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是祖国医学的特色。骨折复位手法在以《医宗金鉴》的复位八法为基础,总结出了骨折复位手法新八法,并开发出各种协助手法复位的器械,在临床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对手法的选用和具体运用都是以临床经验为主,在临床操作上是以术者复位技巧和肢体的力量进行复位治疗,缺乏具体手法选用标准、规范的操作依据和可靠的复位效果。这些因素影响了手法复位治疗骨折复位的成功率,复位的质量;阻碍了手法复位的临床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骨伤科手法流派传承至今,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各有建树。应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最具代表性,不同骨伤科手法流派均有各自独到的手法治疗技巧和理念,同时不同骨伤科手法流派的百花齐放很好地诠释了中医学同病异法的学术特点。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为引,以探解中医骨伤科各流派的手法特色。  相似文献   

3.
1 了解扳法 扳法是推拿按摩的手法之一,是整脊流派手法中常用方法.很多医师,在使用扳法前,通过认真仔细的触诊,从横突或棘突的位置等情况来判定颈椎是否存在"关节错位"等病理性改变.扳法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法纠正锥体之间的这种"关节错位",在施术时,常需使关节活动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伴有关节活动终末时的弹响声,但有时这些手法不一定强求要听见弹响声,只要是病人当时感到舒适而且活动度不再明显受限即可,单纯的追求关节弹响声是不对的.临床上只要手法应用得当,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该手法适应症广,治愈效果好,对颈椎病,颈、胸、腰椎后小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的病理性改变都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对与颈腰椎体活动相关的多种软组织都有一定的拉伸作用,特别是对局部肌肉的痉挛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但传统的扳法存在定位不准确、患者不能放松配合、易加重损伤等缺点,在使用时要严格注意安全及技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刘焰刚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以刘师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验案为基础,总结刘教授分期治疗膝骨关节炎方法的内容、机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以临床经典案例加以佐证。[结果]刘焰刚教授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时,首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急性期治疗一般只使用颤法,非急性期又根据患者症状和膝关节X线表现分为4期:Ⅰ期手法"以点为主",主要是按揉痛点为主,并使用膝关节总法;Ⅱ期手法"点线结合",增加使用了推法、侧副韧带手法;Ⅲ期手法"点线面结合",手法基本同Ⅱ期,但治疗范围增大;而Ⅳ期病情较重,推拿效果有限,建议手术。总的手法操作具有"点、线、面"各有侧重"、筋骨肉"并重的特点,该方法是目前首个分期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法。所举验案为膝骨关节炎Ⅱ期,运用"点线结合"的Ⅱ期推拿手法,温经活血、散瘀止痛、滑利关节,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刘焰刚教授"点线面"结合法分期治疗膝骨关节炎,不同的分期,治疗手法不同,侧重点不同,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独特,疗效显著,值得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5.
指针是推拿手法之一,是通过掐法、点法、指按法的变换而来,由于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明显,临床应用广泛.其手法特点是利用垂直于体表的压力作为刺激量,在身体特定部位上操作,利用经络腧穴的特性,发挥活血化瘀、开通闭塞、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与针刺有异曲同功之效.临床应用时,严格掌握动作技巧,仔细体会指下感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压力的受力面积上灵活变换才能作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之一,针对骨折复位疗效显著.平乐郭氏正骨整复手法历经2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正骨八法法生于心,法出于手,灵巧多变,使骨折圆满复位;小夹板固定"效"、"短"、"便",灵活轻便,适合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骨折的病人;理筋和活筋手法,配合穴位点按,活络通经止痛,能有效治疗伤筋;养骨手法防治并重,治疗骨伤病人事半功倍.平乐正骨手法内容丰富,方式灵活,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正骨手法的内容与特点,在古代很多中医学文献中能找到相关的记载.探究并了解平乐正骨手法继承与发展的脉络,能更好的理解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精髓与内涵.  相似文献   

