断的能力,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EUS与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US联合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41例累及黏膜层,13例累及黏膜下层;EUS、CT、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1.48%、72.22%、90.74%,联合检测准确率与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CT、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联合CT在上消化道早期癌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可对病灶累及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45例患者行EUS检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对符合治疗标准的患者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结果与EUS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US对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判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相符者127例,准确率为87.6%,其中对黏膜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89.5%,对黏膜下层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判断的准确率76.8%;对固有肌层癌判断的准确率75.0%.结论 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术可准确评估病灶内镜下切除的可能性,使内镜下黏膜切除更为安全有效,对指导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36-1137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上46例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的消化道微细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病变轮廓的清晰度。结果 NBI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为95.65%,高于常规检查的13.04%;NBI技术在显示黏膜血管形态的清晰度为86.96%,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NBI技术在显示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为73.91%,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我们行美蓝-卢戈液染色。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可疑病灶34例,经内镜喷酒美蓝-卢戈液,观察染色情况并活检。结果:34例中发现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0例。结论:此法对早期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现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与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74例患者,术前分别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色素内镜等检查食管,对所有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阳性或色素内镜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ESD后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放大内镜联合窄谱成像结果和色素内镜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早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早癌患者100例(早癌组)、200例发生食管癌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组)的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i-Scan联合放大内镜下、白光内镜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指标。结果i-Scan对食管早癌的诊断检出率为88.00%,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2.50%,轻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28.00%,中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9.00%;白光内镜对食管早癌的诊断检出率为57.00%,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6.00%,轻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16.00%,中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17.00%;i-Scan对上述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白光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Scan对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25.50%)与白光内镜(2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can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对100例食管早癌患者、200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诊断的IPCL分型与病理类型对比,结果显示:100例食管早癌患者中有12例诊断为A型、将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中的2例诊断为B1型,将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中的4例诊断为B1型;白光内镜鉴别诊断食管早癌、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57.00%,特异性为56.00%;i-Scan鉴别诊断食管早癌、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性为82.50%;i-Scan联合放大内镜检查鉴别诊断食管早癌、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性为97.00%。结论iScan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早癌、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G-17)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2019年 1月1日至12月31日的268例住院的胃癌(胃癌组19例)、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组126例)及非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组123例)患者,癌前病变组又分为萎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12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58例,白光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对照组(62例,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复诊异常率和术后2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减小手术造成的损伤,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大染色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0例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观察胃小凹形态,指导靶向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160例行普通胃镜检查下的黏膜活检,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放大染色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49例,轻-中度异型增生22例,重度异型增生11例,早期胃癌3例,病变越接近肿瘤,胃小凹分型越高;普通胃镜组中,发现肠上皮化生25例,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重度异型增生7例,早期胃癌1例.放大染色胃镜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53.13%)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26.88%).结论 放大染色胃镜指导靶向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普通胃镜,应用放大染色胃镜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普通胃镜对172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最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优势.172例中发现早期胃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7例,轻度异型增生15例.可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观察到6种胃小凹形态类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V型及Ⅳ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下2例早期胃癌患者呈现新生或粗大血管,在其中1例显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病灶,使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Xi  Ting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3):268-270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诊断老年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4例行NBI-ME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15例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消化道进展期癌、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消化道早癌检出率[13例(1.6%)比4例(0.5%),χ~2=4.715,P=0.030]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22例(2.7%)比8例(1.0%),χ~2=6.500,P=0.011]显著高于对照组,NBI-ME检查诊断消化道早癌灵敏度[10例(76.9%)比3例(27.3%),χ~2=5.916,P=0.015]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19例(79.2%)比7例(31.8%),χ~2=10.471,P=0.001]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其Youden指数及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比较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胃肠镜,但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1.031,P>0.05)。结论 NBI-ME消化内镜检查在诊断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不同大肠黏膜病变的pit形态,探讨其用于诊断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研究大肠癌前病变及早期大肠癌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放大内镜观察病变表面结构,与病理准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放大内镜诊断非肿瘤性病变(增生性、炎性、肥大赘生物)和肿瘤性病变(腺瘤和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2.19%和96.05%。11个癌变病变中(8个黏膜内癌、2个黏膜下层癌、1个进展期癌),10个出现了Ⅴ型结构。30个病变同时进行了实体显微镜观察。结论放大内镜通过对pit形态的观察可以很好地区分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出现ⅤA型pit者多为黏膜内癌,出现ⅤN型者可能为黏膜下层癌或进展期癌。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观察息肉pit形态,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超细鼻胃镜联合色素染色门诊机会性筛查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室应用日本Fujifilm最新型EG-530 NW超细电子胃镜经鼻腔插入对7421例门诊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检查.统计患者的活检病理结果,分析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It is reported on own experiences gathered with the endoscopy of the nasopharyngeal space by means of an angular optic according to Hopkins (70 degrees). The nasopharyngeal endoscopy is indicated for an early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ur growth and clears up a clinically uncertain nasopharyngeal picture.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ly known examination methods, the endoscopy of the nasopharynx enables a direct local fi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