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腔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2高度,始段与主动脉呈近直角的方向行向外侧入肾,左侧50例右侧49例均为单支型,余为双支型,肾副动脉出现率33%,均发自主动脉或肾动脉;左侧51例右侧50例具肾上腺中动脉,全为1支,101支肾上腺中动脉中,95支起自主动脉。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左肾有二支动脉供应 ,其中一支 (主动脉 )较粗 ,横行向外 ,另一支 (副动脉 )较细 ,向外下斜行。此类畸形罕见 ,现报道如下。男尸 ,约 40岁 ,身高 1 70cm。肾主动脉在第 1、2腰椎椎间盘高度起于腹主动脉左侧壁 ,在肾静脉后方 ,横行向外 ,长 4cm ,近、远端压扁外径均为 0 .8cm。到肾门外侧 1cm处分为前后两支经肾门入肾 ,其压扁外径均为 0 .4cm ,此肾主动脉与正常肾动脉的走行和分支无异。肾副动脉在肾主动脉起端上方 1cm处起于腹于主动脉 ,发出后斜行向外下 ,与腹主动脉夹角 45 ,近侧段在静脉后、肾…  相似文献   

3.
某男尸,约35岁,标本显示腹后壁腹膜后隙。解剖肾蒂时发现左侧睾丸动脉起始及近段变异:左睾丸动脉与到达左肾上腺的动脉小支共同以一短干起始于左肾动脉与主动脉腹部交界处的上角,起始后的短干与左肾动脉约呈45°。此动脉自短干起始后在左肾静脉末端上后面斜向左上方并穿过主动脉肾神经节向下形成了一纤维环,行至距左肾静脉上缘8mm处斜向左下方,逐渐下行至左肾静脉的前面距肾门11mm处下行,继续内  相似文献   

4.
左侧睾丸动脉变异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动脉多数由腹主动脉发出,或由肾动脉及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肾上下极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处发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时,在上述几种常见分支处均未发现左睾丸动脉,而是起自左髂内动脉.此类变异罕见.  相似文献   

5.
随机调查成人尸体左、右肾各50例,共检出肾动脉异常30例,其中左肾8例、右肾22例。右肾动脉血管异常明显多于左肾。30例肾动脉异常中仅见双千肾动脉异常及肾副动脉异常两种类型,分别报告如下:三肾动脉异常:5例肾动脉双千异常中,左、右肾动脉双干异常各1例。且并发肾副动脉畸形;1例右肾动脉双于异常并不全性肾分叶畸形,较为罕见。现将较为少见的4例肾动脉双干异常分述如下:例1:左肾动脉汉干并肾动脉源性肾副动脉。二干肾动脉告发自腹主动脉,上干起点近第三腰椎体上缘,长4.0厘米、外径0.3厘米,在距肾门1.5厘米处发出~支肾副动…  相似文献   

6.
膈下动脉在教科书中一般记述它起始于腹主动脉及其前壁,或起始于腹腔动脉,或以共同干起始于腹主动脉或腹腔动脉。膈下动脉有时一支发自腹主动脉,另一支发自肾动脉,也可以起始于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国外主要文献中报道结果是:认为起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腹腔动脉变异.脾动脉起至腹主动脉.无肝总动脉,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则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自肝左动脉远侧段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则由脾动脉分支,并发出肝中动脉.查阅文献见这种变异较少见[1],本文详细描述腹腔动脉分支及其次级分支的来源、行程,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动脉长度和外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谭理连 《广东医学》2006,27(5):613-614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形成的角度呈直角。肾动脉管径较大,直径约6.6~7.6mm。肾动脉到达肾门之前,绝大多数分为前后两干。前干又继续分出尖、上、中、下四支段动脉,尖段多与上段动脉共干,中段多与下段动脉共干,后干在进入肾门之后延续为后段动脉。肾段动脉在肾内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五个段动脉中,上段动脉、后段动脉在起点上基本恒定,但尖段、中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则变异较大。尖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可直接起自肾动脉干、腹主动脉或前两者的上下交角,这种尖段和下段动脉均不经肾门而经肾上下极穿入肾实质内,常被认为是副肾动脉、迷走动脉,其实就是供应某段的正常段动脉,手术中如果不慎给予结扎,可造成尖段或下段缺血或坏死。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左侧睾丸动脉,于肾动脉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沿腰大肌的前面斜向外下方行走,参与精索的组成。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一例走行变异左侧睾丸动脉,它起于主动脉发出肾动脉稍下方的前壁,沿腰大肌前面斜向左外上方,走向左肾静脉的中点处,向上经左  相似文献   