7.
宋贵杰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步三位九法"手法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宋贵杰教授"三步三位九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及作用机制,重点叙述了"九法"的具体操作及其各自适应证,并举例说明了"三步三位九法"手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之一,针对骨折复位疗效显著。平乐郭氏正骨整复手法历经2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正骨八法法生于心,法出于手,灵巧多变,使骨折圆满复位;小夹板固定"效"、"短"、"便",灵活轻便,适合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骨折的病人;理筋和活筋手法,配合穴位点按,活络通经止痛,能有效治疗伤筋;养骨手法防治并重,治疗骨伤病人事半功倍。平乐正骨手法内容丰富,方式灵活,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正骨手法的内容与特点,在古代很多中医学文献中能找到相关的记载。探究并了解平乐正骨手法继承与发展的脉络,能更好的理解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精髓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三位动"正"整脊手法配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和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单纯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和传统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在下腰痛评分方面,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3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治疗后试验1、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传统两人坐位旋转复位手法.在疗效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三位动"正"复住手法加椎旁椎间孔注射参麦注射液时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三位动"正"复位手法.[结论]三位动"正"复位手法结合参麦注射液椎间孔注射疗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整理并总结姜劲挺教授正骨手法的学术思想特色。其正骨手法是在河南洛阳平乐正骨手法和宋贵杰教授新正骨八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运动医学理念、中医脊柱相关疾病理论和脏腑经络理论,同时结合西北地域特点形成的。在骨折治疗中其始终遵循"无痛正骨、渐进式手法复位、骨折复位子求母"的治疗原则,同时配合外用敦煌消定膏消肿止痛、活血祛瘀,在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手法接骨疗法,又称整骨复位法(简称"整复")或闭合复位法,是指在骨折、关节脱位后,医者通过运用手法对其进行整理复位,使骨折、脱位恢复其原来解剖位置的一种治疗方法.<理伤续断方>曰: "续筋接骨",<外科正宗>称:"又有跌断骨节大损者,断则另有接骨扎缚".均是指用手法复位骨折脱位.对骨折的复位,有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两法,手法接骨是闭合复位法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的穿针牵引支架复位固定疗法,也属闭合复位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手法组、联合组各30例,分别予针刺、"三步康复法"和针刺配合"三步康复法"治疗.隔天1次,3次/周,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3组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指标中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VAS评分: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刺组和联合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手法组(P<0.01);②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指标:3组治疗后DI、PI、C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联合组和手法组D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联合组和针刺组P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手法组(P<0.05),联合组CM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和手法组(P<0.05).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在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方面都具有良好疗效,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在改善颞下颌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法整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常见的胸椎整复手法普遍存在操作体位不舒适、手法力度不易控制、操作风险较大等问题,笔者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反复临床验证,创制了一套全新的"三段式"胸椎复位扳法,于传统对抗式胸椎复位手法相比,该手法定位便捷、操作省力、安全舒适、适应性强,经过近五年的临床验证及患者评价,该手法安全性高,复位效果理想,舒适性佳。  相似文献   

14.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和技巧,并观察评价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65例.结果 165例中优良率达93.3%.结论 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冯宇 《中医学报》2016,(10):1626-1628
齐氏正骨法的"捏腕挤兑"手法通过牵引松解后施以外力沿前臂纵轴方向关节面对关节面的挤压,以及挤压力度的不均,达到嵌插稳定桡侧柱及中间柱的作用,通过"侧按归连"达到复位桡侧柱及尺侧柱的作用,这需要术者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手法力度的精巧控制。齐氏正骨法的独特之处是套路明确,部分手法要求特殊的手劲,在施行手法前详细阅片以了解骨折的发生机制,骨折类型的差异需要几个手法动作的叠加治疗,手法的轻重缓急是整复成功的关键,整复后的纸壳板夹缚固定,医师指导下患者的练功以及药物的内服外用等系统综合性治疗是骨折治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7.
李腾辉  林学波 《广东医学》2007,28(9):1492-1493
目的 探讨传统正骨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97例.结果 97例中优良率达90.7%.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采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扫散法、拿法、摩法在头面、颈肩及腹部操作。治疗组采用推拿六部法治疗,分为开关通经法、安抚脏腑法、导阳入阴法、补肾填精法、振腹调气法及护脑安神法,六步手法补泻结合,调和阴阳气血,恢复人体自身的平衡。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7.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其手法全面和完善,且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曹仁发教授认为一指禅推法操作的技术核心在于"松";推拿手法治疗应以人为本,即重视对患者身心的调节,同时也注重医者自身的调节。手法柔和有力,柔中寓刚,安全舒适;手法用劲有"平浅深陷"之分,分别作用于皮肤、肌肉、筋骨和骨骼内脏。临证手法因病而异,辨证而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索维普、万方、CNKI数据库,进而探讨近10年内文献中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效应的机制研究,并加以归类综述。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生物力学""有限单元模型""整复"等为关键词,通过万方、CNKI、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0年文献进行检索,首先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手法,后逐一检索该手法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现况。结果现国内外有实验研究报道的手法:法、拿法、压法(松解类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拔伸扳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扳法(运功关节类手法)。结论手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机制在于对软组织和对骨关节结构的双重作用。软组织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节微循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为主。骨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对髓核形变、椎间盘还纳和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