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132例脑性瘫痪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析、体格检查、分型。结果 :132例中有病因者占 87.88% ,分别发生在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 ,其中新生儿窒息占 4 2 .4 2 % ,早产占 33.33% ,低出生体重 18.18%。结论 :做好妊娠期保健 ,提高产科质量 ,加强新生儿管理 ,是预防脑性瘫痪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 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肝病分布特征与产科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期肝病的病因、临床类型的分布特征和产科结局。[方法]对903例妊娠期肝病中属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类型构成、妊娠期特有肝病类型构成、妊娠期肝病的产后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3病例中,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672例,占74.4%;妊娠期特有的肝病231例,占25.6%。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以乙型肝炎最多见,占59.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占18.9%。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最常见,占42.9%。妊娠期特有肝病的类型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最多见。急性肝炎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分别为2.3%、29.3%和24.8%,慢性肝炎分别为3.1%、17.8%和19.9%。ICP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分别为0.00%、17.8%和20.0%,妊娠期合并重症肝病对产妇病死率的影响不大于非孕妇。[结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病因以乙型肝炎多见,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多见;妊娠期特有肝病以ICP多见。妊娠期肝病对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早产率有影响,但妊娠和分娩对妊娠期肝病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满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51-4852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痫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996年10月~2006年5月在该院儿科诊治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CT及核磁共振(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278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64例合并癫痫,占23.02%。64例中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24例(37.50%)和部分性发作12例(18.75%);50例(78.12%)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60例(93.75%)和54例(84.38%),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22例(36.67%,22/60),脑积水12例(20.00%,12/6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26例(43.33%,26/60),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15%(26/54)和51.85%(28/54);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72%);81.25%(52/64)的癫痫需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背景活动异常伴痫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应用于正常分娩的双胎或多胎脑性瘫痪新生儿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2月对湖北地区3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 000例双胎或多胎新生儿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和随访观察,计算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44周龄、53周龄两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差异,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诊断结果各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约登指数)与金标准的差异。结果 2 000例新生儿包括430例孕母双胎(860例新生儿)、348例孕母多胎(1 140例新生儿),临床确诊脑性瘫痪患儿9例(0.45%);其主要病因构成依次为:室管膜下出血3例(33.33%)、窒息3例(33.33%)、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22.22%);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果与金标准比较,其阳性预测值排序依次为:不安运动缺乏(0.53)、痉挛-同步(0.50)、单调运动(0.40);44周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其灵敏度为85.21%、特异度为72.40%、约登指数为57.61%;53周龄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其灵敏度为89.13%、特异度为78.07%、约登指数为67.20%。结论全身运动评估在双胎或多胎脑性瘫痪超早期筛查中对于发育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舟山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将2002—2009年来我院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13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龄的正常患儿作为对照所有组,分析家族因素、母体因素和新生儿因素等近50项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在脑瘫组136例中有高危因素的123例,〉2项高危因素的98例;正常儿童组有高危因素的78例,〉2项高危因素的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妊娠用药、早产、先兆子痫、宫内感染、生后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和非正常分娩等为最多见的病因。结论小儿脑瘫与妊娠期、新生儿期的各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应认真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干预工作.降低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进行观察和原因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对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输液前根据血管条件,认真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或给予50%MgSO4湿熟敷等预防性护理措施;输液中有计划的安排治疗方案,根据药液性质和病情,调整恰当的输液速度,合理地保护血管;输液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全方位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中患儿发生轻度刺激征8例,占16%,中度刺激征3例,占6%,重度刺激征0例,静脉炎发生2例,未发生一例静脉局部坏死.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为临床预防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73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以便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进一步改善其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7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伴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儿以痉挛型54.2%最多见,其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4.3%和混合型13.9%,强直型最少见0.7%。围产期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42.5%、新生儿窒息35.9%、早产27.5%、低出生体重32.6%;250例脑性瘫痪共计有500余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每个患儿平均大于2个高危因素。头颅CT或头颅MRI异常率达90.4%,脑电图异常率37.4%。伴发疾病异常率为78.8%,其中以语言障碍及智力低下最多见,分别为67.0%、64.7%,癫痫为20.5%,视觉障碍最少5.6%。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对脑性瘫痪及癫痫的病因及预后可能有提示作用。脑性瘫痪患儿多合并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并发病。  相似文献   

12.
