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干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有反复发作倾向的精神疾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生活方式没有形成刻板的固定模式,其康复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深远影响。有文献报道,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鉴此,笔者于2003年10月-2005年9月对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系统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不再是单一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是把抗精神病药与多元化的心理社会性康复治疗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疗效[1,2]。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系统性早期干预措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干预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3]。(2)病程≤3a。(3)首次住院,住院…  相似文献   

3.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美国大约有60%以上的医院应用临床路径,英国、澳大利亚也早已开始应用[2].近年来我圜在康复教育及单病种方面也有应用临床路径的相关报道[3].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相对短、社会功能损坏较少,家庭对患者的康复期望值高,但患者及家庭往往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家庭护理常识缺乏.为此本研究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康复教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会所模式日间康复在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1例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会所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社区干预,会所组在常规社区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会所模式日间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得分。[结果]会所组干预6个月和12个月的BPRS得分、SDS得分、SAS得分和SDSS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所模式日间康复有助于改善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是首发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有效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已不再是单一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是把抗精神病药与多元化的心理社会性康复治疗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系统性早期干预措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1月对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早期干预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即将康复出院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与干预组(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康复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1),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的BPRS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P0.001),且同样低于同期对照组(P0.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居家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早期干预及社区随访指导能增添患者的康复信心 ,降低社会功能残疾 ,对预防复发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1 ] 。因此 ,目前各大精神病医院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早期干预手段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 ,3] 。我院自2 0 0 1年开始实施院内康复和院外随访指导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预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均为我院 2个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病房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 16~ 5 0岁 ,病期≤2a ,均未接受过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首次住院 ,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能障碍 ,初中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心理干预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符合调查对象的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属存在的对保护性约束的不理解方面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态度的变化。结果部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持不理解、不接受态度,部分家属甚至认为保护性约束是在惩罚病人。当患者家属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后,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增强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及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配合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美国大约有60%以上的医院应用临床路径,英国、澳大利亚也早已开始应用。近年来我国在康复教育及单病种方面也有应用临床路径的相关报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相对短、社会功能损坏较少,家庭对患者的康复期望值高,但患者及家庭往往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不多,家庭护理常识缺乏。为此本研究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康复教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SCL-90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SCL-90总分、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m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再入院率、住院天数、出院时和入组后1年末PANSS、SDSS、MRS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接受系统健康教育1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再入院率、住院天数、出院时和入组后1年末PANSS、SDSS、MRS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易受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2]。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是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3]。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入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家庭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住院患者共60例,均为男性。入…  相似文献   

14.
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经住院治疗缓解出院并随访1年的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门诊复查.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总分及各子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巩固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恢复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士访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方法。方法:随机抽查60例入住开放式病房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实验组,护士运用访谈法在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和出院后实施访谈;随机抽查60例人住半开放病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未作访谈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1年,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护士访谈后实验组ADL、SDSS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护士访谈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改善程度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结论:访谈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促进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程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方面尽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在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和改善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方面仍欠理想。据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可延缓或减轻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和精神残疾程度,可使其重返社会,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1]。我们于2003年5月-2004年10月尝试性地探讨了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2];(2)年龄18~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1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常性健康教育及娱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6周后采用自制的药物认知与服药态度评估表评价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同时在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价患者康复情况。结果随着干预时间推进,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完全依从人数也逐步增加,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周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7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患者家属接受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提高应对能力,使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同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郑桂芝  周卫东  曾德志 《现代护理》2007,13(17):1650-1652
目的探讨护士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家访组患者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护士家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价康复效果。结果家访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末PANSS、SDSS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和同期对照组,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家访能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经过住院治疗达到临床康复后,大多数回归家庭,仍由亲属照料,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家庭缺乏正确对待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易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1].为此,从2008年10月开始,本研究应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先后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专业性的家庭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