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该院2005~2007年诊治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9例明确诊断;10例均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例同时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0例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9例因无效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其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脉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11例中8例首诊者均经上消化道钡餐确诊,余3例经外院手术诊断。单纯保守治疗5例中痊愈3例。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的6例中痊愈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腹腔血管彩超及动脉薄层CT也有助于诊断;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钡餐检查、腹部B超检查及治疗。结果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X线钡餐检查可确诊本病,本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无效者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住的9例SMAS患儿,均经钡餐造影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对其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儿SMA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超诊断正确率达88.9%;9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并经3-5年随访,7例内科治疗有效,2例最终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儿SMAS容易误诊,腹部B超可以作为疑似病例初筛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上首选保守治疗,对于经长期内科保守治疗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者应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出血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消化道急、慢性出血而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血管性病变的患者12例,认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肠道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急性的、出血量0.5ml/min以上者有定位,甚至定性作用。对慢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建议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者可急诊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再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对慢性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与同位素扫描结合确定腹部出血的区域再行造影检查以求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7.
275例成人十二指肠壅积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十二指肠壅积症的病因、病变部位及各种诊断方法的效果。方法 :应用钡餐、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B超或CT等单项或多项诊断方法 ,对 2 75例成人十二指肠壅积症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并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 :12 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经钡餐定位 ,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达 94.3%与 5 4.0 % ,结合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 ,则分别提高至 97.5 %与 87.0 % ;15 1例其他患者经钡餐定位 ,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1.4%与 2 1.1% ,结合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B超或CT ,则分别可达 94.0 %与 6 9.5 %。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经钡餐检查大多可作出定位诊断 ,结合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可明显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其他患者经钡餐检查效果较差 ,结合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B超或CT ,可明显提高定位与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波  陈力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1):33-33,50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近7年治疗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先保守治疗,其中4例治愈,3例好转;5例行手术治疗,4例痊愈.结论对因治疗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根本原则,强调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35-3536
目的对比原发性小肠肿瘤影像学检查的效果。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采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例行CT平扫加增强,其中检出16例;超声检查18例,其中检出12例;钡餐造影检查15例,其中检出11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1例,检出1例。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钡餐造影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CT检查则可提供更多的肿瘤信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并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一例儿童SMAS合并N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4岁男性患儿,因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反复腰痛1月余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急性消化道溃疡予间断抗感染、抑酸护胃治疗3月余,效果差。入我院后腹痛加重,伴左侧腰痛,查WBC:6.95×109L-1,血红蛋白:60g/L。全消化道造影(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后明显狭窄伴有小龛影,造影通过不畅,十二指肠降段肠腔扩张,水平状可见笔杆样压迹,造影剂通过受阻,变换体位后造影剂可通过;超声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内径较右侧内径增宽三倍以上;腹部平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53°。结论诊断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并左肾静脉胡桃夹。该病较少见,病情隐匿,预后良好,及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及早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MAS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18例均有典型症状和钡餐检查征象,均经手术治疗,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0.5-9年无复发。结论:临床症状和钡餐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本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2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8%(23/26)。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小肠动静脉畸形。结论 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病变小肠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 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益民 《黑龙江医学》2004,28(5):364-365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确诊病例6 6例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通过 6 6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分析 ,对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胃肠钡餐透视的主要征象进行诊断。采用恰当的治疗措施均可早期预防。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选择好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的适应证 ,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回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23例空回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26.1%),恶性肿瘤17例(73.9%);空肠15例(65.2%),回肠8例(34.8%)。所有病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结论空回肠肿瘤恶性居多。对疑为空回肠肿瘤所致消化道出血者,需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CT等检查。手术要尽早进行,必要时行术中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消化道出血的造影表现。[方法]为明确出血部位或准备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4例进行动脉造影。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造影。[结果]造影阳性18例,占52.9%。均准确提示病变位置。[结论]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动脉性出血的患者可进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为外科手术或经导管栓塞治疗提供帮助,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1例经手术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患者的术前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围手术期恢复情况,探讨其术前诊治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术前胃肠造影明确诊断的有6例,3例显示:十二指肠明显扩张、淤滞,呈““钟摆样““运动,1例为““幽门梗阻““;5例造影诊断不明者经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有3例考虑为SMAS.11例患者均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采取综合治疗均痊愈.提示对怀疑SMAS的患者,首选上消化道造影,但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确诊率,相当一部分病人术后症状的完全缓解有一个过程,宜采取综合治疗,手术以简单、损伤较小的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为主.  相似文献   

18.
乔华  何世举 《重庆医学》2003,32(1):86-87
目的:寻求小肠疾病较好的早期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经相关方法,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小肠疾病26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早期剖腹探查确诊18例,内窥镜确诊4例,全消化道钡餐确诊3例,肠系膜动脉造影1例,26例中良性病变16例(小肠息肉3例,肠扭转8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小肠结核2例,坏死性小肠炎1例),切除病变及相应肠管,痊愈15例,死亡1例,小肠肿瘤10例(恶性7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手术3例,术后死亡2例,恶性现存活4-5年4例,结论:临床表现难能提供少见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选用内窥镜、全消化道钡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等检查,有助于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早期剖腹探查亦是提供有效诊治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和(或)腹部CTA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5.4%。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胡桃夹现象与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的对应关系,分析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对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的提示诊断价值。方法:超声诊断为胡桃夹现象的35例患者均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其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淤积。结果:35例胡桃夹现象患者中,23例合并典型、11例合并非典型的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1例患者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诊断为胡桃夹现象时,尤其是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十二指肠淤积综合征,以提示临床医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