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虫株对氯喹的敏感性和复发特征。方法 通过常规剂量氯喹治疗间日疟病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并用套式等位PCR技术对观察病例间日疟原虫进行CSP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 2 2例间日疟病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5 .4± 4.3 )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 (4 0 .2± 5 .5 )h ,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病例间的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间日疟原虫热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77.6%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61.0± 16.4)d ;温带族虫株病人复发率为 10 0 % ,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 (2 78.6± 2 14 .5 )d ,两族虫株病例的首次复发时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虫株均对氯喹敏感 ,各虫株间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热带族虫株病例比温带族虫株病例的首次复发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散发性疟疾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 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12例疟区发病,3例非疟区发病,10例症状典型,5例症状不典型,经抗疟治疗后痊愈。结论 近年本地区间日疟流行多以散发形式发生,有少部分症状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疟疾作为一种致死性很高的全球性寄生虫病,一直被全世界所关注,疟疾的控制也被列入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长期抗疟药的使用,目前恶性疟原虫对主要抗疟药物普遍产生抗药性,青蒿素类药物是在氯喹、奎宁抗药性产生后的主要替代治疗药。而对于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治疗,却与恶性疟原虫大不相同,本文针对间日疟的青蒿素治疗现状及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林芳辉  刘玲丽  梁锋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424-1425,F0003
目的利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异常散点图信息及检测的数据进行间日疟的初步筛查。方法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WBC、PLT和Hb参数明显减少和出现嗜酸粒细胞异常散点图的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重点观察红细胞形态,查找疟原虫。结果 1名在外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患者血液标本,仪器检出异常散点图,且WBC、PLT和Hb参数明显减少,血涂片检出间日疟原虫。结论仔细观察和分析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的嗜酸粒细胞异常散点图特征和检测数据,有助于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避免漏检、误诊。  相似文献   

5.
6.
26例小儿非典型间日疟漏诊病例中,6例发生在冬季和早春,23例为热型不典型或因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而干扰了病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疟疾、并发肺炎或肾炎性疟疾以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疟疾更易漏诊,因而提高对以上并发症的认识是防止非典型间日疟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间日疟62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素哌喹片(Aaequick)治疗间日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剂量.[方法]对62例间日疟患者采用成人总量4片Artequick 2 d疗程的给药方案治疗,观察近期治愈率、近期复发率以及平均原虫复燃天数等有效性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62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快缓解,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60.7±23.9)h,平均退热时间为(14.1±7.8)h,其中54例完成28 d观察,近期治愈率为94.4%(51/54例),近期复发率为5.6%(3/54例).本组病例对Artequick的耐受性良好,仅有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且为自限性;比较服药前与服药后第7天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指标,未发现Artequick片有明显的毒性.[结论]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间日疟,具有高效、速效、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适用于流行式人群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方法。方法:用滤纸片与毛细管两种方法收集血样本,1%Trionx-100裂解,煮沸法处理血样,对全部血样进行PCR检测,并与常规镜检作比较。结果200例血样PCR法阳性8.0%高于镜检阳性率3.5%,滤纸血样与毛细管血样PCR扩增取得相同的效果。结论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实用性强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市1989年经考核为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市。1991年在迪口镇可建村发生间日疟局部暴发流行。为抗疟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为探索简化抗疟措施的可能性,仅对现症病人采用“氯伯”及时根治,1992—1994年我们对暴发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栓;92年阳性率26.8%(22/82);93年阳性率6.5%(3/46),94年阳性率为0(0/137),复查1991—1993年 先后发病的疟疾患者36人,原虫阳性率为0。中华按蚊为当地唯一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人血指数、种群密度、叮人率三年无明显改变。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是引起疟疾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1)。2.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采用现症病人根治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间日疟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探讨疟原虫与血小板减少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2例间日疟患者,机械与手工联合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 42例患者经油镜检查疟原虫,均证实为间日疟.其中33例患者有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占患者总数的78.6%,所有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65×1012/L.结论 疟原虫感染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相关联.在临床上高热患者的诊断中,重视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疟原虫检查,可以提高疟疾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对疟疾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以求寻找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随访后按是否复发分为复发和未复发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60例患者中有46例复发,复发率为28.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量大、酗酒、春秋季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精神因素、男性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服用史、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酗酒史、精神因素、NSAIDs、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独立因素,干预这些高危因素可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及防2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方法:在云南省边境的勐腊县、景洪市和孟连县发病率≥8%的村子,随机分成双氢青蒿素(A、B)组、防2(C)组和空白对照(D)组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疟疾现场研究。结果:A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10.40%(54/591)降到药后的6.95%(37/533),下降33.17%;B组下降84.70%;C组下降49.82%;空白对照组带虫发病率较观察前上升68.00%。结论双氢青蒿素每15d顿服6片,连续2月,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防2对间日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非典型间日疟疾的误诊原因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2010年收治住院的117例疟疾患者。结果117例中误诊非典间日疟39例,误诊率为33.3%,误诊病种11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误诊病例的46.1%,误诊时间1例长达13d。结论加强对不典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不能因一、二次血涂片找不到疟原虫就排除疟疾,可用厚血片或骨髓片检测来提高疟疾确诊的水平,把疟原虫检测作为诊断常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 方法 磷酸萘酚喹总量 10 0 0mg( 10片 ) 2d分服 ,首剂服 6片 ,第 2d服 4片治疗恶性疟 ,60 0mg顿服治疗间日疟。 结果 恶性疟和间日疟分别治疗 91例和 78例 ,临床治愈率均为 10 0 % ;其退热时间各为 ( 3 3 88± 2 0 3 0 )h和 ( 2 0 3 1± 9 84)h ;疟原虫转阴时间各为 ( 5 4 67± 12 5 6)h和 ( 4 4 5 1± 10 15 )h。完成 2 8d随访 ,恶性疟和间日疟各 64例和 5 0例均无复燃。 结论 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副反应轻等特点。鉴于部分病例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缓慢 ,建议与青蒿素类速效药物联用 ,取长补短 ,达到减少剂量 ,缩短疗程和延缓抗性产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伐木工地疟疾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报告病例19例,罹患率61.29%,病例均有隔日发冷、发热、出汗、头痛等症状,病例较为集中,全部为来自外地民工。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定为一起由输入性疟疾引起的间日疟局部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