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接种人胃癌MKN45细胞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将6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30 mg/kg,ip×5,qd)及不同浓度的健脾解毒方醇提物(250、500、1 000 mg·kg~(-1)·d~(-1),21 d)干预。给药21 d后,各组随机处死6只,眼球取血并摘除瘤体,测量瘤体大小和质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的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剩余6只观察荷瘤鼠生存时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瘤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1)、荷瘤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其中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和5-Fu组在瘤体质量、抑瘤率及荷瘤鼠中位生存时间、生命延长率方面均优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且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与5-Fu组的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肿瘤MVD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健脾解毒方能显著下调裸鼠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生长、延长生存期,并对血清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ras/MAPK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玺  王瑞平  赵江 《右江医学》2009,37(5):513-515
目的研究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ras/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用凝胶电泳分析系统比较目的基因与-βactin基因的吸光度比值来反映基因的表达。结果ERK、SOS1、c-fos基因表达降低(P<0.05),MEKr、af、ras、Grb2基因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能通过抑制ras/MAPK信号通路的上ERK、SOS1、c-fos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健脾解毒方对湿热证结肠癌小鼠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复制结肠癌原位模型,其余各组建立小鼠湿热证结肠癌模型。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250 、500、1 00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均干预28 d。干预结束,每组各处死部分荷瘤鼠,测量瘤体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瘤体的Ki67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剩余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  结果:健脾解毒方各剂量组的瘤体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1),荷瘤鼠中位生存时间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均高于低剂量组(P<0.01)。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MVD及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健脾解毒方各剂量组肿瘤细胞Ki67指数、MVD计数及VEGF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呈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湿热证结肠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①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黏附和侵袭的生物行为学影响;②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黏附和侵袭的影响;②利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研究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早期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①健脾化瘀方有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一时间不同浓度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P<0.01)。②健脾化瘀方高、中浓度(2、1mg/mL)作用HepG 2细胞40、60和120min时,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P<0.01)。健脾化瘀方作用HepG 2细胞24h后,侵袭的细胞数减少(P<0.05)。③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作用48h后,有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①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②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③健脾化瘀方有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健脾化瘀方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①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黏附和侵袭的生物行为学影响;②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黏附和侵袭的影响;②利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色法,研究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早期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①健脾化瘀方有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一时间不同浓度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P〈0.01)。②健脾化瘀方高、中浓度(2、1mg/mL)作用HepG 2细胞40、60和120min时,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P〈0.01)。健脾化瘀方作用HepG 2细胞24h后,侵袭的细胞数减少(P〈0.05)。③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作用48h后,有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①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②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③健脾化瘀方有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桂枝茯苓丸及鱼精蛋白做阳性对照,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该方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且作用大小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方剂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分别给予健脾益气药液及生理盐水灌胃后取主动脉血,制备健脾益气方剂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10%含药血清组、10%空白血清组及10%胎牛血清组,处理24 h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凋亡指数以及增殖基因、凋亡基因、血管新生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0%含药血清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值以及细胞中EZH2、UHRF1、CyclinA、CyclinB1、CDK1、c-IAP1、XIAP、VEGF、VEGFR2、HIF-1α、COX2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10%空白血清组及10%胎牛血清组,凋亡指数以及细胞中Caspase-3、PDCD5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10%空白血清组及10%胎牛血清组。结论:健脾益气方剂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生长及血管新生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法[3-(4,5-dimethy-2 thiahiazoyl)-3,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  相似文献   

9.
灵芝孢子粉对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人肝肿瘤模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灵芝孢子粉组,观察裸鼠肿瘤生长。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SP免疫组织化学法及病理Imagepro Plus5.0彩色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灵芝孢子粉为2.1g/kg时,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7.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镜下观察,灵芝孢子粉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组织较多,细胞异型性较小。灵芝孢子粉组VEGF、MVD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结论高浓度及大剂量的灵萝孢子粉对肝肿瘤有明展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肺癌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癌的生长和转移都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新生血管生成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新生血管生成由肿瘤微环境所决定,多种信号分子共同参与其调控。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主要过程可归纳为:(1)肿瘤不断生长促使其微环境内部发生"血管生成转换"而启动促血管程序;(2)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细胞外基质(ECM)降解与重构;(3)内皮细胞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诱导下通过重构的ECM发生定向迁移;(4)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大量增殖;(5)在Dll4-Notch通路的诱导下,最终形成血管管腔结构并具有完善的供血功能。目前,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新生血管生成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均可能成为抑制肺癌的靶点。深入了解肺癌新生血管生成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抗血管、抗肺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兔肝癌裸鼠模型,为兔肝癌可移植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日本大耳白兔肝癌,将获得的肝细胞癌接种于裸鼠皮下,并反复传代,将传代瘤块经体外培养后回植于裸鼠皮下,并继续在裸鼠体内传代。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前5代对裸鼠致瘤率约40%;经体外传代后移植瘤成活率100%,潜伏期7~10d,无自然消退,无转移。病理检查证实该移植瘤保持着兔肝细胞癌特征,肝细胞抗原阳性,甲胎蛋白阳性。结论兔肝部细胞经传代和体外培养可增加移植成功率,并可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2.
