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累及瓣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③感染迁移多见;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为: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数周至数月;③感染迁移少见;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肠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对少见,本节重点介绍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最常受累的部位为瓣膜,但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也可感染.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等.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亚急性多见,约占2/3.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其特征是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和微生物经血行播散于全身组织、血管.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根据发病的情况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心内膜炎,后者远较前者多见.两者在基础病变、致病种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病可见任何年龄,尤以成年男性为多发.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代之以按照感染部位及是否存在心内异物而将IE分成四类:①自身瓣膜IE;②人工瓣膜IE (PVE) (瓣膜置换术后1年内发生者称为早期人工瓣膜IE,1年之后发生者称为晚期人工瓣膜IE):③右心IE;④器械相关性IE(包括发生在起搏器或除颤器导线上的IE,可伴或不伴有瓣膜受累).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至心内膜、心 瓣膜甚至大动脉内膜感染性炎症病变.心内膜炎是指心壁内膜 的炎症.心脏瓣膜最常受累,其次为心腔内膜.当心内膜炎的 损害(赘生物)含有微生物时,则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 个总称,包括了疾病的各种临床类型(如急性、亚急性、人工 瓣膜性感染),也包括了不同的病原(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感染.  相似文献   

6.
1概述 微生物植入心内膜引起的疾病称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生物体往往是一种常见菌,影响部位通常是心瓣膜之一,特征性损害是赘生物.一般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一术语比细菌性心内膜炎更适用,因为该病也可由真病和衣原菌引起.适合临床应用的名称包括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ABE和SBE)、天然瓣膜性心内膜炎(NVE)、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PVE)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1].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引起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病情凶险 ,发展迅速 ,死亡率极高 ,而降低病死率主要在于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 990年至 1 999年收治的 39例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试图从中寻找出针对其临床特征的对策。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①原因不明的发热 1周以上伴主动脉瓣区器质性杂音 ;②进行性贫血 ,肝、脾肿大 ,杵状指(趾 ) ,血沉快 ,皮损等 ;③有栓塞的临床表现 ;④血液细胞培养阳性 ;⑤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主动脉瓣有赘生物或特异性瓣膜破坏 ,而其它瓣膜正常…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1980~1991年在本科住院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52例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IE 的临床变化趋势包括:①无基础心脏病SIE 上升首位(32.7%);②瓣膜受损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多见(77.4%);③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2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加(61.5%);④瘀斑、Osler 小结、Janeway 结节已少见;⑤栓塞和(?)生物的数量具有判断预后的意义;⑥二维超声诊断的敏感性、阳性率高。并对SIE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瓣膜或腱索或大动脉内膜并伴赘生物形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基本病变为心内膜炎症,形成赘生物,主要侵犯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也可发生在其他有病变的瓣膜.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其特征病变是心脏或大血管内膜表面附着有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病原微生物组成的赘生物.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栓塞和血培养阳性.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指病原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和(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以及由于赘生物脱落导致远处栓塞感染转移和脓毒血症的一类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以往将IE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IE分类方法,现已废除。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表面形成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栓。其特征性病变是赘生物形成,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入血繁殖,并在心瓣膜、心内膜或大动脉内膜上侵蚀生长,与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及坏死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样突出物。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最多见,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见;而单独侵犯肺动脉者更为少见,占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的2%。现报道我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肺动脉瓣赘生物患儿一例。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超声心动图已广泛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 ,其优势在于能直接显示赘生物 ;了解有无基础心脏病变 ;继发性损害和合并症 ;判定心功能状态 ,估计预后 ;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超声心动图已被公认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是优于其他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1 超声检查目的1 1 当患者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成立时 ,超声检查的目的为 ①探查有无赘生物 ,其附着部位、大小、形态、数量、活动度等。②受损瓣膜有无穿孔、腱索断裂、反流及其严重程度。③有无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病变。④有无其他合并症 ,…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微生物感染心脏内膜面,伴有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或腱索与心壁内膜。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每一类致病菌及病程均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和预后均不同。IE患者死亡率较高,20%以上。故及时诊断并采取内科、外科联合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故作者对本病致病微生物、临床诊断、治疗进行以下概述。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eardifis,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而动静脉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处的感染虽属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及相应瓣膜破坏。赘生物脱落可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病死率极高。超声心动图能直接观察心瓣膜的形态以及赘生物大小及其分布,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本病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目前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肠球菌。急性IE基本病理变化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和病原体沉着而形成的赘生物。赘生物下心内膜可出现炎性反应和坏死。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炎症,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致病原以细菌、真菌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肿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  相似文献   

20.
自15年前首次用超声心动描记技术检查心脏瓣膜赘生物以来,心脏超声在诊断和处理已知或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方面愈益重要。超声心动描记不仅显示出赘生物,而且还可能提供瓣膜损坏及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瓣膜周围感染的情况。感染性心内膜炎新近形成的赘生物是由附在瓣膜小叶、索、或心室内膜的微生物、白细胞、纤维素和红细胞凝块组成,其形态随感染菌的特性和疾病的活动情况而变,从小的偏平粒状病变到大的带蒂易碎的块状物。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赘生物的治愈,出现了多形核白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