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及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膝关节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其中9例同时行CT检查。MR检查序列包括FSE T1WI、T2WI,STIR,GRE等。对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MR检查在常规FSE序列中能显示33个骨挫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49个骨挫伤病灶,隐性骨折线13条,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结论MRI在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其脂肪抑制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MRI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诊断急性隐匿性椎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急性脊柱创伤病人89例,进行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STIR序列的MRI检查,分析病人隐匿性椎体损伤状况。结果:89例患者中,T2WI序列检出210节椎体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2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检出250节异常高信号(正常形态164节,形态异常86节),STIR序列较T2WI序列多检出40节(P<0.05)。89例病人中出现继发性不相邻损伤椎体节段146节,损伤部位以胸椎损伤最为常见(占38.36%),病因以骨挫伤为最常见(占36.99%)。结论:相较于T2WI,MRI STIR序列更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急性脊柱创伤后隐性椎体受损,对于无形态改变的椎体损伤更为敏感,可早期全面地评估继发性、多水平、不相邻椎体损伤,对指导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MR脂肪抑制序列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脂肪抑制(STIR)序列对急性骨挫伤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86例骨挫伤病例行MRI常规T1WI和质子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或加轴位扫描,分析总结各序列的检出率。结果: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STIR、T1WI、T2WI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5.8%和48.1%,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lt;0.05以上)。结论: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敏感性,尤其是MRI脂肪抑制序列能清晰显示常规X线难以显示的骨髓水肿、出血和骨小梁微骨折。  相似文献   

4.
低场磁共振STIR技术在骨关节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在骨关节挫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骨关节挫伤病例在低场磁共振常规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和STIR序列中的影像表现。结果68例共103个骨挫伤病灶,T1WI发现82个(79.61%),T2WI发现57个(55.34%),在STIR序列103病灶全部显示(100%)。统计资料显示3组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场磁共振STIR序列对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微小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并能提示骨关节的骺板软骨、半月板、韧带的损伤,尤其对骨关节挫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MRI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选39例踝关节病例,采用FSET1WI、T2WI序列及FE、STIR序列分别进行矢状、冠状或轴位扫描。结果:39例中T1WI检出41例;T2WI检出42例;FE检出40例;STIR检出47例;STIR与FSET2WI序列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FSET1WI与FE序列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踝关节MRI能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膝部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明显外伤史患者33例共36个膝关节,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I检查33例患者36个膝关节均有骨挫伤,表现为骨髓内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像呈高信号的片状及地图样异常信号影,其中合并骨折25例,所见骨折呈长T1长T2改变,以不规则形居多,T2WI与STIR像呈高信号,以T1WI更明显,部分骨折线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MRI检查伴随病变有韧带的损伤,SE序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而在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损伤部位及形态最好,其中17例合并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作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5例(62个椎体)椎体骨折患者于外伤后1 d内行MRI检查,并分别于3、6、9个月行MRI随访复查。结果:62个椎体骨折中,54个椎体为新鲜骨折,SE序列T1WI上呈低信号或低信号中混有少许高信号,FSE序列T2WI呈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更亮的高信号;随访3~9个月,3个月时有8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6个月时有31个椎体T1WI、T2WI信号基本恢复正常,其中有19个椎体STIR序列仍呈高信号;9个月时54个椎体T1WI、T2WI、STIR序列均恢复正常信号。8个椎体为陈旧性骨折,在T1WI、、T2WI、STIR序列上与正常椎体信号相近。结论:MRI对鉴别陈旧与新鲜椎体骨折敏感,尤其是STIR序列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专用MRI诊断隐性创伤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对54例四肢关节外伤后X线平片显示阴性患者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观察各种异常MRI征象.结果 54例(56处)隐性骨折,其中T1WI对骨折线显示的阳性率为100%,T2WI的阳性率为82.1%,STIR的阳性率为92.6%,T1WI与T2WI、STIR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IR对骨髓水肿显示较T1WI和T2WI清晰.MRI能同时显示关节周围软骨,韧带、肌腱、半月板的损伤情况.