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内注射30d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再连续灌胃给药30d,观察乳腺增生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乳腺增生胶囊能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增生胶囊可改变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这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最为常见的疾病,往往伴有心理障碍,是一类典型的情志疾病。精神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乳腺增生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乳腺增生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重视乳腺增生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I号对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Ⅰ号对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并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增生Ⅰ号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结论 乳腺增生Ⅰ号具有抑制由雌二醇、黄体酮致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已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临床随诊,半年至一年后复查。结果:108例乳腺增生患者有4例转变为乳腺癌。结论:乳腺增生是否发展为乳腺癌,取决于导管和乳腺上皮增生的程度和有无非典型性增生。  相似文献   

5.
张伟 《中外医疗》2010,29(1):168-168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一般组织学上将乳腺增生性疾病描述为一类以乳腺组织增生和和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病变,伴有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异常组合。结合病理变化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放射诊断进行阐述,为乳腺增生的影像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乳腺增生的患者进行内外治疗、理疗和心理治疗.结果:1500例门诊就诊患者乳腺增生60%,单纯乳腺增生23%,囊性增生77%.结论:乳腺增生性疾病通过内外治疗、理疗、心理疏导以及综合治疗症状缓解率9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kp2和P21在乳腺增生恶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腺病、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恶变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kp2及P21的表达状况.结果 Skp2和P21在乳腺正常组织及乳腺腺病中均表达阴性;在乳腺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分别为25.71%和37.14%,在乳腺增生恶变中阳性率分别为63.16%和73.68%,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5%和100%,统计学处理显示:二者在乳腺正常组织组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组与乳腺增生恶变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乳腺增生恶变组与乳腺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21对skp2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2=20.915,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kp2和P21表达标呈正相关r=0.563,P=0.000.结论 Skp2和P21均为乳腺增生恶变的危险因素,Skp2和P21可作为诊断乳腺增生恶变及判断乳腺不典型增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周建秦 《当代医学》2010,16(26):97-97
目的通过对153例乳腺小叶增生病人的临床治疗,发现乳腺小叶增生与性行为有较大关系。方法在乳腺小叶增生临床表现出现之时,月经前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有适当的、高质量、正常的性行为。结果性行为可以使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表现减轻或消失。对预防和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有满意的效果。结论乳腺小叶增生的突出临床表现就是周期性乳房胀痛并伴有肿块,它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在乳房胀痛之前,正常性行为对乳腺小叶增生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存莲  何会芳 《吉林医学》2011,(29):6150-6151
<正>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乳腺增生临床上以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医药疗法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樊敏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5-1847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的多发病之一,据中国乳腺疾病防治协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有70%-80%的女性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病情,其并未重视乳腺疼痛、肿块和溢液等异常症状。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乳癖)是指采用中药方剂和加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女性乳腺癌与各种乳腺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手术后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78例(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28例、中度非典型增生30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0例),另选乳腺普通型增生19例、乳腺原位癌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做为对照.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P-1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普通型增生、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3%、28.5%、66.7%、75.0%、80.0%和95.0%.乳腺普通型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ARP-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且表达强度也逐级增高.结论 对乳腺增生性疾病行PARP-1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根据PARP-1的检测结果判断病变向乳腺癌发展的风险性.PARP-1抑制剂可能会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房普查中乳腺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明华 《广州医药》2002,33(3):66-67
目的:通过乳腺普查资料的分析,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厂女工三次乳腺普查中乳腺增生病的病例。结果;三次普查资料显示,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囊肿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结论:乳腺增生病好发于30-50岁的已育妇女,可能是卵巢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而致病。乳腺囊性增生期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临床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FFDM)影像表现,提高对男性最常见乳腺病变的认识。方法:分析27例男性乳腺增生和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FFDM影像表现。结果:男性乳腺增生FFDM影像表现为乳晕后区局限性片絮状的增生腺体(18例),全乳腺体呈扇状或盘状弥漫性增生(5例),腺体增生伴导管增生(4例)。乳腺癌FFDM影像表现为乳头后偏心侧致密肿块,境界清楚,肿块内有低密度灶,伴簇状细点钙化灶。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FFDM影像学特点,可时男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如疑有男性乳腺增生同时伴有乳腺癌时,诊断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名称不一,文献中对乳腺增生病名称多种,例如:乳腺增生症(mazoplasia)、乳腺囊性增生(cysticdisease)、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isplasia)、慢性囊性乳腺炎(chronic cystic mastitis)、良性乳腺病(benign breast diseas)等。近来研究将乳腺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症(mazoplasia),[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0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乳腺间质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结果 CD34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78%、48%及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0,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α-SMA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46%、62%及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2,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α-SMA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结论 富含α-SMA阳性表达而缺少CD34阳性表达的乳腺间质细胞更加有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对大鼠乳房、乳头的直径和高度进行测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浓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判定乳腺增生类型并计算乳腺增生率,锥板法测血液黏度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结果乳癖安胶囊能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房、乳头增高、增大;调节血清E2和P浓度,改善E2/P比值;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改善病理组织变化,抑制乳腺增生程度;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结论乳癖安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16、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20例乳腺普通型增生、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60例乳腺导管内癌进行检测,测定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表达范围和表达强度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率在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逐渐增高,但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高级别导管内癌与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内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疾病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对不同乳腺病变组织进行P16和Ki-67双重标记,有助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部分文献进行整理,从对乳腺增生病的基本认识,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古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法以及现代针刺从内分泌、免疫、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治疗乳腺增生的机理加以综合论述。说明了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