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卢洪林 《吉林医学》2012,33(31):6784-6785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CT影像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3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孤立结节型21例(均位于肺野外周),占60.0%。结节大小1.2~6.3 cm,平均(2.9±1.4)cm。其中,肿块内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19例(90.5%),边缘毛刺16例(76.2%),磨玻璃密度影15例(71.4%),胸膜凹陷13例(61.9%),血管集束7例(33.3%),纯的磨玻璃密度影6例(28.6%);实变型9例,占25.7%。病灶中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以右肺为主,内支气管气象略有僵直,实变周边可见毛玻璃影,左肺出现小斑片影。部分内现大量大小不一的泡状影,并叶间胸膜膨出;弥漫或多结节型5例,占14.3%。病灶中均可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纵隔旁结节多呈分叶状,有短毛刺,远侧现毛玻璃影;双肺可见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结合临床特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各型BAC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共69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共25例)、多发结节组(共21例)和肺叶实变组(共23例),比较分析三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为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或混合型;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等,病理类型为黏液型或混合型。结论:熟悉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支气管肺癌早期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型支气管肺癌早期的影像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支气管肺癌≤3cm肺内孤立性结节32例,全部病例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结节边缘分叶、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并肺门淋巴肿大。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对本病例的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4.
黄依莲 《中外医疗》2008,27(27):123-124
目的 探讨多排CT对肺内孤立结节征象的王示,以期连一步提高对砷内孤立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肺内孤立结节的CT表现.结果 本组90例中,良性结节23例,其中,结核球13例,错构瘤5例,炎性假瘤5例;恶性结节67例,其中肺癌63例(腺癌48例,鳞癌10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3倒爷,小细胞癌6例),淋巴瘤4例.典型结节具有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对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而良性结节大多边缘光滑,呈类圈形,较多出现同心园状,爆米花或包膜下钙化.结论 肺内孤立典型结节具有明显的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经过综合分析,绝大多数病例可傲出正确诊断. 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肺内孤立结节的CT表现.结果 本组90例中,良性结节23例,其中,结核球13例,错构瘤5例,炎性假瘤5例;恶性结节67例,其中肺癌63例(腺癌48例,鳞癌10例,鳞腺癌2例,大细胞癌3倒爷,小细胞癌6例),淋巴瘤4例.典型结节具有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对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而良性结节大多边缘光滑,呈类圈形,较多出现同心园状,爆米花或包膜 钙化.结论 肺内孤立典型结节具有明显的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经过综合分析,绝大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薄层CT下肺内淋巴结征象特点,提高肺内淋巴结(IPLNs)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8年4月在河南省登封市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收治的76例IPLN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期收集位于胸膜下≤1.0cm、结节直径≤2.0cm且经病理确诊恶性结节患者150例(160个)、良性结节患者56例(66个)进行对照,采用64层CT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常规扫描,均行1.0mm标准薄层后处理重建,对比分析三组肺结节特点。结果:所有肺内淋巴结发生于气管隆突以下,右肺(65.3%)多于左肺(34.7%),形态多呈类圆形,平均直径(0.66±0.23)cm,边界清楚、光滑。IPLNs组患者肺下叶结节发生率高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Ns组患者结节直径小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Ns组患者CT值高于恶性结节组、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T征象上在形态、边界、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Ns的CT表现有相对特异性,多分布于气管隆突水平之下,形态多为类圆形,质硬,边缘清晰锐利,一般无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通过薄层CT可以提示诊断,重点与胸膜下肺腺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观察.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0例.病理类型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混合癌.将同期本院诊断磨玻璃环绕的炎性结节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病理类型为:球形肺炎、结核球、真菌病灶.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及与肺野交界面CT表现.(2)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形状、边界、边缘、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增强CT差异.