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家兔子宫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相关Smad蛋白在子宫内膜再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每组各2只,各组对应连续灌胃7d后取心脏血,离心获取血清。对宫腔镜下取得的宫腔粘连兔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并分离间质细胞,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Smad7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TGF-β1、Smad3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与补佳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抑制宫腔粘连子宫内膜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细胞纤维化的发生,防止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粘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变化,探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在宫腔镜术后再粘连预防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宫腔粘连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nsions,TCRA)。术后中药组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联合西药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用药3个月,再次进行宫腔镜检查。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及子宫内膜中TIMP-1的表达。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粘连评分均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及子宫内膜中TIMP-1表达均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其机制与抑制TIMP-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对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及对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宫腔粘连术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中药组用中药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超声下观察对子宫内膜、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在宫腔镜下观察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参数PI、RI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周期治疗联合西药可降低患者的粘连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子宫血流灌注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症方含药血清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血管内皮因子-C(VEGF-C)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5组:消症方高、中、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生理盐水组,药物灌胃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离体子宫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将传至P4代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溶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消症方含药血清、孕三烯酮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对其增殖的影响,PCR法检测其对VEGF-C mRNA和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不同剂量消症方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有差异显著性(P0.05),其中消症方高剂量含药血清最具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孕三烯酮对VEGF-C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症方对VEGF-C mR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孕三烯酮和消症方对MMP-9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症方可通过降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VEGF-C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最终抑制子宫异位内膜的种植、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潘赛燕 《新中医》2016,48(12):117-119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联合补肾化瘀方治疗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补肾祛瘀方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宫腔粘连改善情况,并在B超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数,2组均随访1年,统计1年内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宫腔粘连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2项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内膜穿支血流分级、子宫内膜厚度及PI、RI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妊娠率为57.6%,对照组妊娠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补肾化瘀方可显著改善宫腔粘连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提高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子宫血流灌注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清热方对于溴隐亭致大鼠流产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受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体酮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皮下注射溴隐亭造模,采用补肾清热方进行治疗,以黄体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观察胎仔数,计算流产率,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蜕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3(TIMP-3)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子宫内胎仔数及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雌激素升高、孕激素上升,子宫蜕膜组织MMP-9表达增加、TIMP-3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清热方具有保胎作用,并对子宫蜕膜组织浸润相关因素具有调节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汤联合雌孕激素辅助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96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术后予雌孕激素治疗,治疗组予补肾助孕汤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妊娠及宫腔粘连复发情况,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62.50%,高于对照组的39.58%(P0.05)。治疗组宫腔粘连复发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治疗前,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PI、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加,RI和PI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RI和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补肾助孕汤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可提高妊娠率,降低宫腔粘连复发率,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相似文献   

9.
贾旺  陶丽丹 《陕西中医》2021,(8):1080-1083
目的:分析益肾活血方对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子宫恢复和宫腔粘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166例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片/戊酸雌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活血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月经复潮时间和临床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子宫内膜阻力指数(RI)、血流参数(PI)及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评分。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月经量少患者占比(2.41%)显著低于对照组(13.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厚,且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RI、PI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月经情况、粘连范围、粘连类型评分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可有效促进全麻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月经恢复和子宫恢复,促进子宫血清MMP-2、MMP-3、MMP-9水平升高,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的风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9,(1)
目的:探讨补肾逐瘀汤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杭州市中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对照组术后第2天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2 mg/次,1次/天,服用至第12天加服地屈孕酮片,1次/12 h,连用1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采取补肾逐瘀汤内服治疗,1剂/天,分早晚内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临床疗效、随访1年期妊娠率及宫腔粘连复发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GF-β_1、PAI-1、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RI、PI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1年期随访妊娠率为6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宫腔粘连复发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_1、PAI-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逐瘀汤可改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和妊娠率,降低复发率。调节患者体内TGF-β_1、PAI-1、MMP-9水平可能是上述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