10.
肾动脉的变异临床较常见,正常肾动脉(一级支)约平第1~2腰椎椎间盘高度单支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到肾门附近分为前、后两干(二级支),经肾门入肾,在肾内再分为肾段动脉(三级支),至各肾段组织。正常情况下睾丸动脉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左肾动脉变异,为积累资料,现报道如下。 左肾动脉为三支,均自腹主动脉发出,于肾静脉后方经肾门入肾。中间支起自第一腰椎下缘水平,斜向外下方与肾静脉伴行,经肾门入肾,长2.9cm,外径0.6cm;上极支在中间支起始部上方0.7cm处自腹主动脉发出,长2.1cm,外径0.3cm,与腹主动脉成直角经肾上极入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胡桃夹”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回顾性观察134例正常检查者及4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左肾静脉最窄内径及左肾门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以明确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对左肾静脉形态的影响,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参考范围。结果134例正常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49.8°±26.2°,“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25.3°±8.0°;正常人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为(1.26±0.72)cm,“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为(0.58±0.21)cm,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的大小影响左肾静脉的形态,漏斗型左肾静脉(左肾门区左肾静脉最宽内径与左肾静脉最窄内径的比值〉3)的出现率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35°时为30.6%((15/49),〉35°时为4.7%(4/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以及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3.
膈下动脉起始类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27具尸体上,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共分四型。第Ⅰ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占50.00±3.14%。第Ⅱ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占40.55±3.08%。第Ⅲ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肾动脉,占7.09±1.61%。第Ⅳ型是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占2.36±0.96%。若合并观察左、右两膈下动脉的起始时,计有三个主型,十二个亚型。第Ⅰ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对称地分别起于同一个动脉,共占33.86±4.20%,其中以起于腹腔动脉者最多(21.26%)。第Ⅱ型是左右两侧的膈下动脉共一总干起始,共占22.83±3.72%,其中以起于腹主动脉者校多(12.6%),起于腹腔动脉者居次(9.45%)。第Ⅲ型是左右侧的膈下动脉的起始动脉不同,共占43.31±4.40%。其中以右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胃左动脉者最多(22.05%);左膈下动脉起于腹主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或右肾动脉者次之(11.81%);左膈下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右膈下动脉起于右肾动脉或胃左动脉者居第三位(8.66%)。  相似文献   

14.
报告一例4岁左右女尸右肾及其血管变异。主要结果如下。1.右肾低于左肾达第5腰椎。外观呈锥体形。肾门绝大部分位于肾的前面,小部分在内侧缘。2.右肾动脉分4大支。其主干绕下腔静脉前面右行,依不同部位又反复分支入肾。3.肾副动脉仅限于右侧,属二支型。肾副动脉上支起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腹主动脉右壁,肾副动脉下支由腹主动脉末端,左、右髂总动脉交界处稍上方发出。4.右肾静脉分上、下二支,收集范围和注入点互异。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右肾肾动脉供应异常,现报道如下。男尸,约5 0岁,身高1 75cm ,右肾动脉分肾上、下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肾上动脉在第1、2腰椎间盘高度起于腹主动脉右侧壁,经下腔静脉、肾静脉后方,横行向右,至肾门外侧3 5cm处分为前后两支,其中后支直接经肾门入肾,前支至肾门外侧2 5cm处又分为上、下两支,进入肾门上端。肾上动脉全长6 3cm ,近、远侧端压扁径分别为0 8cm、0 75cm ,其前、后支近、远侧端压扁径分别为0 4cm、0 38cm ,前上、下支近、远侧端压扁径分别为0 2cm、0 1 8cm。肾下动脉于第4腰椎高度起于腹主动脉前壁…  相似文献   