结果 (1)研究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均显示境界清楚;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仅有14例显示为清楚,无1例患者显示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清楚;研究组和对照组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及与肺野交界面CT表现有差异(P<0.05).(2)研究组磨玻璃形状、边界、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及增强CT表现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磨玻璃晕征环绕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与磨玻璃环绕炎性结节的CT表现有差异,认真分析磨玻璃形状、边界、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及增强CT表现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征在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有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进行分析,43例SPN作动态增强扫描≥3min,其余病灶扫描≤1min,增强15 ̄20s/次。观察图像肿瘤血管的形态、分布、多少。肿瘤标本在其CT动态扫描肿瘤血管征对应的部位取材,将两者进行半定量对照研究。统计分析肿瘤血管征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CT有明确肿瘤血管征占38.7%(35/92)。肺癌为43.5%(30/69),以腺癌、细支气管癌多见。良性结节为5/23(硬化性血管瘤)。另有含腺癌组织的恶性结节8例和鳞癌2例(10/69),CT平扫即出现点、线样高密度影。结论:CT肿瘤血管征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又一较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在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50例我院病理证实,且直径≤1cm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通过观察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邻近结构改变等情况,判断小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50例患者中包括恶性22例(浸润性腺癌16例,微浸润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鳞癌1例),良性28例(不典型瘤样增生11例,炎性肉芽肿12例,结核肉芽肿3例,错构瘤2例)。比较分析良恶性小结节的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图像,恶性病灶的直边征、钙化率明显低于良性病灶,而深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晕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及邻近结构改变,对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空气支气管征在周围型小肺癌C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支气管征于常规X线上常被视为肺叶、肺段实变的征象。有关此征象在周围肺肿块的CT-病理研究报道极少。本文通过50例周围肺小结节的CT一病理对照来探讨此征象CT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本文收集了近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肺小结节50例:周围型小肺癌37例,其中鳞癌11例、腺癌20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4例;肺良性小结节13例,其中错构瘤1例、肺囊肿1例、炎性假瘤3例、结核瘤8例。肺标本用Heitzman法充气固定20例。CT为荷兰飞利蒲Tomoscan350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部孤立室徽小结节(直径≤1cm)的CT片象,研究微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直径≤1cm的7例肺癌和17例良性结节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肺癌出现较多的CT征象有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供应征及周围血管增粗征,有6例同时出现上述三个以上基本征象,而良性结节只有2例出现,良性结节表现最多的征象是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结论:微小肺癌已具有肺癌的基本CT征像,薄层CT扫描有助于微小结节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内不同病理的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明确病理学结果的SPN共45例,其中,良性16例,恶性29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扫描与后处理,显示SPN的分布、形态及内部特征,并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5例S P N的中,良性结节(良性组)包括炎性假瘤6例,结核球4例,错构瘤3例,隐球菌2例,血管内皮瘤1例;恶性结节(恶性组)包括腺癌21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3例;良性结节组直径平均为2.1 cm ,恶性结节组直径平均为2.6cm ;所有SPN位于肺内侧带5个、中间带12个、外侧带28个,相应部位恶性结节的百分比分别为40%(2/5)、50%(6/12)、75%(21/28),其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恶性结节在肺部的上、下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及支气管气征、血管集束征的发生率,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其中炎性假瘤和腺癌具有类似表现;对于SPN内出现钙化,结核球与错构瘤发生率高;空洞在肺结核和肺癌中出现比例高。结论 MSCT可以充分显示SPN的分布、边缘及内部形态特征,可以达到对良、恶性SPN的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人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对比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人BAC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28例)、多发结节组(24例)和肺叶实变组(26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结论:熟悉青年人BAC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巩晓艳  朱敏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41-1342
