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汉、壮、瑶族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异同,为本地区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抽取7~13岁的汉、壮、瑶族儿童,分成7~、10~、≤13 3个年龄组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生)、斜身引体(7岁组和10岁组男生)和引体向上(13岁组男生)的测量;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并遵循自愿原则对约一半的样本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923名各族儿童中,体格发育水平壮族儿童优于汉、瑶族。除13岁组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7岁组血压身高比、7岁组女生立定跳远/身高、13岁组男生引体向上/体重外,其余性别年龄组各机能、素质指标均存在民族差异(P0.05)。3个民族儿童身高、体重影响因素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主要受儿童年龄和父母亲身高、体重等遗传因素的影响。结论广西汉、壮、瑶族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各民族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处,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比较清楚,机能、素质指标的影响因素则不太明朗,还有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城区小学生血压水平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血压的发育规律和了解当前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 【方法】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份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的 2所小学 ,所有 1~ 6年级的 91 1多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由专业人员进行血压的测量 ,同时登记家族史、饮食习惯、年龄、性别 ,测量体重、身高、心率等。 【结果】 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 ,且差别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 (P <0 .0 5) ,但儿童血压与心率则表现为无相关性 ;儿童高血压的总患率为 8.84% ,其中男性为 9.1 9% ,女性为 7.0 5% ,不同性别间差别未见显著性 ;但不同肥胖程度的儿童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儿童期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密切相关 ,与心率无关 ;肥胖、超重、低体重儿童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正常儿童高 ;提示儿童期控制体重和加强营养预防低体重对预防儿童期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和特点,为制定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长生发育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序列研究法,2013-2015年对广西7,10,13岁的汉、壮、瑶族儿童进行2年体格发育追踪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群组7~15岁的体格发育数据,分析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民族差异.首年调查时,各民族的年龄组样本为50~65人,失访率均低于5%.结果 儿童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的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7~9岁女生外,各项指标的性别、年龄别均值皆为壮族高于汉族和瑶族;汉、壮、瑶族男生平均身高年增幅分别为5.46,5.38,5.45 cm,女生分别为4.52,4.44,4.27cm,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身高突增高峰年龄在性别和民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儿童身高增长类型的性别、年龄差异大于民族差异.结论 广西7~15岁汉、壮、瑶族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有相似的顺序,但生长发育速度和水平存在民族差异.在影响民族差异的因素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可能大于民族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6111例儿童血压三年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成都市6111例儿童血压进行三年后的纵向研究。结果为:城市与农村儿童血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市各年龄组血压上升速率不同,城市女性13岁后增加不显著;农村男、女组血压均比三年前有显著性上升(P<0.01);农村组与城市组血压均值相比大多数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近三年农村儿童体重增加较快有关。本文进一步证实心率、体重、身高是影响血压的因素,尤其是心率这一因素可作为研究血压的必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州3~6岁傣族儿童血压心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州 3~ 6岁傣族儿童血压、心率的变化规律 ,高血压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分布特点。为深化儿童保健质量 ,预防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及儿科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点典型整群抽样法 ,抽取以傣族为主体城乡 2 0 32名 3~ 6岁健康儿童为对象 ,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对儿童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进行测量 ,以均值 2个标准差以上为血压偏高。结果 :儿童血压偏高比例 ,4 .13%收缩压偏高 ,3.94 %舒张压偏高 ,各年龄组血压、心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城乡比较、性别比较、民族比较无显著差异 ,年代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儿童血压测定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 ,及时发现血压偏高者 ;儿童血压与遗传、民族、环境、饮食、发育、运动等息息相关 ;对易患儿童定期测查、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定城市母乳喂养儿童1~4岁年龄别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和BMI百分位参考值及百分位曲线。方法 利用2008-2012年我国8个城市地区1 025名母乳喂养儿童1~4岁期间的体格生长纵向随访数据,采用MLwiN2.25软件构建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身高)、年龄别头围和年龄别BMI多水平模型,同期引入家庭社会人口学特征、母亲围产期因素、父母生物学特征以及婴儿性别、年龄、泥糊状食物摄入、患病情况等相关因素。基于模型进行体格生长指标百分位参考值(P3P15P50P85P97)预测以及百分位曲线的拟合。结果 制定出城市母乳喂养儿童1~4岁体格生长百分位参考值及相关百分位曲线。男、女童年龄别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和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且男童的体重、身长(身高)、头围和BMI比女童分别平均高0.56~0.76 kg、0.89~1.12 cm、0.64~0.91 cm、0.31~0.52 kg/m2结论 本研究结果来源于纵向数据,能够为我国城市地区母乳喂养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提供更为科学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天津市409名11~16岁初中学生血压与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血脂、尿钠、尿钾等18个因素的关系,并结合相关分析、向均数的回归的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儿童最初测量的血压水平与儿童血压的联系。