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解剖观察了32例成人男性的锁骨下静脉的锁骨下段。锁骨下静脉与锁骨的交叉点位于肩峰或肩锁关节至前正中线的中点稍内侧,肩峰或肩锁关节至胸锁关节连线的内、中1/3稍外侧。在交叉点和环状软骨与胸骨颈静脉切迹连线的中点之间,作一连线,此连线在锁骨下方的延长线即是锁骨下段的体表投影。  相似文献   

2.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60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海东  王彤 《广东医学》2002,23(2):214-214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目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快速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脏心内膜起搏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长期输液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现就近期我们所进行的 6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一点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 ,男 35例 ,女 2 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 1 3例 ,严重创伤 1 0例 ,脑出血 1 0例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或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机治疗 8例 ,腹腔大出血 5例 ,各种长期卧床须行长期补液治疗者 5例 ,农药中毒 3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 3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例。1 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穿刺误入颈内静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2 0 0 1- 2 0 0 2年为测量中心静脉压力或行静脉营养治疗的需要 ,给 76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结果有 12例患者误入颈内静脉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 ,男 4 6例 ,女 30例 ;年龄 4 5 -79岁。清醒患者 32例 ,昏迷患者 4 4例。采用美国BD公司的 16号单腔中心静脉穿刺圆盘针。1.2 方法 :垫高患者肩背部 ,双手臂放于两侧 ,在右锁骨中外 1/ 3处、锁骨下一指处局麻后进针 ,针尖指向甲状腺方向 ,过锁骨后回抽见静脉血 ,用Seldinger技术置管。2 结果76例患者有 12例误入颈内静脉 ,一般均为术后拍胸片所证…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提高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一针见血率,寻找最佳穿刺点。方法 对256例住院病人采用穿刺置管育贯法进行试验。设试验组A和对照组B。试验组A的穿刺点定在锁骨下内1/3界点,对照组B穿刺点定在锁骨下中点。结果 试验组A一针见血率为95.33%而B组为80.16%,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临床验证,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定在锁骨下内1/3界点为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彬 《四川医学》2004,25(12):1380-1380
病人因脱水、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静脉切开会给病人增加痛苦。我们在临床抢救病人过程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输液,不仅减轻病人痛苦,又能及时、准确、持续的静脉给药,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18例锁骨下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实用价值较大,在某些情况下,比表浅静脉穿刺有较多的优越性,只要正确掌握穿刺方法,一般危险性小,并发症少,以减少病人反复进行周围静脉穿刺的痛苦,有利于抢救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穿刺中使用手三角定位法)和对照组(56例,常规手法),比较两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成功率91.7%(55例),总成功率96.7%(58例),并发症发生率1.7%(1例);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78.6%(44例),总成功率96.4%(54例),并发症发生率5.4%(3例),两组一次性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中使用手三角定位法有较高的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上应用,改进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方法,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128例ASA为2~5级的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72)采用三角肌前缘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56)采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定位标志明确性、首次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用时、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用时、置管困难率、穿刺失败率、穿刺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定位标志明确性(93.1%)和首次穿刺成功率(90.3%)显著高于对照组(67.9%和71.4%,P<0.01);前者首次穿刺成功用时(6.8±3.2)min和穿刺成功用时(9.5±3.6)min显著短于对后者[(10.7±3.5)min和(12.8±4.1)min,P<0.01)]。实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2%)高于对照组(92.9%,P<0.05);置管困难、穿刺失败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穿刺并发症3例次少于对照组5例次(P<0.05)。结论:三角肌前缘定位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精确度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王云辉  卢卉  周小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79-1180
目的:探讨顺-逆静脉穿刺在周围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需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采用顺行静脉穿刺法,第二组采用顺-逆行静脉穿刺法。结果:第一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第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结论:采用顺-逆行静脉穿刺法比单纯采用顺行静脉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0例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99.92%,并发症发生率5.08%,无致命性并发症发生,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动脉损伤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均治愈.结论 熟悉锁骨下静脉解剖毗邻,熟练掌握穿刺置管过程的操作方法及细节,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强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根据笔者从事儿科护理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 ,结合理论实践体会到 :1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正确的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与技巧 ,包括对不同患儿的不同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评估 ,选择好血管、针头、光线与体位 ,掌握进针的手法 ,正确采用易见回血的方法 ,其次还要掌握固定的方法和拔针的技巧。结果 :以上两方面的结合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廖旺军  崔斐  石敏  席菁乐  左强 《河北医学》2008,14(10):1142-1144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的具体方法,提高成功率;探讨系统出现堵塞时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为83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观察术后使用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5例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处理后复通,并正常使用;2例使用1年后药盒损坏,局部渗液,手术取出.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是建立长期静脉通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志平 《中外医疗》2013,(34):29-30
目的 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换术并发症形成患者采取急诊措施予以急救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分析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采用急诊措施予以抢救,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穿刺点出现异常出血、心律失常以及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动脉误穿、心肌穿孔等均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诱发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急诊措施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实施抢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与外周浅静脉注射长春瑞宾安全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少长春瑞宾 (NVB)静脉化疗的局部毒性 ,探讨锁骨下静脉化疗安全性 ,并与外周浅静脉化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1例接受NVB化疗的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滴注组 (4 0例 ,共接受NVB注射 16 0次 ) ,B组为外周浅静脉穿刺滴注 (4 1例 ,共 16 4次 )。NVB以 4 0~ 5 0mg稀释于 0 .9%氯化钠 10 0~ 15 0ml中 ,10 0~ 12 0滴·min- 1 速度滴注 ,再以同样的速度滴入 0 .9%氯化钠 10 0~ 2 5 0ml。结果 :A、B两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 0和 18.2 9%(30 16 4次 ) ;局部疼痛为 5 %和 19.5 %;输液外漏为 0和 7.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穿刺部位感染为 7.5 %(3 4 0 )和 0 (0 4 1) ,穿刺部位出血为 2 .5 %和 5 .4 8%;治疗后病人接受率为 10 0 %(4 0 4 0 )和 70 .73%(2 9 4 1)。结论 :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可杜绝NVB的局部毒性和输液外漏 ,但值得注意的是 ,该方法有一定的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应用中的最佳穿刺部位,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在收治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117例,根据血管情况分为4组,分别选择头皮静脉、上肢静脉、腋下静脉和下肢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进而得出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部位。结果腋下静脉留置时间(5.725±5.538)d,时间最长,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的留置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首选腋下静脉。尤其对于一些需要输入高渗性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既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其特点。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n=60):实验组采用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总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完成时间及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斜角肌-锁骨间隙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