目的: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8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高分辨CT影像的及病理的结果,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具有三种类型,其中结节型24例,为单发结节;弥漫型46例,其中腺泡样结节22例,大片实变12例,磨砂玻璃征12例;炎症型16例。结论:高分辨率CT对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多样,结节内细支气管气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炎症型和弥漫型需与肺结核、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 cm,病灶直径为1.4~3.5 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 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 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SCT薄层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薄层螺旋CT与普通螺旋CT对肺内直径≤3cm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的变化探讨薄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2例常规CT10mm螺旋CT发现的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结节,对结节局部重新进行2mm薄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变化的显示情况。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结果:薄层螺旋CT确诊73例,常规螺旋CT确诊34例。X^2=-40.9,P〈0.00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薄层螺旋CT对结节的轮廓与肺结节肺界面变化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螺旋CT,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径≤10 mm的肺结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早期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152例,其中良性51例,恶性101例。通过观察肺结节CT图像特征信息,包括结节平均直径、密度(实性、混合密度、磨玻璃密度)、部位、与胸膜的位置关系(胸膜下、非胸膜下)、形态(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模糊)、边缘(分叶及毛刺征)、充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血管穿行征、胸膜凹陷征及卫星灶,邻近支气管改变。应用深睿全肺增强新冠肺结节AI软件分析,将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寻找其诊断价值的影像学征象。结果:肺结节分析软件诊断结果显示,恶性94例(肺腺癌62例、原位癌30例、类癌1例、鳞癌1例),良性47例(瘤样增生5例、错构瘤3例、炎性肉芽肿34例、炎性假瘤3例、真菌感染结节1例、纤维碳沫结节1例),肺结节分析软件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灵敏度为93.06%,特异度为92.15%,准确度为92.76%,阳性预测值为95.91%,阴性预测值为8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螺旋CT(SCT)薄层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肺内孤立结节45例,分别为肺癌30例,肺结核球10例,肺炎3例,肺错构瘤2例。病灶直径在4cm以内。抽取23例肺癌和10例肺结核球的SCT薄层扫描和常规CT资料进行比较。SCT薄层扫描层厚度以3mm或5mm为主。结果:在病灶形态的显示方面两者相似;而对病灶的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及其与相邻气管,血管的关系等方面,SCT薄层扫描优于常规CT。结论:SCT薄层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如细短毛刺,分叶征,小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同时出现,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定性价值较大,而钙化的形态及脂肪的检出对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的定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肺癌的同层动态增强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的同层动态增强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肺结节 3 6例 (直径≤ 4cm) ,分析其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观察其强化特点。结果 平扫时肺泡细胞癌CT值大于腺癌及鳞癌 (P <0 .0 5 ) ;腺癌与鳞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肺泡细胞癌增强后的最大CT净增值 (增强后最大CT值与平扫CT值之差 )低于腺癌和鳞癌 (P <0 .0 5 ) ;腺癌与鳞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增强后肺泡细胞癌、腺癌与鳞癌在 15、75、13 5、195s时间段及最大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腺癌、肺泡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 ,鳞癌以不均匀强化多见 ,甚至可出现明显坏死。结论 动态CT净增值及肺结节的强化特点对周围型肺癌的分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分析X线和CT表现。结果结节型16例,浸润型9例,弥漫型5例。空泡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13例,分叶征8例,毛刺征16例,胸膜凹陷征4例,蜂房征7例,毛玻璃征3例,血管聚束征18例,叶间裂膨出2例,空洞1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要充分认识征象的重要性,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24例经手术、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CT显示的类型、部位、形态、密度特点,并评价其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单发结节型15例,炎性实变型6例,弥漫型3例。单发结节型主要征象:空泡支气管征11例(73.3%),磨玻璃征12例(80.0%),胸膜凹陷征7例(46.7%),边缘短毛刺8例(53.3%)。炎性实变型主要征象:蜂房征2例(33.3%),支气管枯树枝样充气征3例(50.0%),碎石路征1例(16.7%),血管造影征1例(16.7%)。弥漫型主要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结节影,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部分融合成实变影和"母瘤"。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多样,对各型的征象深入仔细地分析,掌握各型的典型表现,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