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盆腔CT对判断直肠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价值。方法对2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行CT检查。结果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表现:会阴部及骶前区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骶前脂肪间隙消失;肠壁增厚伴不规则偏心性肿块,管腔狭窄及闭塞,直肠周围脂肪间隙狭窄移位,膀胱、前列腺、精囊、子宫受侵,推压移位;骶骨局限性骨质破坏。结论盆腔CT是检查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价值.方法:35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CT扫描使用Histeed-DX/I螺旋全身CT机,层厚和间隔均为5~10 mm,吻合口部位必要时加做层厚和间隔均为3 mm的薄层扫描.结果:直肠癌术后,骶前球形软组织块19例,直肠壁不规则增厚10例,骶前扁平软组织块5例,低密度包块1例.其中10例伴有远处转移.结论:直肠癌术后复发部位以手术吻合口为主,其次为盆肠淋巴结.CT反映直肠癌术后复发较全面,诊断准确率高,是检查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21例经穿刺(6例)和临床追踪(15例)证实的直肠癌根治术后(4月~10年)CT扫描结果,无复发15例,复发6例。典型的术后CT改变为骶前软组织块影≤5cm,圆形或扁平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典型的复发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不规则形的骶前肿块,密度不均,可伴随周围脏器和盆腔肌肉的受侵。CT表现不典型的术后改变或复发只有依赖于CT追踪复查和即时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蔡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152-152,156
直肠癌根治术后,临床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困难.而术后患者的复发率在30%以上,且大多数发生于术后2年内[1].笔者通过对1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局部复发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骶前局部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1例经穿刺(6例)和临床追踪(15例)证实的直肠癌根治术后(4月~10年)CT扫描结果,无复发15例,复发6例。典型的术后CT改变为骶前软组织块影≤5cm,圆形或扁平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典型的复发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表不规则形的骶前肿块,密度不均,可伴随周围脏器和盆腔肌肉的受侵。CT表现不典型的术后改变或复发只有依赖于CT追踪复查和即时行C导引下穿刺活检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应用并列针法作CT导引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诊断11例直肠癌术后盆腔内肿块,诊断符合率达90.9%,无1例并发症及术后不适,认为这一介入性放射技术是诊断和鉴别直肠癌,术后骶尾骨前肿块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推广。另对操作方法进行讨论,提出用龙胆紫棉签标记代替金属片标记,以减少伪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直肠癌的CT表现,评估直肠癌的可切除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直肠癌术前的CT表现。结果: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检查。CT提示肿瘤侵及周围结构15例,未侵犯周围结构28例均为手术所证实,可疑受侵7例,经手术证实3例未见侵犯,4例受侵。50例直肠癌手术切除率64%。CT术前评估可切除准确率92%。结论:直肠癌CT表现为局限性或环行肠壁增厚,肠腔变窄。直肠内充盈造影剂(2%泛影葡胺)可见充盈缺陷。肿块浸润直肠周围脂肪时表现为肿块外缘不整毛或毛刺状,条索状,如侵及坐骨直肠窝、提肛肌表现为肿块伸入这些结构。CT发现直肠癌侵犯骶尾骨、盆隔诸肌、膀胱、子宫或前列腺为手术不可切除的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的CT征象,提高盆腔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盆腔脓肿的临床和CT表现,其中8例CT误诊.结果 (1)盆腔肿块:肿块呈囊实性或囊性,增强扫描后,肿块间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2例囊内见积气.(2)盆腔脏器改变:17例附件增粗并明显强化,12例子宫增大、官腔积脓.(3)盆腔水肿及盆腔积液:盆腔水肿共29例,表现为骶子宫韧带增厚、盆腔脂肪和盆底筋膜模糊.盆腔积液共28例.结论 CT扫描能清楚地显示肿块的内部结构和范围及其与周围脏器的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CT增强扫描对于盆腔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直肠癌的CT影像表现,统计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4.2%(32/38).结论多层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与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因此术前CT增强扫描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5Ⅰ放射微粒植入对直肠癌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临床确诊直肠癌术后盆腔局部复发,在癌组织间植入^125Ⅰ放射微粒,每例平均36粒,术后复查B超、观察对照。结果采用经尾骶部或经腹进入,部分切除盆腔复发肿块^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方法,手术过程顺利。3个月后经B超及C7示肿块明显缩小:会阴部、骶尾部胀痛以及阴茎龟头疼痛明显缓解;双侧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消失;肾功能亦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125Ⅰ放射微粒植入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手术后盆腔局部复发无法再手术的患者,治疗安全性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结直肠低张水造影技术对结直肠癌在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低张水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90例患者中经手术或病理证实34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诊断结直肠癌的主要征象是平扫为肠腔内实质性肿块,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及肠腔非对称性狭窄等,增强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分期的总符合率为67.6%。结论螺旋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它不仅能发现和显示病变,可明确病变范围和侵及情况,对肿瘤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84例侵及邻近器官的中、晚期直肠癌施行后盆腔脏器整体切除术,观察根治效果。方法:对直肠癌侵及子宫、阴道的病人行后盆脏器整块切除,同时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除。结果:术后局部复发16例,占19.5%。生存5年以上者45例,5年生存率为54.8%。结论:对局部较固定的直肠癌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必须按根治原则彻底切除周围组织,并彻底清除淋巴结,才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显示卵巢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30例,其中术后及化疗后血清CA125持续升高者25例,正常5例.均行MDCT膈顶至盆底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层面重组(MPR)等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观察并分析病变解剖部位、形态大小、强化特点等.