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秀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20-1321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使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与病人情绪紧张,过度劳累,知识缺乏,是否及时就医治疗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6):514-515
急性左心衰竭(acute left heart failure,ALHF)和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或)严重的高端冠脉堵塞患者。院前急救时的一些急性心梗患者开始发病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左心衰竭,提示患者有严重的冠脉堵塞和较大面积的心肌坏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巧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72-4073
心肌梗死是影响人类健康并危及生命的常见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其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进行性改变,可以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现将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水肿、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要紧急抢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内科临床急症之一,发病凶险而迅速,早期死亡率很高,而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很多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所以临床上除了争分夺秒地抢救,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临床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供血进一步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如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或治疗护理不当都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如果提前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猝死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我们对临床上46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了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董兰 《黑龙江医学》2007,31(2):139-13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应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及康复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临床上以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辅助检查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伴有特征性的心肌酶学、心电图的动态改变。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38例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及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患者常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心电图改变为ST抬高或病理Q波形成,可伴有致命性心律失常、休克和泵衰竭等并发症。发病急,病死率高,因此,正确完善地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分析,初步探讨各项救治护理措施的作用,以期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更加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翼点扩大入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109例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109例中,存活79例,死亡30例,病死率27.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尤其是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或急性外伤后脑肿胀者,翼点扩大入路开颅术是一种较充分、有效的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从而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心梗合并症较多,尤其是心律失常,如稍加疏忽,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疗法钱家麒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20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存在严重的原发病,小儿或老年人、伴有多脏器衰竭以及发生多种并发症者死亡率增加,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死亡率较低。尽管最近对照研究尚不能证明早期预防性透析能提高急...  相似文献   

12.
韩翠萍  陈国权 《当代医学》2010,16(9):116-1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量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或坏死所致。AMI为内科常见急症,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AMI不仅对病人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严重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提高ARDS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对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原发病、临床特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用呼吸机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ARDS患者除1例因胸部挤压伤严重、重度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的严重程度、休克、感染、急性肺损伤是并发ARDS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气管插管或切开,尽早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抗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于泳  阮迎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77-378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白食品成倍增加,痛风发病率明显上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其治疗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一组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糜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引起严重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属内科急诊常见的急危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工作压力大,加之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6.
脐带脱垂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肋,胎儿生命,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或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7.
李敏惠  葛伟  郝丽阳 《吉林医学》2008,29(16):1377-137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患者无疼痛),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致部分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的急性粘膜糜烂和溃疡,主要表现是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严重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者,病死率达30%~50%。因此,及时发现和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现将2001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静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36-23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南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从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关健,分为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陈旧期(愈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