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83篇,最终纳入评价的文献21篇。经Meta分析显示,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OR=3.02,95%CI为[2.14,4.26],合并效应的检验Z=6.31,P<0.00001),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同样存在显著差异(OR=4.20,95%CI为[1.91,9.25],合并效应的检验Z=3.57,P<0.00001),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6月20日,检索所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有效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研究,共9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综合疗效[OR=3.41,95%CI(2.22,5.23),P0.000 01],提高胃镜下疗效[OR=1.58,95%CI(1.04,2.41),P=0.03]以及降低复发率[OR=0.23,95%CI(0.14,0.40),P0.000 0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1项研究跟踪报道: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4例、头痛7例、腹痛2例、腰酸1例,但均能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且继续服药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减轻。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疗效评价结果较稳定;"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对称,可能有潜在发表偏倚存在。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常规西医组,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鉴于纳入研究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少,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选用自数据库收录以来至2015年4月全面收集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Jadad量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数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试验(2 002名患者),对24个试验中的临床有效率进行评定,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OR=3.96,95%CI(2.96,5.28)],合并效应量Z=8.65,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提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大于对照组。试验组中胃镜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别[OR=1.90,95%IC(0.99,3.65)]。试验组中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别[OR=0.26,95%IC(0.06,1.07)]。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两种疗法在胃镜改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上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胜明 《四川中医》2005,23(2):57-57
目的 :探求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 :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 5例。结果 :总有效率达 91 2 % ,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的 73 3% (P <0 0 5 )。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反流性食管炎(RE)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和西药进行治疗,观测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有效性,验证中医药在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优势。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Pubmed数据库200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相关文献,阅读全文并筛选出需要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根据改良版Jadad量表对RCT文献质量进行评分,采用Rev Man5.3对符合条件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选定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试验总样本数为1428例。中医药(中医药+西药)方案与西医(手术+西药)疗效对比[OR=2.60,95%CI(1.94,3.67),Z=6.47,P0.00001];单纯中医药与西医对照组疗效对比[OR=2.45,95%CI(1.68,3.58),Z=4.66,P0.00001];中医药联合西药与西药疗效对比[OR=2.72,95%CI(1.74,4.52),Z=11.30,P0.0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病理性瘢痕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郑敏  唐艳萍 《天津中医药》2016,33(8):456-461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总有效率[OR=5.05,95%CI(4.04,6.32)]、胃镜下有效率[OR=3.67,95%CI(2.60,5.19)]及复发率[OR=0.50,95%CI(0.37,0.67)]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文献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内镜下有效率、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2例服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40例服单纯性西药治疗,2个疗程(40 d)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优于单纯西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网数据库中检索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间限定在从建库到2018年1月筛选文献,并评价其偏倚风险,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总计773例病例,分析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阳性CAG在临床有效率方面[RR=1.27,95%CI(1.17,1.38),P0.00001],在Hp转阴率方面[RR=1.90,95%CI(1.36,2.64),P0.0001],在胃镜下病理改变方面[RR=1.29,95%CI(1.12,1.47),P=0.0003]。另有3篇文献记录了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阳性CAG的临床效果、Hp转阴率与胃镜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的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VIP、Wan Fang Data、CNKI、CBM收集有关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1月13日。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 Meta分析软件Rev Man 5.2进行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s)9个,共6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药治疗[OR=4.34,95%CI(2.71,6.94),P0.00001]。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在缓解具体临床常见症状方面优于西药[OR=5.54,95%CI(3.93,7.82),P0.00001]。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无论是在临床有效率还是缓解临床症状(如:胃痛、胃灼热、嗳气、饱胀、泛酸苦水等)方面均较使用西药更有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临床仍需更多的高质量、多方面的随机双盲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33-637
目的:对中药和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CAG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用RevMan5软件对其统计分析。结果:共10个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与西药组相比,中药治疗CAG总显效率(OR=3.92,95%CI(2.91,5.28),Z=8.98,P<0.00001,)、总有效率(OR=5.33,95%CI(3.82,7.45),Z=9.82,P<0.00001)、病理改善:萎缩(OR=3.87,95%CI(2.83,5.29),Z=8.49,P<0.00001)、肠化(OR=5.17,95%CI(3.17,8.44),Z=6.59,P<0.00001)、不典型增生(OR=6.79,95%CI(3.40,13.55),Z=5.43,P<0.0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CAG疗效明确,与西药相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反酸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无差别,但在某些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 ane Li br ar y、Pub Med、EMbas e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 P)、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收集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 ane Handbook5.1.0推荐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和GRADE pr of i l er进行证据质量评估,使用Rev Man5.0进行Met 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1 140例患者。Met a分析结果显示: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组治愈率[OR=4.65,95%CI(2.65,7.49)],总有效率[OR=3.94,95%CI(2.42,6.41)]均优于西药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联合手术组治愈率[OR=1.67,95%CI(0.97,2.88)]同手术组相当,总有效率[OR=3.06,95%CI(1.06,8.84)]优于手术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结合非药物疗法治愈率[OR=1.55,95%CI(0.93,2.53)]同非药物疗法组相当,总有效率[OR=2.91,95%CI(1.54,5.47)]优于非药物疗法组;治疗结束后活血化瘀中药制剂脊髓功能状态评分(40分)[MD=3.15,95%CI(2.11,4.18)]、(JOA)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分[MD=1.51,95%CI(1.13,1.89)]均优于对照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低级。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西药。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上述结论尚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推荐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2094例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治愈率[OR=2.53,95%CI(1.63,3.92)],总有效率[OR=3.97,95%CI(1.83,8.60)]均优于西药组;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手术的治愈率[OR=2.32,95%CI(1.50,3.59)],总有效率[OR=3.38,95%CI(1.36,8.43)]均优于单独手术;活血化瘀类中药结合非药物中医疗法的治愈率[OR=2.55,95%CI(1.88,3.46)]优于单独非药物中医疗法,总有效率[OR=2.49,95%CI(1.73,3.58)]优于非药物中医疗法组;纳入研究报道活血化瘀类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尚需应用大样本、多中心、方法学规范的高质量RCT来进一步验证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近3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西药常规加参附注射液与单纯西药常规比较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view Mananer5.0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合计19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药常规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心力衰竭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5,95%CI(2.69,4.69),P0.00001];对改善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LVEF[WMD=5.78,95%CI(3.86,7.70)]、LVDD[WMD=-1.52,95%CI(-2.43,-0.61)]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降低心衰患者BNP[WMD=-98.30,95%CI(-143.81,-52.78)]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001)。结论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西药常规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拔罐法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拔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即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 Med,搜集泻心汤对照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等分析。结果共纳入29个试验,共计4098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泻心汤加减对照西药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7,1.1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1)"泻心汤加减+人工合成生长抑素vs质子泵抑制剂+人工合成生长抑素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04,1.38)],P=0.01;2)"泻心汤加减+质子泵抑制剂vs H2受体阻滞剂+垂体后叶素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CI(1.20,1.62)],P0.0001;3)"泻心汤加减+质子泵抑制剂vs质子泵抑制剂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1,1.32)],P=0.03。结论泻心汤对照西药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较显著的优势,泻心汤联合西药对照西药组也体现了疗效优势。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失和降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胃失和降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烧心、反酸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无差别,但在烧心、反酸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用雷贝拉唑10mg,2次/日;莫沙必利5mg,3次/日。以1周为一疗程,共8个疗程。结果:治疗8周后症状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症状总有效率为78.13%,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62.50%,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两组比较,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