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血栓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征以及处理策略对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06年诊断为AMI并接受PCI治疗的114例患者,评价血栓病变的CAG特征,并根据术后TMP分级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良好组(TMP分级Ⅲ级)和不良组(TMP<Ⅲ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和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114例患者中25例患者术后TMP分级<Ⅲ级,3种影像学特征是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罪犯血管直径大于4mm(OR=5.23,95%CI,4.10-10.78,P=0.021),次全闭塞病变中血栓的长度大于病变血管参考直径(RLD)3倍(OR=1.47,95%CI,1.10-3.05,P=0.039)、闭塞段开通后远端见血栓(OR=3.38,95%CI,2.12-5.49,P=0.044)。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是闭塞段开通后远端见血栓(OR=6.84,95%CI,2.11-9.04,P=0.035),血栓抽吸器的应用是术后心肌灌注(OR=0.66,95%CI,0.44-0.92,P=0.009)和MACE的保护因素(OR=0.58,95%CI,0.44-0.95,P=0.041)。结论AMI患者的PCI术中血栓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及短期预后显著相关,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可以减少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其明  宋毓青 《山东医药》2011,51(36):60-6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直接PCI治疗。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90 min 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部分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开口或近端血栓负荷轻重分为血栓抽吸组(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和对照组。观察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后,冠脉血流与心肌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PCI治疗后两组在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有显著差异,X线曝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未行靶血管重建;对照组室壁瘤2例,血栓抽吸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3例;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接受择期PCI治疗的AMI患者,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直接抽吸冠脉开口或近端大块血栓,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进行血栓抽吸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共177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血栓抽吸组(81例),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标准PCI组(96例),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支架直接置入率、术后2 h ST段回落〉50%率、冠脉心肌灌注分级(TMP)和校正的TIMI记帧法(CTFC)血流均明显优于标准PCI组;发病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B型尿钠肽(BNP)值显著低于标准PCI组.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从而改善STEMI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心血管常见疾病,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是AMI的治疗重点。我院从2003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年间救治177例AMI患,在治疗中探讨急诊PCI治疗时间对患近期预后影响,现将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前瞻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接受PCI治疗的150例AMI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PCI治疗,依据PCI 6h后是否发生心肌灌注损伤,将入选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比较,重点分析PCI治疗前血清XBP-1S水水平与患者心肌灌注损伤的关系。结果 全部150例AMI患者,经PCI治疗6h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69例,发生率为46.00%;发生组血清MPO、XBP-1S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MPO、XBP-1S水平与A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有关,各指标过表达可能是A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MPO、XBP-1S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风险的AUC>0.8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以治疗前血清MPO、XBP-1S的cut-off值分别为85.980AUU/L、159.023pg/ml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 AMI患者PCI前血清XBP-1S水平与PCI后心肌灌注损伤有关,可能是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心肌灌注损伤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心肌灌注损伤发生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一种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老年患者。对AMI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尽早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最大限度的保护心室功能。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影响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从而影响PCI术后心肌灌注。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预后的关系,探讨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Yang SS  Li WM  Zhou LJ  Li Y  Wang LF  Han W  Chen YD  Zhou HY  Pan W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136-1140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经皮血栓吸除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5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PCI组(n=28)和PCI联合血栓吸除术组(n=28).于PCI术后24小时、1周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记录各组灌注对比积分指数(CS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透壁性对比缺损长度(CDL)和严重室壁运动异常长度(WML).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各时间点PCI联合血栓吸除术组CSI、WMSI、CDL和WML明显低于PCI组(P<0.05).术后1周PCI联合血栓吸除术组血浆hs-CPR和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4.56±1.98)mg/L比(5.96±2.03)mg/L,P<0.05;(544.7±185.3)pmol/L比(897.6±215.9)pmol/L,P<0.01],血浆MMP-9无明显升高[(672.7±175.9)μg/L比(609.6±196.5)μg/L,P>0.05].结论 与PCI组相比,PCI联合经皮血栓吸除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无再流的发生,改善微循环和心脏功能,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措施之一———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改善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行急诊PCI后可出现无再流现象,使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住院病死率及远期病死率均增加,无再流发生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李虹  闫华  王立忠  柴红  吴迪 《山东医药》2009,49(34):100-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有效灌注,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4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静滴冠心宁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将我院84例首次AMI患者分为两组,HOMA—IR〉5为胰岛素抵抗(IR),非IR组52例,IR组3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发病后24h内行PCI治疗后行心肌呈色分级,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并于术后1周及1个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评价心室功能。结果非IR组心肌组织灌注,PCI术后1周及1个月左心室功能指标优于IR组。结论AMI患者IR会影响心肌微循环灌注、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评价经皮血栓吸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46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23例和PCI联合血栓吸除术组(联合组)23例.于PCI术后24 h和1周行RT-MCE.记录各组灌注对比积分指数(CSI)、透壁性对比缺损长度百分数[CDL/LV length(%)]、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严重室壁运动异常长度百分数[WML/LV length(%)].结果 24 h和1周,联合组CSI、CDL/LV length、WMSI和WMI/LV length均较PCI组降低[分别为(2.0±0.3)与(2.5±0.7)、(1.5±0.4)与(2.0±0.5)、(15.5±5.4)%与(22.8±4.9)%、(9.6±2.5)%与(21.5±4.6)%,(2.1±0.5)与(2.4±0.7)、(1.5±0.5)与(2.1±0.5)、(24.5±5.3)%与(35.6±8.3)%、(15.9±5.0)%与(27.6±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经皮血栓吸除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微循环和心脏功能,使PCI治疗老年人AMI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其主要目标是:1.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发病至开通时间;2.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然而,AMI冠状动脉再通恢复血供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无再流现象(myocardial no-reflow phenomenon),发生率高达37%。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我院1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关系,以探讨老年AMI患者行PCI的最佳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应用替奈普酶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PCI术,研究组行PCI术过程中联合使用替奈普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峰值、术后7 d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血流级别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术后1 d、7 d时的ST段回落整体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STEMI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均分为两组,单纯PCI组行PCI治疗,联合组行血栓抽吸+PCI治疗,此外,两组均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支架植入2h后一般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植入后,联合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比例95.3%(41/43)显著高于单纯PCI组76.7%(33/43)(P<0.05);支架植入2h后,观察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及术后10d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和术后5个月内,两组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STEM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流和左心室功能,促进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冠脉血流并达到心肌组织的完全再灌注。然而,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急诊PCI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准确  相似文献   

18.
杨跃进  赵京林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48-105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能使血栓性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然而,有研究发现冠脉再通后心肌再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组织无再流(myocardial no-reflow),其发生率高达37%~43%。心肌无再流是发生于再灌注后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是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住院病死率增加5~10倍,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实现心肌组织完全再灌注是现代AMI再灌注治疗的最重要目标和再灌注治疗后时代的研究重点,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也已成为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诊断为STEMI、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小剂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抽吸组(治疗组,67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66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情况、术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减少,心肌灌注情况改善、90天MACE下降(2.9% vs.12.1%,P<0.05).而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栓抽吸组32例(抽吸导管抽吸冠脉内血栓,然后置入支架)和对照组46例(按常规PCI进行)。治疗后观察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导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抽吸导管用于急诊PCI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