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出院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8例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停药原因;并初步探讨依从性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分别占98.3%(342/348)、92.8%(323/348)及81.9%(285/3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1,P=0.000)、文化程度(OR=1.278,P=0.003)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2.012,P=0.008)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随访期间依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3.4%(10/291),显著低于非依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2.7%(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治疗存在非依从问题,影响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是否行PCI治疗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黄惠桥  应燕萍  黎伟  李高叶 《广西医学》2014,(11):1612-16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62例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有关资料,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调查显示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后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为51.1%,明显高于术后12个月的3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住院次数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术后1年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明显下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付费方式以及住院次数是影响冠脉血运重建术后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298例冠心病患者.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冠心病知识水平,健康信念和社会支持,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5.32±6.95)分.其中药物治疗依从得分最高,定期复查依从得分最低,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分别为冠心病知识水平、健康信念及社会支持,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健康信念.结论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依从性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自我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采用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服药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婚姻无相关性(P>0.05).但完全不依从患者均与存在重大负性生活事件(OR=5.23,95CI 2.00~13.69)、家庭支持差(OR=28.12,95% CI 7.58~104.31)、不能定期门诊复诊(OR=5.18,95CI 1.56~17.18)、对疾病知识了解差(OR=5.49,95%CI 2.07~14.60)、药物存在副作用(OR=33.60,95%CI 9.29~121.51)和服药种类数量多(OR=4.4495%CI 1.77~11.17)的等因素相关,而部分依从患者与家庭的支持差(OR=5.63,95%CI1.70~18.60)和药物副作用(OR=4.86,95%CI1.62~14.71)等因素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完全不依从患者与部分依从患者的这几个因素有所不同,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小剂量(<100mg)阿司匹林(ASA)每天服用1次超过1周后其抑制血小板的程度与大剂量一样[1]。然而,常规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前后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为何需要加大ASA剂量及/或合用其它抗血小板制剂?我们观察了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并登记257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住院诊治资料,待PCI治疗后1年采用Morisky问卷调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257例患者PCI术后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48例,依从率仅57.6%,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种类"均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服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后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内科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施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继发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临床事件最重要的机制,因此抗拴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核心环节。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则是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冠心病人群的差异性,如何在冠心病特殊人群中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以自编的“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直接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对服药态度、服药剂量、用药维持时间、工作胜任能力和复发情况。服药依从性好者复发率27.27%,而服药依从性差者复发率96.43%。结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遵医嘱服药重要性的宣教,注重改善家庭环境,是提高院外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过程中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1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发生消化道出血和(或)泌尿系出血设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肾功能、负荷剂量、既往合并基础疾病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出血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消化道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在年龄、是否有既往胃病史、肾功能情况、给予剂量及是否应用PPI因素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泌尿系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在年龄、是否有既往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肾功不全、给予剂量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年龄≥75岁,患有肾功能不全以及应用负荷剂量等会增加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出血风险,临床上应注意识别高危人群,减少抗血小板治疗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由医生给出治疗方案,无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出院时,在医生给出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院外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韩娜 《卫生职业教育》2013,(16):119-12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r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个月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82例成功实施PCI术后6个月的患者,以调查问卷为工具,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CI术后6个月的患者完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仅为40.1%,而44.5%的患者可以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患者的性别、职业和月收入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客观原因,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拉格雷治疗组(研究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活性代谢物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出现的更早,作用更持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格雷具有较好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病因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缺氧、坏死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恶劣,生活习惯改变,冠心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1]。心脏康复是冠心病患者的核心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及患者教育等方式联合作用,为患者提供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全方面且长期的综合管理服务,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不同依从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在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180例进行随访,由临床药师负责,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用药情况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根据随访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依从性好(n=138)及依从性差(n=4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好组主要不良事件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率低于依从性差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好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基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激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随访成功率为100%。A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B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其中A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A_1组(Excel国产支架)与A_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每组75例。其中B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B_1(Excel国产支架)与B_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比较A、B组主要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及心源性猝死、心梗、靶血管再次PCI及出血事件。比较A1组与B1组MACE事件及A_2组与B_2组MACE事件。结果 A、B组治疗前,随访1、2年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18.00%高于B组8.67%(P0.05);A、B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_1组MACE事件发生率24.00%高于B1组9.33%(P0.05)。A_2组与B_2组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比较,发生出血事件没有增多,可进一步有效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中不同支架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有差异,本研究中进口支架XinCEV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无差异,提示此组支架抗栓1年治疗时间已经足够,而国产支架Excel需要更长疗程的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6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并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对服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APTT)和出血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 a,相对于服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显著改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患者凝血3项以及出血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联抗血小板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血小板活性是指血小板在各种诱导剂作用下释放其颗粒内容物,产生生物学效应,在初期止血过程中发生粘附-变形-释放-聚集等反应,这些血小板的基本反应,统称为血小板活化反应。激活血小板的途径包括TXA2、ADP与不依赖TXA2和ADP的第3条途径,血小板的活化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动作用,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内皮下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冠心病患者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7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8例通过冠脉造影或冠脉CTA证实冠脉血管存在有意义狭窄病变,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片,对照组同时接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接受替格瑞洛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聚集率(MPA)以及血小板反应指数(PRI)。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33例(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73.53%)。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MPA、PR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