结论 MRI是诊断四肢关节隐性创伤性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和髓腔水肿,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避免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 T2WI STIR序列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有头颈部外伤、X线或CT检查发现齿状突不居中患者应用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评价横韧带损伤情况,结合临床,对寰枢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寰枢关节骨质均未见骨折征象,脊髓均未见受压损伤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显示清楚,T2WI STIR序列均呈均匀低信号影;均未见到齿状突断裂征象.结论 MRI T2WI STIR序列对寰枢关节横韧带显示良好,对齿状突不居中的头颈部外伤患者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袁涛  尚祥  彭晓澜  江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417-2418
目的:对利用MRI诊断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125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者行MRI检查。使用GE signaprofile 0.2T永磁低场强MRI系统及Siemens Avanto I-Class 1.5T超导高场MRI系统。采用常规SE序列T1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和STIR脂肪抑制序列。结果:125例患者共有189处骨髓信号异常,158处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1处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STIR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STIR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和氢质子波谱分析对脂肪肝定量检测的影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弥漫性脂肪肝病例27例,同期进行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化验以及CT、MR检查和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CT平扫计算肝/脾CT密度比值(L/S)。MR检查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同相位(IP)和反相位(OP)双扫描,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和谱线衰减翻转恢复序列(SPAIR)脂肪抑制技术。应用图像分析软件MRIcro测定T1WI、T2WI各图像上的MR信号值,分别计算肝脏脂肪含量。1H-MRS应用单体素PRESS序列,采用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值,计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MRT1WIIP/OP序列、T2WITSE/SPAIR序列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CT测定的L/S比值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P<0.0001)、-0.71(P<0.0001)和-0.47(P=0.014)。血清ALT与CT、MR检查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MRI和氢质子波谱分析是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1H-MRS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采用并行采集(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技术的压脂T2加权自旋回波(T2 weighted turbo spin echo imaging,T2WI TSE)序列进行比较,评价同时多层成像(simultaneous multi-slice,SMS)技术用于大腿肌肉磁共振压脂T2WI TSE序列的图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研究共纳入正常志愿者19例及因病情需要行大腿肌肉磁共振检查的患者8例,共27例受试者。采用3.0 T磁共振进行检查。在同一次检查中,分别采用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及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对受试者的大腿进行轴位扫描。采集时间分别为:使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 min 20 s,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2 min 28 s。获得的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测量。在两组图像中相同的层面测量大腿肌肉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测量位置为右侧股内侧肌,ROI面积1 cm2。分别计算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SNR=SI/SD。同时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评价采用5分法。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SD及SNR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两组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P<0.05时,认为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同时评价不同观察者判断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6时,认为不同观察者间一致性好。结果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其噪声明显低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1.37±0.25 vs.1.57±0.33,P=0.032);两组图像SNR无显著差异(41.50±15.75 vs.46.23±10.89,P=0.085)。2名观察者对两组图像给出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观察者1,P=0.317,观察者2,P=0.527),两组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采用SMS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5,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2WI TSE序列,ICC=0.782)。