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时纹状体边缘区内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及其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Pulsin elli-Brierley四血管闭塞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用Y迷宫观察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后第5天,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的神经元明显缺失,c-fos蛋白一过性表达增高,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全脑缺血后导致海马以及边缘区等脑区神经元损伤,可能是造成全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原因,进一步证明纹状体边缘区的功能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 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首先在Y-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c-Jun蛋白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迷宫训练1h后,纹状体边缘区内即有c-Fos、c-Jun蛋白的明显表达,尤其c-Jun在边缘区的表达较纹状体其他部位为集中。迷宫训练组动物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c-Jun蛋白的表达数量明显高于假训练组或对照组(P<0.01)。此外,在马、扣带回等处也有c-Fos、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进行Y-迷宫厌暗学习时,纹状状边缘区内的即刻早期因c-fos、c-jun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及其受体的分布特点,再用受体基因封闭方法结合迷宫行为试验研究P物质受体与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结果 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大量的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及受体蛋白和NK1mRNA的分布,封闭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受体基因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内的P物质和受体对纹状体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推测这种作用是P物质通过其受体NK1调节边缘区中的5-HT等神经递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c-Fos 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c-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纹状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c-Fos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c-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9.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 2B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 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复苏机制和脑缺血后凋亡刺激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i-WA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少量细胞核呈蓝染颗粒,于再灌注12h,24h,48h,3d,5d蓝染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d达高峰,7d开始下降.给予亚低温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亚低温脑复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而抑制或阻断凋亡发生的启动级联反应为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下丘脑、子宫ER、PR的影响.以游泳加番泻叶水浸剂造脾气虚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E2、P,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下丘脑及子宫ER、PR,并观察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作用.健脾益气止血方可恢复脾气虚大鼠E2、P的分泌水平,并使子宫、下丘脑ER水平升高,下丘脑PR进一步下降.健脾益气止血方可以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生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7年在纹状体内发现一个新区,根据其部位命名为边缘区。十余年来我们对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边缘区的结构跟纹状体其余部位不同,功能主要与学习记忆有关。边缘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确认。对边缘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人们的智力、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智力障碍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学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本文介绍了对全球医学教育认证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美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论述了医学教育认证的内涵、标准、机构、类别、程序和结论,以及我国开展的医学教育认证实践.  相似文献   

16.
芦笛 《医学争鸣》2014,(4):30-33
大型工具书《中国植物志》中关于马王堆汉墓出土花椒的叙述有一些错误,本文对此加以纠正。其关于花椒在马王堆和满城汉墓中的功能的观点,亦即花椒防腐,也值得商榷。本文认为花椒在汉以前的角色呈现出了医学、饮食和宗教相互交叠的景象;马王堆1号和3号汉墓中的花椒是死者生前作养生之用,而非防腐、治疗疾病或者象征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17.
从医保的角度看病案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陈蓉  李兴红  田伟 《中国病案》2009,10(5):13-14
随着医疗保险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实施,病案的对外功能显著增加,病案的书写质量面临新的挑战。在医保审核过程中发现病案书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信息、诊断、现病史、既往史和检查用药方面,为了维护医院、患者、医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应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社保知识学习;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和监督奖惩;建立病历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在肝硬化病情演变中的重要性及干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及并发症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组24例,肝硬化组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试验组32例。肝硬化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连活菌胶囊维持治疗8周,比较三组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及肝硬化组治疗前后并发症再发率。结果:肝硬化组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内毒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及自发性腹膜炎)明显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内毒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再发率,对改善肝硬化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9月至2016年1月我院61例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实验组,共32例,以常规扩张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9例.分析两组患者皮瓣愈合及皮肤修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共出现6例皮瓣远端坏死,坏死率为20.69%,实验组的皮瓣坏死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共10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34.48%,而实验组共3例出现皮瓣回缩,术后回缩率为9.38%,实验组患者术后回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皮瓣厚度均薄于对照组,均未行皮瓣修薄手术,且其外观及肌肉拉伸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够降低皮瓣坏死率,且能最大程度恢复面部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