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和世界人口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身体活动不足、不健康饮食、有害饮酒等,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生物危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这些行为危险因素不仅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还会加剧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并影响治疗的效果,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  相似文献   

2.
膳食、营养与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科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表明,膳食不合理、缺乏身体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导致多数慢性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卒中、2型糖尿病和超过40%的恶性肿瘤[2].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而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越来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有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是引起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因此,了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发展趋势,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绍兴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等5种慢性病患病情况、流行特征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绍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9-10月进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加强慢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将成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全县慢病防控能力现状及慢病防控能力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加强全县慢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慢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慢病防控机构、人力资源、经费配置及能力建设等情况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重大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近年来,同时患2种或以上慢性病(即多重慢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我国一项大样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中,46.5%为多重慢病[2]。同时,吸烟、饮酒、不良膳食行为与缺乏锻炼等危险因素的盛行,给我国慢性病防治带来了持续挑战[3]。《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防治策略与研究领域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1,2].来自全球广泛人群、众多领域的证据证实,多数的重要慢性病的发生是由吸烟、不健康饮食、少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导致[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定安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和主要危险因素,为科学制定和评价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乡镇,12个村委会,6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问卷,并进行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等信息的收集。结果定安县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21.17%、高胆固醇血症12.00%、糖尿病7.50%、慢性阻塞性肺病2.17%、哮喘病0.83%、心血管疾病0.50%、脑卒中和恶性肿瘤均为0.33%。吸烟、饮酒、缺乏休闲性锻炼和高血脂是定安县居民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定安县18岁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要远比国家监测的水平高,饮酒、吸烟及其被动吸烟情况相对比较严重,且休闲性身体锻炼较少,存在不少不良生活习惯;因此,加强居民慢病筛查和干预工作,进一步加强慢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有研究证明增加身体活动能够有效预防和延缓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积极的身体活动对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例如降低慢性病恶化、继发疾病及死亡的风险[1]。同时,身体活动能够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机体功能衰退,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精神健康及生活质量[2]。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制订相关策略帮助慢性病患者及慢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开展人群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科学的制定干预措施,有效的实施居民健康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病的有效策略[1].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笔者于2007年9-12月对闵行区社区居民进行了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南京市成人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关联性和聚集性。  方法  利用2017―2018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18岁居民慢性病4项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现在吸烟、有害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及身体活动不足)和4项主要代谢危险因素(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慢性病危险因素间的关联性及其聚集性。  结果  共纳入60 283名研究对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身体活动不足、现在吸烟及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9.94%、28.19%、22.26%及7.40%,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及血糖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3.00%、28.35%、26.02%及9.39%。8项危险因素间存在20对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0、1、2和≥3项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15.09%、29.94%、26.17%和28.80%。男性、高年龄、郊县、低教育水平、离退休以及丧偶/离异/分居人群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南京市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两两间存在正向相关,针对重点人群应实施多种危险因素综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对军队院校师职以上干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某军队院校师职以上干部509例作为干预组,于2009-2011年采取综合健康干预措施.2009-2011年同地区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部分公务员425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健康体检.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评价健康干预前后慢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比较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和生理指标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变化,分析综合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结果 基线水平干预组慢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高盐高脂饮食、运动量不足、过度饮酒、精神压力过大、肥胖、脂肪肝、血压异常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脂异常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指标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盐饮食、过度饮酒、运动量不足、肥胖、脂肪肝和血脂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心理及个体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军队院校师以上干部慢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进而控制慢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掌握浦东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对浦东新区2010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CDC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7人,占总人数的5.