结论采用SMS采集技术对腿部肌肉进行压脂TSE扫描,与采用PAT采集技术的压脂TSE序列比较,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不降低SNR,可获得类似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增强MRI快速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序列和TSE序列T1W检出椎体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3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行MR增强检查,增强后先后行常规矢状位TSE T1W序列和矢状位THRIVE序列扫描。比较2个序列显示转移瘤病灶的数目、SNR、CNR和病灶边缘清晰度、运动伪影评分。结果 TSE T1W序列和THRIVE序列扫描时间分别为2 min 55 s和33 s。增强后THRIVE序列显示病灶的数量与TSE T1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6,P=0.414)。增强后THRIVE序列的SNR(432.54±271.60)、CNR(233.27±197.65)均低于TSE T1W序列的SNR(674.32±375.79)、CNR(312.38±20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6、-2.660,P<0.001、0.012)。TSE T1W序列显示病灶边缘较THRIVE序列清晰(Z=-4.082,P<0.001),但运动伪影较THRIVE序列明显(Z=2.291,P=0.022)。结论 增强扫描THRIVE序列扫描时间短,运动伪影少,椎体转移瘤的检出数目与TSE T1WI序列相当,在椎体转移瘤的检查中取代TSE T1W序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双斜冠状位MRI评价肩袖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患者行前瞻性MR造影检查,除平行于冈上肌FS TSE T2WI斜冠状位扫描外,均加扫双斜冠状位,扫描方向分别平行于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分析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结果 双斜冠状位可以100%(73/73)将冈上肌、冈上肌腱以及肱骨长轴同时显示于一幅图像,斜冠状位不能同时显示(0/73).双斜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腱评价结果 一致性好(K=0.736).双斜冠状位FS TSE T2WI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9%(25/27)、85.71%(18/21);斜冠状位FS TSE T2WI分别为70.37%(19/27)、85.71%(18/21),双斜冠状位诊断的敏感性优于斜冠状位(P<0.05).结论 双斜冠状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对肩袖损伤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技术(FLAIR)在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前瞻性快速FLAIR与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序列扫描,比较两种序列显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表现。结果:在35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中,FLAIR序列显示病灶1016个,敏感率99.4%;TSET2加权序一笔勾销显示病灶774个,敏感率75.2%,两者显示病变的敏感度有显著性差异。FLAIR序列较TSET2加权序列多显示病灶242个,但TSET2加权序列较FLAIR序列在脑干和小脑多显示6个病灶,FLAIR序列与TSET2加权序得天独厚共同显示的768个病灶中,有759个病灶的边界及对比度在FLAIR序列较TSET2加权序列显示清晰。结论:FLAIR技术对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显示优于TSET2加权序列,应作为脑囊虫病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 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 CI:0.75~0.95)、0.82(95% CI:0.70~0.91)和0.84(95% 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 CI:0.53~0.92)、0.73(95% CI:0.50~0.90)和0.76(95% 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 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 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多种成像技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共88个椎体)脊柱椎体压缩行MR平扫T1、T2及T2脂肪抑制,DWI及T1增强扫描。其中病理性骨折28例(55个椎体,包括转移性肿瘤24例、骨髓瘤1例、结核4例);单纯性骨折20例33个椎体,包括单纯外伤所致14例,骨质疏松6例。病理性骨折者,经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部分临床证实;外伤或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均符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MRI表现,部分随访证实。结果:单纯性骨折20例共33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27个,低、等信号6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个,低、等信号28个。病理性骨折28例共55个椎体,T2WI呈高、混杂信号42个,低、等信号13个,DWI呈高、混杂信号51个,低、等信号4个,T1+T2组合确诊数为82.3%,多种组合T1+T2+T1增强+T2抑脂+DWI,确诊数为98.6%。结论:MR多种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对单纯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鉴别可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对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均做了MRI检查,T1WI:TR400ms,TE12ms;T2WI:TR2700ms,TE106ms。均作了轴位、失状位、冠状位及11研增强扫描。结果6例患者中,位于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3例,位于颈段椎管内硬膜外者1例,位于颈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者2例。发生于脊髓背侧者3例,其中2例环绕脊髓生长,呈“U”字形;2例位于脊髓左背侧。1例位于脊髓右背侧,有3例沿椎间孔向外延伸。肿瘤最小为2.5cm,最长23.6cm。相对应脊髓不同程度受压变细,硬脊膜均有受压征象。肿瘤信号强度在T1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匀强化及不规则环行强化。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的良性肿瘤,MR的特征性表现对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