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特点(附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心电图变化:窦性心动过速18例(81·8%),右束传导支阻滞8例(36·4%),SⅠ>0·1mV、SⅠQⅢTⅢ、QⅢ、TⅢ分别为15、14、17、10例(68·2%、63·6%、77·3%、45·5%)。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V1~V6全部倒置2例(9·1%),V1~V4倒置8例(36·4%),V1~V2倒置12例(54·5%),伴有ST段压低7例(31·8%);溶栓20~48h后心动过速明显缓解15例(68·2%),右束支阻滞消失5例(22·7%)。肢体导联出现SⅠ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9例(40·9%)。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加深10例(45·5%);2~4周后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均消失,2例(9·1%)仍电轴右偏(> 90°)。胸前导联的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到基线。肢体导联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胸前V1~V6导联T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直立。结论心电图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但急性肺栓塞心时电图变化多端,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对比分析入院时及溶栓后心电图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对比患者溶栓前后的心电图表现,总结分析特点与变化规律.46例入院时,其中心电图正常3例(6.5%),心电图异常43例(93.5%);其中窦性心律42例(91.3%),窦性心动过速15例(32.6%),心房颤动5例(10.8%),SⅠQⅡTⅢ波形17例(36.9%),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8.6%),TV1-V4倒置7例(15.2%),ST段抬高或者压低9例(19.6%).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溶栓后异常心电图开始恢复,一周之后基本恢复正常.溶栓前后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仍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参考检查之一.心电图检查是鉴别急性肺栓塞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4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入院时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速30例(71.4%),右束传导支阻滞13例(30.9%),S1QmTm、QmTm分别为18例(42.8%)、7例(16.7%),胸前导联T波倒置17例(40.5%),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21例(50.0%),顺钟向转位23例(54.7%),电轴右偏12例(28.6%),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30.9%),房性心律失常9例(21.4%),肺型P波3例(7.1%),ST段改变13例(30.9%),正常2例(4.7%);治疗2周后的心电图变化为:窦性心率减慢30例,S1TmQm消失13例,S1变浅3例,Qm减小或消失3例,Tm倒置变浅或直立2例,QRS电轴左移10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12例,加深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9例,心房颤动消失7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 心电图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但急性肺栓塞时心电图变化多端,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4.
姚莹 《医学综述》2006,12(8):F0003-F0003
急性肺栓塞现已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由于其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所以漏诊和误诊率普遍很高。如果能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就能大大的降低其病死率。心电图作为一项临床常规无创性检查,对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判断都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回顾分析我院从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间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来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的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出现改变者19例(90.5%),其中窦性心动过速者9 例(42.9%),SⅠ>0.1m V者11例(52.4%),TⅢ倒置者10 例(47.6%),QⅢ-TⅢ者9 例(42.9%),SⅠ-QⅢ-TⅢ者7 例(33.3%),TV1倒置者16 例(76.2%),TV1~V2倒置者9例(42.9%),TV1~V3倒置者6 例(28.6%),TV1~V4倒置者5 例(23.8%),TV1~V5倒置者3 例(14.3%),CRBBB 者2 例(9.5%),ICRBBB者4例(19.0%),顺钟向转位者7 例(33.3%),电轴右偏者3 例(14.3%).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具有非特异性和多性的特点,熟悉常见的心电图征象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和判断,应仔细观察并密切结合其它辅助检查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的特征、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31例(96.9%)患者的心电图异常,T波倒置23例(71.9%),ST段改变21例(65.6%),窦性心动过速19例(59.4%),典型SⅠQⅢTⅢ征者11例(34.4%),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6例(18.8%),aVR导联R波增高4例(12.5%),肺型P波2例(6.3%),高度顺钟向转位1例(3.1%)。经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相比,各项目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无特异性,较为多变,临床上可通过动态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一定程度提高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入院时及溶栓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26例(93%),正常2例(7%).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栓塞酷似心肌梗死心电图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肺栓塞发病急骤,病情险恶,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因未见公开报道,现将我院所见2例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例1 患者,男,62岁.住院号377864.因间歇痰中带血丝,感胸闷6d入院.体检:呼吸20 次/min,口唇微绀,心率80次/min,律齐.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阻滞 ?入院诊断:胃癌肺转移.住院后第2天晚突感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加重,伴晕厥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探讨其对急性PE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1995年1月~2001年2月6年间经肺动脉造影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69例急性PE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心电图分析,其中51例行多次心电图检查,以便动态分析其变化。结果 典型SIQⅢTⅢ改变者仅37.7%,其次为QⅡTⅢ,SI,QⅢ,TⅢ,Tv1-v4倒置,STv1-v4下移,Sv5加深,rv1增宽,r′v1,肺性P波,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等;51例患者中SIQⅢTⅢ有动态改变者18例,其他各种心电图改变亦有部分患者出现动态变化,尤其是38例电轴不偏的患者中,经动态比较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发现16例在发病初期出现正常范围内的电轴“右偏”。