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例单纯冠心病、108例冠心病房颤病人和105名健康人,分别记为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组和健康组。检测对比3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采用Pearson法分析在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LAD)均大于健康组,且冠心病房颤组均大于冠心病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P<0.01),冠心病心绞痛均大于缺血性心肌病;永久性房颤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阵发性房颤(P<0.01)。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呈正相关关系(r=0.603、0.612,P<0.05和<0.01)。结论:冠心病房颤病人血浆D-D、Fg水平升高,且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孟杰  王萍 《中原医刊》2005,32(4):2-3
目的 探讨房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首先房颤经药物等治疗方法转复为窦性心律。用 8导生理记录仪记录房颤复律前后的各项心功能参数。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房颤复律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复律应持积极态度,这对维护患者的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病,老年人更是多见,其中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要及时确诊和处理。笔者对100例确诊为冠心病伴房颤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以探讨。并提醒临床医生对老年人冠心病伴房颤和非老年冠心病房颤加以区别,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注重老年人冠心病伴房颤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梁杰  崔国方 《新疆医学》2002,32(2):24-26
目的:探讨引起房颤的临床病因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逐个查阅病历的方法,选择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患者,对其病因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的病因中冠心病者54%,高血压13.9%,风心病8.9%,特发性房颤12.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其它7.3%,按房颤的分类阵发性房颤88例(64.4%),持续性房颤12.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6%,其它7.3%,按房颤的分类阵发性房颤88例(64.4%),持续性房颤30例(21.9%),永久性房颤19例(13.8%),药物转复共13例,药物转复多为特发性房颤,或冠心病房颤用直流电转复4例,均为药物转复失败者,成功3例,结论:冠心病是房颤的最常见的原因,阵发性房颤常见,病因是冠心病持续性房颤常见是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永久性房颤常见于风心病,严重的冠心病而伴心功能不全者多选用洋地黄制剂,或两者合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房颤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CCU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15例,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冠心病伴房颤组和冠心病非房颤组,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在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房直径与冠心病房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OR:0.883;95%CI:0.846-0.922;P0.001),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冠心病房颤的发病率呈负相关(OR:1.124;95%CI:1.073-1.176;P0.001)。结论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可能是冠心病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0例住院的房颤患者的病因、房颤类型、动脉栓塞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高血压次之。31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44例持续性房颤和75例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26例老年房颤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和肺心病对老年人房颤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肺心病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强化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房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大规模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房颤患病率的增长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病率的增长密切相关[1].房颤的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甲亢、心包炎等.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老年房颤从病因、发病情况及治疗上与年青人有一些不同。现将我们收治的150例老年房颤介绍如下。一般情况及病因 50例老年房颤男45例,女5例。年龄60~81岁,平均63岁。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房颤16例,病程最长者为11年;冠心病37例,其中病窦综合征3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例,甲亢及冠心病各1例,原因不明者6例。临床表现 50例老年房颤以阵发性房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房颤又是冠心病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房颤f波振幅大小是否与左房大小一致,目前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为了探讨房颤f波与左房大小的关系,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ECG和UCG检测,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期以来临床上常将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房颤诊断为冠心病,为探讨不明原因的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我们分析了58例中老年人不明原因房颤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血胆固醇、葡萄糖、心电图、心脏彩超及临床症状等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不明原因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地区714例房颤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品发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2):720-721
收治房颤714例,其中以风心病房颤与冠心病房颤最常见,分别为36.91%和19.53%,心肌病18.64%,先心17.19%。不同年龄组房颤病因的构成差异明显,低年龄组(<40岁),以风心病为主占84.1%,中年龄组(40—6O岁),冠心病占66.1%,风心病15.4%,心肌病7.1%,老年组(60岁)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为主,分别为48.62%、18%、17.5%,风心病下降为12%,提示年龄因素对房颤病因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军离休干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和治疗等相关情况。方法选择68例70岁以上海军离休干部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的分别为14.7%、13.2%、72.1%;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原因(67.6%、50.0%、52.9%);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海军离休干部房颤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重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率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三参养心汤治疗冠心病房颤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参养心汤治疗冠心病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三参养心汤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黏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的房颤症状和心电图的有效率分别为96.3﹪和77.5﹪。结论三参养心汤治疗冠心病房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2011年收治120例合并房颤的患者进行病因及治疗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居首,高血压次之.19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持续性房颤33例,永久性房颤心68例,心室率控制均较满意.结论:房颤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房颤1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恒英 《当代医学》2010,16(13):42-42
目的分析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居老年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51例(33.33%),高心病32例(20.91%),肺心病13例(8.49%),风心病9例(5.89%),瓣膜病16例(10.4%),扩张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例(15.03%),甲亢性心脏病5例(3.27%),孤立性房颤4例(2.6%);阵发性房颤(18例,11.76%)、持续性房颤(33例,21.57%)、永久性房颤(102例,66.67%);心功能I级28例、Ⅱ级81例、Ⅲ级25例、Ⅳ级19例。结论本组分析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预防房颤的重点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军队老年干部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干诊科所有诊断为房颤并且资料完整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无房颤的窦性心律、年龄匹配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用动态心电图和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房颤与冠心病以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240例,男性168例,女性7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房颤发生率为58.32%;房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房颤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房颤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经多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年龄、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裴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55-55,57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月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阵发性房颤可以减少房颤发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老年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临床较常见,为了解中老年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本文分析了18例中老年房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响情况及7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房颤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处理的现况.方法回顾性随访观察(11~67个月)阵发性房颤110例.结果15例拟诊为冠心病者,仅4例被确诊.80例栓塞高危者,仅8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6例置入心脏起搏器者,1例房颤消失,1例房颤发作减少,3例无变化,1例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被动员置入者,1例房颤消失,1例发作减少.结论房颤常被误诊为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的抗凝强度不足;房颤置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掌握欠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