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预防休克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头孢噻肟钠上市以来国内38种主要药学期刊报道的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反应严重,甚至可致死,临床上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结论:使用头孢噻肟钠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采用头孢噻肟钠原液稀释后进行皮肤试验,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方法:检索国内42种主要药学期刊近10年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48例个案报道,分析头孢噻肟钠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果: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在应用档次、剂量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剂量偏大、过度用药等原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在国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常见变态反应包括皮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近期我院发生两例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其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经抢救成功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使用头孢噻肟钠出现的过敏性休克的特殊病例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例过敏性休克急救成功。结论护理关键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过敏先兆,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头孢噻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活性,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类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强,尽管有不少新抗菌药物问世,仍不失为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由于头孢噻肟钠、毒性低,抗菌谱广,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但少数患者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休克,患者在过敏试验过程中,无明显阳性体征,大部分在静脉滴注30min内或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也有少数人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出现休克反应,2007年6月2日本院成功抢救1例使用头孢噻肟钠(批号:08022011.0g/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嫦  周筱琳 《医药导报》2008,27(7):864-865
头孢噻肟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泛、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然而使用头孢噻肟钠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变态反应. 该文就2例因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导致过敏性休克的患儿发生原因、抢救及护理进行回顾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变态反应的预防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7例头孢噻肟钠迟发型变态反应报告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年来文献报道的7例头孢噻肟钠迟发型变态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钠迟发型变态反应,比较鲜见,临床上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结论使用头孢噻肟钠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和停药后1周内均应注意观察,警惕迟发变态反应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文献中,有关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97例个案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87.6%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67.1%发生在用药后的10min内,死亡率达到18.6%;头孢曲松钠存在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等问题.结论 应高度重视头孢曲松钠的合理使用,密切观察并及时抢救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骨瓜提取物”、“休克”、“过敏反应”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骨瓜提取物致过敏性休克文献29篇,病例36例。骨瓜提取物在近两年引起过敏性休克25例,占69.4%,75.0%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66.7%发生在用药开始后的10 min内。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致严重过敏反应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噻肟钠是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本文报道2例男性患者(均2岁),静点头孢噻肟钠2~3 min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呕吐、发绀等症状,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予泼尼松龙、肾上腺素及吸氧、补液等措施,2位患儿均治愈。结合文献对这2例头孢噻肟钠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王军  付翠香  路黎 《海峡药学》2007,19(8):17-18
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最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刘虎军 《安徽医药》2016,20(3):458-461
目的 探讨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4种常见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期为头孢噻肟钠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建立了头孢噻肟钠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了其与氨茶碱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含量、外观和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 头孢噻肟钠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4 h 内外观、pH 值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后,1 h时配伍溶液出现氨味,4 h时氨味更浓,含量也发生明显变化。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pH值虽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在2 h内就明显降低。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 h溶液外观发生了变化,在4 h时溶液变成了粉红色,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头孢噻肟钠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配伍使用,与维生素B6注射液和氨茶碱注射液不宜配伍使用,若必须与奥硝唑配合,宜在配伍后1 h 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3.
朱军  陈富超  方宝霞  李鹏 《中国医药》2012,7(10):1319-1320
目的 考察室温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在(25±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头孢噻肟钠与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6h内各时间点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 配伍液6h内头孢噻肟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逐渐下降,pH随时间变化亦逐渐降低,溶液颜色随时间变化逐渐加深.结论 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临床应用应单独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头孢噻肟钠治疗外科急腹症中度感染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外科急腹症病例109例,随机对照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头孢哌酮纳舒巴坦钠与头孢噻肟钠组分别为:55与54例,两组剂量均为4g/d、bid静脉滴注,疗程为5~10d。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头孢噻肟钠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和79.6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24%和72.34%,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明显优于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和5.56%,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外科急腹症中度感染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20例因感染而需注射头孢噻肟钠或头孢唑啉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右臂分别用头孢噻肟皮试液和头孢唑啉皮试液进行皮试,记录皮试结果。结果:头孢噻肟皮试阳性率7·19%,头孢唑啉皮试阳性率9·06%;二者同时阳性率3·75%,明显低于头孢噻肟皮试阳性率和头孢唑啉皮试阳性率(P<0·01)。结论:不能用头孢唑啉皮试液代替头孢噻肟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影响皮试结果的临床因素较多,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临床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头孢噻肟成钠盐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头孢噻肟成钠盐的工艺。方法以头孢噻肟酸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头孢噻肟成钠盐的最佳反应温度、成钠剂、有机溶媒;再以确定的工艺条件作重复试验,并将生成样品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头孢噻肟钠收率达93%(以头孢噻肟酸计),成品质量稳定且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标准规定。结论本小试工艺合理,适合于进一步扩大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加替沙星与头孢噻肟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2℃,观察8h内加替沙星( 2g·L-1 )与头孢噻肟(5g·L-1 )配伍液的外观、pH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药物的含量。结果:配伍液的pH值在8h内无明显变化,但其外观,随时间的延长颜色会逐渐加深;加替沙星和头孢噻肟的含量在6h后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加替沙星与头孢噻肟可以配伍使用,但应在4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