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236.5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11%;高级职称2人,占11.76%,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占70.59%,工作年限5年以下9人,占52.94%。区疾控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每5年对慢性病防控情况做综合评估,已建立了肿瘤随访、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压、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浦东新区慢病机构设置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仍需优化,慢病干预管理模式还需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朝阳区2012年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表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慢性病防控人员15人,占总人数的6.5%;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共60万,占单位总业务经费3.5%;专业以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为主,占86.7%;工作年限5年以内占33.3%,平均工作年限9年。区疾控中心参与出台政府相关慢病政策的制定,开展死因监测、恶性肿瘤病例报告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相关监测,已建立了高血压随访干预、糖尿病随访干预、35岁首诊测血压、肿瘤随访等慢病防治干预模式。结论朝阳区慢病机构设置比较健全,慢病监测网络日益完善。但慢病防控资源不足,经费缺乏、人员进修培训仍需加强,慢病干预管理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通过血管病变危害心、脑、肾成为心脑血管病和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降低高血压患者舒张压5 mmHg,就可使其脑卒中危险下降34%,缺血性心脏危险下降21%[1].收缩压降低10 mmHg,可使脑卒中下降近1/3[2].控制高血压对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于2004-05/2005-06对所抽取的成都市城区2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奉化市居民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人群中危险因素变化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关系密切。为了解奉化市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的分布及流行情况,2010年10—11月,结合中国慢病监测项目,我们对奉化市18岁及以上并在奉化居住满6个月的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552-2556
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恢复重建后居民生活条件较震前显著改善,在此背景下为掌握居民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特点,进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干预策略而开展调查。方法震中汶川县,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35.2%、现在每日吸烟率90.6%;过去12月的饮酒率34.8%、危险饮酒率7.3%、有害饮酒率8.0%;水果蔬菜摄入量不足者占33.0%、畜肉及其制品摄入量过多者占64.0%、人日均盐摄入量9.7 g、人日均食用油摄入48.5 g;每周3次每次30 min及以上锻炼者仅5.6%、身体活动日均达到相当于6 000步以上水平的只有9.3%。结论调查对象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中吸烟水平较高,膳食结构欠合理,锻炼人数少且锻炼量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女医师烟草暴露、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身体活动4类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国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女医师共5 468名,以自填式问卷了解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和身体活动)的流行状况.结果 我国女医师的现在吸烟率为0.34%(95%CI:0.18%~0.50%),二手烟暴露率为76.49%(95%CI:75.18%~77.79%),有害饮酒率为1.82%(95%CI:1.45%~2.19%);蔬菜水果不足率为51.79%(95%CI:49.96%~53.62%);经常锻炼率为20.06%(95%CI:18.90%~21.23%),每日静态行为时间的中位数为7小时(P25~P75:4~10小时).结论 我国女医师存在一定水平的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尤以二手烟暴露、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身体活动不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价延边州卫生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延边州18岁以上成年人(3 568)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延边州成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分别为23.4%、4.3%、5.0%、3.5%、5.0%;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1),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大、超重、肥胖、饮酒、血脂异常是延边州成年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在农村居住与身体活动成为慢性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是延边州主要的健康问题,应依据目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现况和分布特征,为今后开展慢性病干预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淄博市某县城抽取1 610名成年常住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结果被调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5.04%、9.24%、28.18%。吸烟(23.35%,OR=1.824)、过量饮酒(34.72%,OR=1.526)、高盐饮食(43.91%,OR=1.288)、超重(25.40%,OR=2.478)是影响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通过关注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慢病防控机制和专业队伍等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重庆市参加监测的居民身体活动水平。身体活动水平根据《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分为充分与不足。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后退法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鉴别,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计调查5 394人,平均年龄(57.81±13.19)岁,84.93%的居民有职业性身体活动,73.51%的居民有交通性身体活动,16.13%的居民有休闲性身体活动。一周内总的身体活动构成中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与休闲性身体活动分别占62.66%、31.15%与6.19%,总身体活动水平不足的占1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20,95%CI:1.12-1.29)、性别(OR=0.77,95%CI:0.65-0.92)、文化程度(OR=2.72,95%CI:2.25-3.28)、医疗保险(OR=1.26,95%CI:1.15-1.37)、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OR=1.55,95%CI:1.28-1.86)、户籍(OR=2.67,95%CI:2.21-3.22)是影响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结论重庆市监测人群身体活动不足的比例较低,但以职业性身体活动为主,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居民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