结论 急性PE时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多参数综合判断及动态观察有助于P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5.4岁)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证实并排除其它肺及心脏疾病的肺栓塞病人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有以下不同的心电图改变:①窦性心动过速70%。②SI60%、QⅢ70%、TⅢ90%。特别是新出现的上述变化。③电轴右偏30%或不确定者20%,后者表现为Ⅲ导联呈Qr型。④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0%。⑤右侧胸前导联倒T100%。⑥顺钟向转位20%。⑦右室肥厚10%。以上变化呈一过性、动态变化之特征。结论 心电图呈一过性动态变化,主要出现在急性期。心电图变化是非特异性的,须结合临床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诊断方法的应用分析,探讨快捷有效的临床诊断路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肺栓塞患者53例。结果我院的肺栓塞诊断病例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以肺血管增强CT(CTA)、肺动脉造影(DS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下肢深静脉多普勒扫描(US)至少1项阳性为确诊依据,本组53例患者,选择确诊检查的有43例,确诊36例,其中急性肺栓塞发作29例次,慢性肺栓塞7例,其余为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最常见(〉80%);44例心电图检查出现SIQⅢTⅢ改变的有22例(50%),21例D-二聚体检测,阳性有12例(57.14%);47例影像学检查,典型影像学改变有9例(19.15%)。采用肺栓塞诊断积分法将临床综合判断分为高度可能、中度可能和低度可能,与确诊检查相比,急性肺栓塞高度可能符合率最好,中度可能需要作进一步检查,低度可能是否可以作为排除指标在本组不能确定。结论肺栓塞检查的应用提高了诊断水平,因不同方法有其局限性,临床诊断积分法为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提出诊治方案选择提供帮助,也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吴雅峰  杨媛华  王辰 《北京医学》2007,29(11):641-643
目的 应用超声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符合PTE诊断标准的PTE患者502例,其中大面积、次大面积PTE 224例(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 278例(抗凝治疗).超声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者31例,占6.2%.治疗前溶栓组血栓直接征象28例(11.6%),治疗后为8例(4.0%),P<0.01.抗凝组血栓直接征象6例(2.9%),治疗后2例(0.9%),P>0.05.502例患者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者326例(64.7%),治疗前发现静脉血栓血管数为785条(11.2%),治疗后仍存在血栓者458条(6.5%),P>0.05.结论 超声检测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可有助于观察治疗前后变化,以溶栓治疗对血栓直接征象改善显著.下肢静脉血栓短期治疗改善缓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9-11
目的 Wells评分结合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以达到准确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肺栓塞的目的。方法所有急性肺栓塞患者分析心电图变化特点,采用两种方法:一种加做血清D-二聚体检测,另一种做Wells评分总结归类。结果心电图异常合并Wells评分2分以上122例(96.8%),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明显高于心电图结合D-二聚体的检测。结论 Wells评分结合心电图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廉价高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洁  张学群  蔡丽珊  沈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32-1133,11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8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41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6例未见明显右心系统形态改变但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诊断肺栓塞,对可疑急性肺栓塞症进行临床预警,对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症可评价右心系统形态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危险分层,判断其预后,动态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随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45-49
目的探讨中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诊治的142例中危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情况;计算56例中高危患者溶栓及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中危急性肺栓塞临床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晕厥;中高危56例中16例行溶栓治疗,余40例及86例中低危行单纯抗凝治疗;中高危患者溶栓组及抗凝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中高危和中低危抗凝治疗分别有1例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率分别为93.75%(15/16)和92.50%(37/40)(P0.05);两组出血分别3例和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危肺栓塞治疗存在较大挑战,需要临床更多的动态评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张芳  尹博英  杨瑛  王占启  李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64-165,16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58例。根据是否应用阿托伐他汀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阿托伐他汀组(n=26),观察15d。比较两组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胸痛、心悸、颈静脉怒张、P2亢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右心功能不全、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d阿托伐他汀组死亡率及转ICU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APE诊治水平。方法对34例确诊为AP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34例患者中有溶栓适应证9例,其中有2例在心肺复苏时溶栓,均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单纯行抗凝治疗21例,死亡4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因有抗凝、溶栓禁忌3例,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29.41%。24例存活(6例溶栓,17例单纯抗凝,1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论APE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溶栓治疗能提高APE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无明确感染依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合并PE的患者38例(A组),及同期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60例(B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12 h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动脉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并行床边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查体及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口服利尿剂)、长期卧床史(≥7 d)、下肢不等粗(≥1 cm)、D-二聚体水平(≥500 μg/L)、动脉血气中PaCO2水平(<35 mmHg)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卧床史、下肢不等粗、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气中PaCO2下降特点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合并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