16.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部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 ̄2高度,  相似文献   

17.
胃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胃的动脉供应类型:单纯型33例(47.14%);附加动脉型37例(52.86%)。二、胃的动脉 1.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动脉者95.71%,起于腹主动脉者2.86%。有1例达走胃左动脉起于肝左动脉(1.43%)。胃左动脉平均直径为3.6mm。其分支有食管贲门支,胃前、后支及胃体支,有时发出副肝左动脉(21.42%),或迷走肝左动脉(2.86%),或左膈下动脉(7.14%)。双胃左动脉及胃左动脉缺如者各1例(1.43%)。 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者为 40%,起于肝总动脉者为24.29%、起于肝左动脉者为17.14%、起于肝右动脉者为4.29%、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者为12.86%、起自胰上后动脉者为1.43%。其平均直径为1.7mm。偶见有副胃右动脉。 3.胃网膜右动脉:全部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平均直径2.7mm。双胃网膜右动脉仅1例。 4.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者为22.86%、起自脾干及其分支者为77.14%,平均直径为2.2mm。 5.胃短动脉:起于脾干者为90%,起于脾动脉者为10%。平均直径为1.4mm。以3~4支者居多。 6.胃的附加动脉:主要是副胃左动脉(20%),左膈下动脉返支(38.57%)。偶见副胃右动脉(2.86%)。三、胃的动脉吻合胃小弯侧,肉眼可见胃左、右动脉吻合成弓者占78.18%;胃大弯侧,胃网膜左、右动脉吻合成弓者占53.7%。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制作一具老年男尸标本,发现肾动脉及其分支存在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和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对双侧肾动脉的起点和各级分支的长度,管径进行观测,报道如下. 1结果 右肾动脉为3支型,均起自腹主动脉右侧壁.第1支起点位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右下方0.8 cm,与腹主动脉成70°角,外径2.3 mm,血管干长5 cm,于腰大肌前方行向肾门.第2支起点紧贴第一支起点下方,外径2.5 mm;在距第2支起点0.5 cm处发出分支行向右上方,供应右肾上腺,经追踪观察为肾上腺下动脉;在距起点2.7 cm处发出分支分别至右肾上段和前段,为右肾上极动脉和上前段动脉;其余终末支均入肾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 ,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腹腔干粗 8.2mm ,长 2 .4cm。在第十二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 ,分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这两支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腹腔干在距起始处 0 .2cm和 0 .5cm处分别发出左膈下动脉和左肾上腺中动脉 ,左膈下动脉在行程中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和胃后动脉 (见附图 )。附图 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肠系膜上动脉在第十二胸椎前方、腹腔干下方 0 .3cm、肾动脉上方 0 .2cm处发自腹主动脉前壁 ,向右下越过左…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肾血管变异,文献报道较多。作者在解剖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到双侧肾血管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 左肾动脉发起后,向左下方跨过左肾静脉上方至其前方,分支进入肾门。左肾静脉出肾门后,经肾动脉后方,勾绕肾动脉走向右上方,经动脉之前,并以40度左右的角度汇入下腔静脉。左肾动、静脉互相以“麻花样”缠绕。右肾动脉有两支,均起于腹主动脉,上支动脉经下腔静脉之后。下支为肾副动脉,经下腔静脉之前。因此,上、下两支动脉围绕下腔静脉形成动脉环。肾副动脉在进入肾门下方的肾实质之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