认为,影响该人群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心率。此外,父母的血压,特别是父母的平均血压以及儿童本身最初测量的血压水平是预告儿童将来血压水平的很强的因素。儿童血压水平是有相对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为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年龄别血压百分位数的P95从1 040名7岁儿童中筛查出214名血压偏高者为研究组,329名血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身高、体重、胸围、心率、肺活量、血红蛋白、握力、立定跳远、50 m跑、50 m×8往返跑和立位体前屈进行测量。结果血压偏高儿童身高、体重、胸围、BMI、肥胖率和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肺活量/体重指数5、0 m跑5、0 m×8往返跑和立定跳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血压偏高儿童身材较高,体态较胖,心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高血压一级预防应从学龄儿童开始。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血压自然变化规律及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血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为预防成人高血压提供预示价值。方法:采取整群抽样,1988年抽取10个地州市县6种民族3~6岁儿童8 381名,2002年在1988年基础上抽取16个地州市县12种民族3~6岁儿童15 878名进行横向血压调查,2002~2004年在横向调查基础上,选择2~5岁4个年龄组儿童作为纵向研究对象,连续追踪3年的血压变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女儿童血压均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儿童血压与父母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儿童年龄、身高、体重、儿童体重指数(BM I)均呈正相关,并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剔除方程,固定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后,儿童SBP、DBP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系数法显示:儿童期各年龄组无论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并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百分位数法显示:血压偏高发生率2002年和2004年均为11.6%,高血压发生率2003年和2004年均为6.1%,存在轨迹现象。结论:儿童时期血压随年龄上升的现象,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伴随现象,年龄对血压的影响不是一种必然结果,儿童血压存在“轨迹”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7 ~18岁学生形态发育的动态变化,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西7 ~18岁壮、汉、瑶族学生1985年以来的6次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汉、壮、瑶族学生身高、体重与1985年相比均有明显增长,但胸围增长不明显,壮族男生、瑶族男生、瑶族女生呈负增长;各指标的增幅有民族差异,汉族学生各指标的平均增幅远高于壮、瑶族,壮、瑶族之间差异不大;历年来各民族学生身高增幅最大年龄未出现明显提前,身高的成年性差变化不明显.汉、壮族男、女成年身高、体重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胸围波动较大;瑶族各指标均有波动.结论 广西学生形态发育仍具有长期加速的潜能.应对生长发育的民族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各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12县壮、汉族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广西12个县0~6岁壮、汉族儿童生长发育现状,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西12个县23826名0~6岁壮、汉族儿童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发育情况;用Z评分法评价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结果]0~6岁壮、汉族儿童各项生长指标随年龄而增长,以小年龄组生长最快;同年龄的男童体重、身高均值大于女童(t均>2.000,P均<0.05),同年龄、同性别壮、汉族0~6岁儿童生长发育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个月内男、女婴儿WAZ、HAZ均值接近WHO标准的中位数,8月~6岁的男、女童的WAZ、HAZ均值均明显低于WHO标准均值.0~6岁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为6.82%,其中3岁以下的高达8.17%.[结论]广西壮、汉族儿童生长发育存在性别差异,不存在民族差异.而在农村进行婴幼儿科学喂养的指导、促进看护人健康行为的形成、保障婴幼儿营养摄入充足、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今后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壮、瑶、侗、汉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不同民族高中学生337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壮、瑶族男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男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汉族,低于侗族。壮、侗族女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侗族女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瑶、汉族女生。男生T分〉60的检出率壮、瑶、侗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汉族;T分〉70的男生中,壮、瑶、侗族高于汉族,侗族高于壮、瑶族。女生T分〉60的检出率壮族高于瑶、汉族。T分〉70的女生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壮、瑶、侗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因民族不同有各自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白裤瑶地区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西南丹地区白裤瑶族109人、壮族106人、汉族94人进行一般情况、生活行为、心理症状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血脂、血糖。结果调查对象的总患病率为21.36%,男女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2.3%、28.2%;白裤瑶族、壮族、汉族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6.9%、24.3%、27.5%。男性的血压异常、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高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而腰围异常患病率低于女性,汉族的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HDL、高FBG患病率均高于白裤瑶族,汉族的高TG患病率高于壮族,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女性、年龄、饮酒是MS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白裤瑶地区人群MS患病率较高,不同性别、民族MS的患病分类不同,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对M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健调研资料,报告了中国28个民族约50万名男女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应用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和肺活量。结果表明;1.汉族学生的生长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27个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很大,3.