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为政府部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72起,中毒2046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0.49%.死亡人数最多年份是2005年(4人),死亡率为1.04%.食物中毒多发时间是每年的第三季度.食物中毒多发单位是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和个人家庭.食物中毒的种类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种类主要是豆角皂甙中毒.结论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有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到的所有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1年广西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06起,中毒人数7423例,死亡10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10万,病死率为1.43%,平均中毒规模为24.26人/起。报告中毒事件高峰在6月和9月,死亡人数以5月、9月最多。致病因素依次为微生物类112起,有毒动植物类98起,不明原因54起,化学性42起。家庭和集体食堂为高发场所。毒蘑菇、酵米面、自制药酒是导致食物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广西报告食物中毒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农村家庭、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防制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及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1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为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甘肃省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3起,中毒1 110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8%。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以第二季度报告最多。农村是食物中毒高发地区,占90.09%。致病因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多,占39.39%,中毒人数为597人;化学类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占59.09%。结论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仍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亚硝酸盐、农药/鼠药等化学类物质是导致食物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村、学校、餐饮单位是食物中毒的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的特征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开发布的食物中毒情况通报,对2012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1.4%和67.8%;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6.1%.5~10月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70.1%、61.4%和79.4%.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6.3%.结论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首要原因,5~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应在夏秋季对集体供餐单位加强预防生熟交叉污染的培训和监督,普及食物中毒预警知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院院长》2011,(10):21-21
2010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食物中毒类突发事件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7起。与2009年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数量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18.82%和32.92%,但死亡人数增加1.6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预防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广西各区县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并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8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事件155起,占83.79%;食物中毒21起,占11.3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4起,占77.84%,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中小学。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待加强;食物中毒的防控重点在农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广州市2008年食物中毒现况.方法 对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收集的食物中毒资料建立数据库,按时间、致病因素、致病食品、责任单位、引发环节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食物中毒76起,中毒668人,死亡3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共39起,中毒411人.分别占总数的51.32%、61.5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死亡病例数最多,共16起,中毒143人,死亡2人,分别占总数的21.05%、21.41%、66.67%;化学性共14起,中毒60人,死亡1人,分别占总数的18.42%、8.98%、33.33%;原因未明7起,中毒54人,分别占总数的9.21%、8.08%.平均每起患者数最多为微生物性(10.54例),病死率最高为化学性(1.67%).结论 广州市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针对性防控,降低食物中毒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4-2016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3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其中一般事件(Ⅳ级) 63起、占92. 65%,较大事件(Ⅲ级) 5起,占7. 35%;共发病1 186人,死亡7人;主要集中在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2. 06%(49/6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事件总数的54. 41%(37/68);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起,占事件总数的26. 47%(18/68);最初报告人来源于卫生系统的占事件总数的89. 71%(61/68)。结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每年6~8月是防控重点时间段;学校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9.
赵红洋 《广西医学》2014,(7):1017-1018
目的了解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9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9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5起,发病25742例,死亡12例;传染病事件314起(93.73%),食物中毒18起(5.37%),其他事件3起(0.90%)。南宁城区共报告198起(59.10%),辖县共报告137起(40.90%);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213起(63.58%)。335起事件中有313起发生在学校(93.43%)。传染病事件以甲型H1N1流感(191起)和手足口病(39起)为主,食物中毒以植物性中毒为主(9起)。结论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学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2010-2015年襄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做出预警报告,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襄阳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襄阳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发病3 738例,死亡10例,其中传染病事件59起,发病3 328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事件6起,发病342例,死亡4例;环境因素中毒事件2起,发病58例;职业中毒事件1起,发病10例,死亡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43起,占72.88%。学校突发事件51起,占75.00%,发病3 021例,占80.82%。结论襄阳市2010-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多发生在学校,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学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一起婚宴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检测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及提高流调人员和实验室工作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人员肛拭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中毒检测分析.结果 从三份肛拭样品中及不同类的三份食品中检出六株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婚宴中的工作人员造成副溶血性弧菌在食品中交叉污染引起的一次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按表现形式分为五大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包括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所谓群体性一般是指三人以上的;3.重大食物中毒,包括发生急性食物中毒 10人以上 50人以下或者死亡 5人以下的;4.重大职业中毒,即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遵义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遵义市共报告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一般事件2起,相关信息30起;病例382例、死亡5例,罹患率2.08%、病死率1.31%;传染病疫情30起,占事件总起数的93.75%,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6.25%;5~9月为高发期,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占46.88%,病例占93.72%。结论夏秋季应重点加强遵义市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控制工作,特别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河北省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15起(不含未分级),发病病例6802例、死亡54例。传染病疫情占64.6%,食物中毒事件50起(占23.2%);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9起。农村发生129起(60%),城市包括县级市86(40%)。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为大多数,共占61.86%。结论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明显高于2005年,全省各市均有发生,5~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发生事件较多。尤其发生在乡镇、县级小学和市级小学的传染病事件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5.
(记者钱峰)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56起,中毒9021人、死亡235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8起;与2004年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35.5%,中毒人数减少38.2%,死亡人数减少16.7%。2005年各地上报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3  相似文献   

16.
胡萍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32-1233
目的了解香港1978-2008年食物中毒的状况与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香港1978~2008年食物中毒事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港1978~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 228起,中毒人数51 996人,死亡7人。31年来年均发生394起事件、中毒1 677人,月均发生33起、中毒140人。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1 095起),最少的是1990年(96起)。近5年(2004~2008年)年均发生食物中毒826起,中毒3082人。1997~2008年食物中毒事件多发于每年6月~9月;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8.0%;高风险食物主要有烧烤类、寿司与刺身、蚝、海鲜等。结论从香港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来看,微生物类食物中毒居首位。须加强对市售即时食物的监测以及对食品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7.
沈爱军  苏萍  赵丽娜  李素芬 《广西医学》2006,28(10):1603-1604
目的 掌握我市校园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其影响,为建立起严密的预防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05年南宁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5年我市校园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24起,发病1868例,无死亡病例,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的45.00%,发病人数的69.06%.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总病例的67.71%;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传染病疫情乡村高于城市,而食物中毒城市高于乡村,并好发于中学食堂;95%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中小学校;在传染病疫情中,病毒性疾病疫情占半数以上;生物性污染食物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结论 依法对学校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预防机制,加强卫生监督监测,使校园卫生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4—2008年宁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全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41起,报告病人4633人,死亡31人。传染病是首位多发事件,学校是主要突发场所,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死亡占96.77%的是食物、职业、其它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结论应重点防控传染病的暴发;要做好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疾病监测和晨检工作。做好各类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的预防,是减少死亡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回族聚集地区食物中毒的特点.方法 对各类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宁夏2006-2011年全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起,其中发生在回民聚集区9起,中毒起数占总数26.5%;食物中毒涉及281人,占总中毒人数45.8%;死亡3人,占死亡总人数100%.以微生物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做好食物中毒的预警,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