结果 ① 30例患者中,盆腔术后局部复发9例(30%),MDCT表现为盆内术区强化肿块和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并强化;腹膜种植转移10例(33.3%),右肝周腹膜不规则增厚及结节并有强化3例、肠系膜腹膜增厚及强化结节3例、胃结肠韧带上强化肿块2例、盆腹膜2例;其他包括肝转移2例、脾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腹水5例、胸水2例、肺转移1例.卵巢癌术后以盆腔术区局部复发及腹膜种植转移为主.②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25例患者中有22例MDCT检查有阳性发现(88.0%),正常的5例患者中有2例MDCT检查阳性(40.0%),血清CA125水平升高时MDCT阳性发现率较高(P<0.05).结论 MDCT及其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明确卵巢癌术后盆内术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在卵巢癌术后化疗后,尤其是CA125水平升高时,可应用MDCT进行监测,并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38例侵及邻近器官的中、晚期直肠癌施行后盆腔脏器整块切除术,可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方法 对直肠癌侵及子宫、阴道的病人行后盆脏器整块切除,同时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除。结果 术后局部复发64例,占19.3%。生存5年以上者184例,5年生存率为55.4%。结论 对局部较固定的直肠癌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必须按根治原则彻底清除淋巴结,才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超  黄学锋 《浙江医学》1998,20(4):203-205
为提高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规律的认识,改善治疗效果,对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盆腔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吻合口复发与根治术式有关。认为在直肠癌术后应对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重视不同时期临床表现的特点,发现早期变化,从而对局部复发作出早期诊断;CT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后半年应作基线CT随访。局部复发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手术方式除了肿块切除外,强调侧方淋巴结的清扫,争取再次根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予以确诊,分析其64排螺旋CT的表现,探讨肿瘤的直径、强化程度、生长方式、密度、转移以及侵犯周围组织等特点.结果经螺旋CT检查后,发现有32例患者的肠腔狭窄、肠壁增厚不规则;有14例软组织肿块,肿块生长呈偏心状,表现为不规则、分叶形态,表面不平整,存在溃疡现象;侵犯浆膜面12例,肠壁增厚通过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显著.螺旋CT提示淋巴结转移一致率为78.12%,病灶精准率为97.82%.结论 64排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常钧  李静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194-19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和三期扫描,并作图像后处理,将多层螺旋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理为黏液腺癌8例,中管状腺癌25例,绒毛状腺癌3例、混合型腺癌4例.CT表现,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4例,降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2例,直肠癌16例.肿瘤形成肠腔狭窄和形态不规则23例,形成腔内肿块12例;局部肠壁增厚35例;CT上表现8例显示为浆膜面受侵.手术发现6例浆膜面受侵;淋巴结转移者CT发现23例,而病理证实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期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不但能明确结直肠癌病灶的部位,大小,还能明确病变浸润深度、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或(和)其他脏器转移等,为临床大夫术前正确的评价病变及决定手术方式提供了准确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患者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明确患者T、N、M三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20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基准,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T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11%(35/38),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9.05%(29/42),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7.50%(39/40)。CT平扫图像中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密度肿块,横断面可见直肠壁增厚明显(呈环形或半环形),官腔变窄,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图像中,动脉期显示横断面增厚,直肠壁明显强化,静脉期显示直肠管壁增厚且持续强化,延迟期显示增厚管壁呈持续强化并管壁水肿较为明显,肿块CT值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升高。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直肠癌早期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良好显示肝脏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能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直肠癌术后复发及瘢痕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为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3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感兴趣区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血管表面通透性。比较正常直肠与肿瘤组织、术后复发肿瘤组织与瘢痕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差别。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直肠癌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瘢痕组织相比,术后复发肿瘤组织BF值明显升高、MTT值明显降低。结论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鉴别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肿瘤组织与瘢痕组织,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多平面成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在直肠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或内镜检查证实为直肠癌的术前螺旋CT资料。结果29例可见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内表面凹凸不平,同时可见直肠上方肠腔不同程度扩张。23例可见浆膜面粗糙,局部肠周脂肪间隙模糊。5例见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多平面成像可以对直肠癌的生长及侵犯、盆腔转移情况进行很好观察,对术前行肿瘤分期和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