生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汉族学生群体间的生长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生长水平高于乡村学生;北方地区学生生长水平高于南方地区学生,不同行政区域间学生生长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本文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及产生差异的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方法 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和汉族男生身体测量数据,整理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臂部皮褶厚度(TST)、肩胛部皮褶厚度(SST)、腹部皮褶厚度(AST)、城乡及“是否遗精”指标,按“是否遗精”分层且调整城乡因素分析蒙古族与汉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11、12、14岁蒙古族男生“已遗精”比例低于汉族男生(0 vs. 8.1%,3.2% vs. 15.3%,62.5% vs. 76.0%,均P<0.05);“未遗精”(11~14岁)汉族男生身高高于蒙古族(1.4 cm,P<0.01)、坐高、胸围、体重、TST、SST、AST、BMI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已遗精”(12~17岁)汉族男生身高、坐高、胸围、体重、SST、BMI高于蒙古族(1.8 cm、0.6 cm、3.1 cm、3.1 kg、1.7 mm、0.7 kg/m2,均P<0.05),TST、AST与蒙古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汉族男生身高指标可能优于蒙古族男生,汉族“已遗精”男生坐高、胸围、体重、SST、BMI指标优于蒙古族,遗精前后两民族男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差异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68名≥20岁黑衣壮族人群的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933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而当地的汉族人群为17.3%(P<0.001);黑衣壮族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2.5%vs.3.9%,P<0.001);黑衣壮族人群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水平也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分别为125.20mmHg±18.62mmHgvs.121.88mmHg±15.99mmHg,P<0.001和48.64mmHg±14.75mmHgvs.44.98mmHg±11.12mmHg,P<0.001;1mmHg=0.133kPa)。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甘油三酯、性别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而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总胆固醇、性别、年龄和饮酒呈显著正相关。黑衣壮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8.6%vs.21.1%(P<0.001),治疗率4.5%vs.15.5%(P<0.001),控制率1.9%vs.10.6%(P<0.001)。结论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过多钠盐的摄入、低文化程度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必须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12个少数民族居民的膳食摄入状况及其特点。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选取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瑶、土家、哈萨克族12个少数民族共6688人为研究样本人群,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所有摄入食物,及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少数民族居民的食物结构主要受环境、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间各类食物消费情况差异较大,彝、瑶、土家族居民的豆类食物的消费量较高,而藏、维吾尔、哈萨克族的居民豆类食品的消费量极低;藏、壮、瑶族居民畜肉类食物的摄入量较高,而禽肉类和鱼虾类食物的摄入量普遍较低;维吾尔、哈萨克族居民奶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较高,人均奶类及其制品的消费量超过了200g;蔬菜的摄入量在地处高原或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中普遍较低,而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蔬菜的摄入量相对较高;部分少数民族的居民盐的摄入量过高,特别是维吾尔、哈萨克族居民盐的平均摄入量高达20g以上。结论少数民族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膳食不平衡的问题,应广泛开展营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倡导平衡膳食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在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德保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出生的4 915例壮族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低出生体重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35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7.28%。母亲孕龄≥35岁(OR=1.72)、身高150 cm以下(OR=2.75)、孕早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 kg/m2(OR=1.68)、血红蛋白浓度<110 g/L(OR=1.50)、孕中期增重少(OR=1.57)、流产史(OR=1.76)、妊娠期高压(OR =5.32)、多产次(OR=1.51)、孕期产前检查少于8次(OR=2.10)等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孕早期BMI≥24.0 kg/m2(OR=0.26)、分娩孕周37周及以上(OR =0.06)、单胎(OR=0.04)等为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孕龄、身高、孕早期BMI、血红蛋白浓度、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产前检查次数等是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了解永州市7~14岁农村汉族与瑶族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为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中的营养状况为判断标准,分层随机抽取永州市农村3 768名7~14岁儿童进行筛查.结果 永州市7~14岁农村非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汉族与瑶族留守儿童,其中身高、体重和BMI非留守儿童比瑶族留守儿童(最低组)分别高2.9 cm,5.5 kg和2.0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1).汉族留守儿童消瘦检出率(24.4%)明显低于瑶族留守儿童(45.1%)(x2=354.466,P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广西壮族13~16岁青少年超声骨密度BUA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住广西百色地区13~16岁正常壮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法国生产的Osteospace干式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右侧跟骨BUA,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13~16岁壮族男女青少年BUA与体重、BMI、年龄、身高及足长均有显著正相关(P<0.01),体重是男女性跟骨BUA的主要影响因素。13岁壮族女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同龄男生,13岁女生的BUA值高于同龄男生,但14岁男生的BUA值显著提高。结论:BUA随着体重、身高和BMI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青春期的启动而显著地增加,青春期是骨量增加迅速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