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彩萍  高寒梅  郭靖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355-2356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67.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巴曲酶,且安全、实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伟  张霖斌  胡丽霞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2):1348-1349
目的 观察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巴曲酶治疗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另外给予巴曲酶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治疗前、治疗后5d检测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巴曲酶治疗组14 d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IB含量均比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巴曲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并与应用生理盐水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观察,在治疗2周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宜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曲酶(东菱迪芙)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6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巴曲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连续积累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吉林省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192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结果:巴曲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巴曲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用巴曲酶及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以疗程14、21、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为标准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人疗程14d、21、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3个月时Barthel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鹏  张向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20-2521
目的:探讨对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降纤酶的首剂量为10^u,第2、3次剂量为5^u,在发病24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定的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用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联用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江平 《中外医疗》2010,29(7):114-1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0%),(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每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9):144-14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株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东菱迪芙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起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d尤瑞克林注射液。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6.86±25.75,治疗后为18.36±20.97;尤瑞克林组治疗前CRP的水平为39.43±19.67,治疗后为6.12±19.3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尤瑞克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在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及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郝茹  张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29):103-10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S全血黏度切变率、200/S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具有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其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秀杰  王明兰 《医学综述》2012,18(12):1952-195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组使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静脉滴注,巴曲酶组单用巴曲酶。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和巴曲酶组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患者均分2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剂、脑细胞保护类药物,全程监控血压、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维持酸碱平衡状态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在该治疗外另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t=17.87,P<0.01);总治疗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57/90)(χ2=16.55,P<0.01)。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表明本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确诊的ACI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风动型(46例),风火上扰型(58例),风痰瘀阻型(64例)3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cy、IM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患者Hcy、IMA水平均高于阴虚风动型和风火上扰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r=0.78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短期预后情况(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7,r=0.88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升高。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清Hcy、IM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血清Hcy、IMA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取ACI病人66例,随机分为ACI对照组(32例)和ACI治疗组(34例),并以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4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4d.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勘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评定)MESS评分.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对照组和ACI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②治疗14d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hs-CRP均明显下降,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③ACI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M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MESS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④患者治疗前的MESS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3,P <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降低血清hs-CRP和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于司源 《黑龙江医学》2012,36(8):590-592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静滴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第1 d静脉滴注巴曲酶10 BU,第3、5 d,各给予5.0 BU巴曲酶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安慰剂静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杏丁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组(对照组)各60例,用药14 d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杏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杏丁组在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组。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