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临床常见胃脘痞胀疼痛与右胁隐痛、肩背疼痛相兼,随着上消化道内窥镜、上消化道X线钡餐及B型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医确诊同时患有胃病(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与胆道疾病(胆囊炎、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例日益增多.笔者有幸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徐景藩教授临证,受益良多.现将徐老诊治胆胃同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表论治杂病的典型病案,解析名老中医吴文尧教授对《伤寒论》中表证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阐明吴老临床辨证时,依症状反映来辨证论治,而不是根据西医所指的病位来辨证。中医的表证也并非都有外邪,只要患者的症状符合太阳经、少阴经的提纲证,就可辨为表证,从表来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中医院朱曙东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脾胃病研究三十余载,消化内镜操作内颇具盛名,对于胆胃同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辨证基础上,善用通胆腑法治疗胆胃同病屡见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附于肝,内藏“精汁”,下注于肠,以助消化。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腐熟受纳水谷。在饮食的消化、吸收与捧泄过程中,除胃的腐熟、肠的传导外,还有赖于胆汁的疏泄作用。所以胆胃二腑在功能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只有充分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治疗上根据病在胆在胃而各施其法。现就胆胃相关之理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陈宝贵教授运用胆胃双诊理论治疗胆胃综合征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进行总结。结果:陈宝贵教授从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两个方面论述胆胃疾病的相互影响,提出胆胃双诊理论,认为调畅气机是治疗胆胃系统疾病的关键,常用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温胆汤加减等。结论:胆胃双诊理论治疗胆胃综合征确有实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胆胃在生理上的相关性,认为:二者在解剖上同属中焦,通过十二指肠相互联系;在经络循行上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交会;在气机方面升降相因、相互协调;在消化活动中能协同参与消化吸收;在精神神志方面均受植物神经的控制与调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呃逆病人采用"降逆和胃汤"辨证施治,每日一次。结果:经治疗52例病人中治愈44例,显效6例,无效2例。结论"降逆和胃汤"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尤建良教授在长期诊治晚期肿瘤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隧道逆癌疗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其理论核心就是:通过探寻隧道的入口,结合辨病辨证,施药以改变隧道中的土壤,使得土壤不适宜肿瘤生长,然后再不断地辨证,不断地减轻症状,逐步改善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和患者的微症状,最终达到抑制、甚至逆转肿瘤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3月~ 1 999年 6月 ,笔者用自拟胆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54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确诊的胆汁返流性胃炎 54例 ,其中住院 2 2例 ,门诊 32例 ;男性 37例 ,女性 1 7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1 8岁 ,多发于 30~ 55岁。临床见胃脘疼痛者54例 ,胃脘痛牵及胁痛者 1 9例 ,口苦泛酸 2 8例 ,口淡吐清水 1 4例 ,嘈杂 1 2例 ,便干难解 1 8例 ,大便溏者 1 1例。体检 :上腹部压痛者 40例 ,莫非氏征阳性者 7例。胃镜检查见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36例 ,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1 8例。并发食道炎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例 ,胃溃疡 2… 相似文献
16.
徐珊善于运用“和为法度”的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认为和有三层含义:其一,和是一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其二,和是通过和解之法,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其三,和是选药应遵循的度。临证将和法应用于明辨病因、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并凝练经验效方——乐胃饮,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雷诺氏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间歇性肢端小动脉痉挛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此病经常发病于秋、冬季。患者疾病发作时手指皮肤颜色由苍白、青紫转为潮红,可伴随发作部位发凉、麻木、有刺痛感,甚至出现溃疡、坏疽等症状。西医治疗此病易产生不良反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金明秀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邪(寒、湿)、瘀”三个方面: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寒湿之邪,瘀指痰浊瘀血阻滞。治疗时应分清主次,攻补兼施,以补虚、散寒、除湿、祛瘀为主。经此法辨证论治后,临床效果良好。文章通过案例介绍金明秀教授治疗雷诺氏病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