紫杉醇对裸鼠人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观察紫杉醇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人肝癌裸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自模型建立次日始两组分别给予13mg·kg-1·d-1剂量紫杉醇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第30d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34和VEGFmRNA的表达水平,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紫杉醇组肿瘤重量、体积、肺转移灶计数、MVD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对HCC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并降低肺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上调SK-Hep1肝癌细胞中lncRNA-AK058003的表达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将lncRNA-AK058003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分别转入SK-Hep1肝癌细胞株中,经新霉素筛选出lncRNA-AK058003稳定过表达的细胞株,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lncRNA-AK058003在SK-Hep1肝癌细胞中的过表达,并且将稳定过表达lncRNA-AK058003的SK-Hep1肝癌细胞和含有空质粒的SK-Hep1肝癌细胞分别注射入裸鼠腋下皮下,定期测量裸鼠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从而计算出移植瘤的体积,饲养35天后测量移植瘤的重量。结果 构建稳定过表达lncRNA-AK058003的肝癌细胞株,裸鼠皮下荷瘤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308.4±439.4mm3)、重量(0.464±0.518g)和生长速度均低于空质粒组(1410.0±973.0mm3 ,1.363±0.856g,P < 0.05)。结论 lncRNA-AK058003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脾切除法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动物模型,在裸小鼠脾内注入人结肠癌细胞,5m in 后切除脾脏。术后第30 天发现肝转移率为100% ,肝外其它脏器未见转移结节,组织学证实肝转移结节为低分化腺癌。结果表明本法可成功地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5.
用人喉癌手术切除标本建立了裸鼠移植瘤模型,已传至13代。原代移植成功率为66.7%,潜伏期30~70d;鼠间传代移植成功率为100%,潜伏期14~19d,生长稳定。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各代移植瘤组织结构与原人喉癌组织基本一致。电镜检查证明,具有人喉癌特征,癌细胞间有大量桥粒,细胞浆中可见张力原纤维,有的张力原纤维与桥粒相连。细胞表面有较大的指状突,核膜较规则,胞浆中线粒体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探讨索拉非尼联合维生素K2的协同治疗效应。方法构建小鼠人肝癌细胞转移瘤模型,分别用1.25mg/kg的索拉非尼和2mg/kg的维生素K2单独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小鼠肝内、肺内转移瘤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联合作用较空白对照及单独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及体积,维持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生存状态并延长生存时间。结论索拉非尼和维生素K2对人肝细胞癌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可抑制肿瘤肝、肺转移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原位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系K562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裸鼠体内接种成瘤后,肿瘤内注射重组反义VEGF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体和PBS,检测反义VEGF体内转染情况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及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注射反义VEGF表达质粒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的MVD显著降低(25.6±5.77VS41±3.8,P<0.05),并且使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结论肿瘤内注射反义VEGF重组表达质粒在体内能有效转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反义VEGF体内的表达能抑制白血病细胞肿瘤的生长,降低肿瘤内MVD,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反义VEGF基因治疗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白血病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孙俊杰 《医学综述》2012,18(7):979-98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困扰妇科医师的难题。由于伦理学问题,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研究,更不能反复地进行有创性检查监测疾病的进展,限制了EMs的研究。裸鼠模型是EMs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准确地再现疾病的特点,并能反映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在研究血管形成等因素在EMs中的作用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方面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裸小鼠和SCID小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人胃癌原位移植后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将MKN-45细胞株接种至裸小鼠皮下,成瘤后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组织块移植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胃壁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所建模型的原位成瘤率、移植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情况。结果①两种免疫缺陷动物的原位成瘤率都为100%;②裸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2884±1337mm3,腹腔淋巴结、肝、肺、膈转移率分别为67%、83%、33%和8%;③SCID小鼠原位移植瘤平均体积4582±1326 mm3(P<0.05),肝转移率90%(P>0.05),与裸小鼠较为接近, 腹腔淋巴结转移率90%,肺和膈转移率分别为100%(P<0.01)和60%(P<0.05)。结论证明应用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较裸小鼠更适用于建立胃癌的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苷磷酸化酶在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化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5例HCC患者围手术期一般临床资料和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TP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的关系;对随访的54例患者作生存分析。结果(1)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2)肝癌组织TP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MVD计数分别为16.14±5.11、10.11±4.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P的表达与肝癌大小、Edmondson分级、包膜是否完整、有无门静脉癌栓明显相关。(4)TP表达阳性HCC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40.0%、66.7%、79.2%;TP表达阴性HCC组则分别为27.4%、31.3%、45.7%。TP阳性HCC组2年、3年复发率明显高于TP阴性组(P<0.01)。(5)54例随访患者,TP阳性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结论TP在HCC血管新生化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HCC术后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