脑瘫患儿286例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析,总结脑瘫的发病原因.方法对确诊的286例脑性瘫痪患儿,从病史及临床诊断中分析其脑瘫的发病原因.结果在多种发病因素中,以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4.62%和30.07%,有34.26%的婴儿发病有2种或2种以上因素同时存在.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注意新生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防止新生儿窒息和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以及减少一切有损新生儿的因素,都是预防脑性瘫痪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318例头颅CT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的CT结果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18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CT检查并将CT结果与年龄、病因、分型及与康复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18例脑性瘫痪患者头颅CT异常229例,异常率72.01%,以脑发育畸形率高;病因中以2种以上因素的患儿CT异常率最高,为93.33%,病理分型以混合型异常率最高,为90.16%,其次痉挛型为76.92%,重症痉挛型患者CT全部异常。年龄-6个月组异常率最高,为90.47%,且随着年龄增大,异常率逐步降低。结论不同年龄、病因、类型的脑性瘫痪头颅CT表现不同。病情越复杂头颅CT异常率越高,治疗以外部性脑积水疗效最好,脑发育畸形最差。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性瘫痪的病因可概括为产前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和遗传性因素4个方面,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被公认为脑性瘫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性瘫痪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知的可能危险因素和各种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该文就当前对脑性瘫痪预防的尝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浅议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时限李秀媛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123000笔者参加了彰武县1990~1992年的病残儿鉴定及第二胎生育指标工作。在286名病残儿之中,脑性瘫痪病儿高达51例占17.8%(居首位)。追查病史,竟有相当一部分脑性瘫痪与新生儿窒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并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3 a住院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病人1 94例,对其家族史、母亲疾病、围生期及新生儿疾病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4.90%可找到相关致病因素。其中37.10%为早产儿,仅有早产单因素者占20.60%;窒息/缺氧者27.80%,仅有窒息/缺氧单因素者15.50%;脑发育畸形14.40%。其他因素还有核黄疸、非脑畸形、宫内感染、产科疾病以及母亲疾病等,所占比例较小。结论早产、缺氧和脑发育异常是本组小儿脑性瘫痪的3大因素。但作为单独因素时,他们所占比例分别只有1/5左右,更有1/3的病人未发现任何围生期异常和疾病。各种因素所致的胚胎发育异常在病因学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379例惊厥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脑炎脑膜炎(128例,占33.8%)、婴儿痉挛(57例,占15.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占11.1%)、新生儿颅内出血(31例,占8.2%)及新生儿破伤风(26例,占6.9%)列新生儿惊厥病因前5位。在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22.2%,后天因素占45.1%,遗传因素占4.2%,原因不明占3.4%。结论: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陈德伟  谢火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7-1458
目的: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地预防胆红素脑病,避免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该院儿科2004~2005年度1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病因是围产因素引起66例,占37.93%;感染39例,占22.41%;母乳性黄疸33例,占18.96%;G-6-PD缺乏8例,占4.60%;ABO溶血6例,占3.45%;其他22例,占12.64%;神经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15%。结论:及早寻找病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绝大多数新生儿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是在大脑尚未成熟阶段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损害或损伤 ,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的综合征。此病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将会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 ,主要临床表现运动障碍、姿势反射、语言功能障碍。现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1997~ 1999年对 138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脑性瘫痪患儿 138例 ,男 97例 ,女 41例 ,其中 <6月 2 3例 ,~ 1岁 33例 ,~ 3岁 70例 ,~ 6岁 12例 ;痉挛型 76例占脑瘫病例 5 2 % ,混合型 35例占 2 7% ,软瘫型 14例占11.5 9% ,共济失调型 11例占 8.9% ,核黄疸 12例占 1.4%。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各患者的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和血清TBA值等指标。结果:53例产妇均痊愈出院。53例新生儿中,早产5例,早产率为9.43%;胎儿窘迫6例,占11.3%;新生儿Apgar评分8分8例占15.1%,9分11例占20.8%,10分34例占64.2%;产后出血6例,占11.3%。结论:在产前、分娩和产后分阶段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母婴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