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正常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方法选取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实验组,按照妊娠时期分为4个亚组:妊娠早期(12周,56例)、妊娠中期(13-27周,48例)、妊娠晚期(28周-分娩前,62例)及产褥期(分娩-分娩后3 d,34例)。选取健康非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较早期妊娠组均明显升高(P0.05);较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和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产褥期D-二聚体水平较晚期妊娠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D-二聚体水平会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对孕妇妊娠过程进行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于预防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检测293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组各60例,35~40岁组为113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00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35~40岁组,各50例)的健康非孕女性体检者(健康非孕组)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孕妇各年龄组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健康非孕妇女(P〈0.051);高龄孕妇的D-二聚体高于适龄孕妇组(P〈0.01);高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P〈0.05)。结论 D-二聚体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孕妇的纤溶活性;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对预防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小儿SIR向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儿科病例130例,其中SIRS组95例,非SIRS组35例,SIRS组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分别测定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结果①人院后24h内SIR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而血小板则明显降低(P〈0.01)。⑦入院后24hMOD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而血小板则低于非MODS组(P〈0.05)。③1周后SIRS组CRP仍高于非SIRS组(P〈0.05),但其D-二聚体和血小板与非SIRS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1周后MODS组CRP仍高于非MODS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则无显著差异(P〉0.05)。⑤6例死亡患儿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入院后第3、第5和第7天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RS患儿CRP、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降低,合并MODS时上述变化进一步加剧,随着病情改善可恢复正常。CRP、D-二聚体升高和血小板降低是SIRS患儿病情危重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D-二聚体、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20例SIRS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的项目数,分为Al组、A2组、A3组;根据是否由感染诱发分为B1组(sepsis组)、B2组(非sepsis组);根据疾病结局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的血D-二聚体、乳酸水平。结果SIR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1),各亚组间A3组、A2组间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A1组(P〈0.01和P〈0.05);B1组(sepsi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B2组(非sepsis组)(P〈0.01);MODS组、死亡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和P〈0.01)。结论SIRS时血浆D-二聚体、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测定D-二聚体、乳酸对判断SIRS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艺萍  魏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5):160-160,162
目的探讨晚期孕妇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183例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待产晚期孕妇,定量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和同期住院的妇科非妊娠女性50例做对照。结果晚期孕妇待产组D-二聚体和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1)。结论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晚期孕妇高D-二聚体、FIB水平提示其与妊娠晚期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104例SLE患者和56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组、CTD组和SLE组间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3,P〈0.01)。将所有SLE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SLEDAI积分、IgG水平、GLO水平、胸膜炎和心包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HB、C,、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t=2.757,P=0.013)。SLE患者中抗Sm或抗C,q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抗Sm或抗C1q阴性组(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等反映SLE病情的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预示作用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方法:将42例晚期肺癌(Ⅲb-Ⅳ期)患者分为两组,对2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和22例肺癌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将此42例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20例早中期肺癌(Ⅰb-Ⅲa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并与姑息性治疗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中,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早中期肺癌患者(P〈0.05).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引流前(P〈0.05),且显著高于姑息性治疗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显著升高对肺癌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提示肺癌预后差,需要临床干预,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16例根据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CHADS2评估系统评分,分别按0~6分逐一分组,是否≥2分分为两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查微栓子及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显示,随CHADS2评分分值增加,监测到的微拴子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有增加趋势,0分、1分组微栓子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其他高分值组(P〈0.05),5分、6分组微栓子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分值组(P〈0.05);CHADS2评分≥2分组微栓子检出数量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2分组(P〈0.01)。提示,微栓子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39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阳性(22例)和血栓阴性(17例)组,另选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所有对象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阳性和阴性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血栓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血栓阴性组[(0.70±0.10)mg/L vs(0.41±0.18)mg/L,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增高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对70例妊娠晚期和80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分别进行凝血功能四项指标、D-二聚体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平均PT、APTT、TT显著缩短,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FIB、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妊娠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预防产后异常出血、DIC和血栓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将62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孕妇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所有孕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晨分别采血检测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变化(D-二聚体及FIB)、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羊水指数(AFI)。结果: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及FIB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FI值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改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的血液高凝状态指标及羊水指数,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正常体检和分娩的孕产妇350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实验组)75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组(对照组)275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82、10.497、23.880,P=0.000),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低于对照组(t=2.140,P=0.03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也少于对照组(t=9.572,P=0.000;t=3.109,P=0.002);轻度子痫前期PC高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或0.01);早发型子痫前期的PT少于晚发型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高凝现象,且凝血程度与病情严重度有关,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补锌对孕妇及胎儿的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根据孕中、晚期孕妇的血汞值选取病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汞、血锌水平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应用脂质过氧化试剂盒检测3组胎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显著低于病例组,锌质量浓度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晚期母血中汞质量浓度低于孕中期,锌质量浓度高于孕中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头围、身长、出生体质量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胎盘的GSH-PX、SOD和CAT活性高于病例组,但低于正常组;治疗组胎盘的MDA含量低于病例组,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锌可拮抗汞对孕妇及胎儿的毒性作用,锌的抗氧化损伤作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徐海耿  毛亚飞  王晔恺  花晓艳 《浙江医学》2013,(24):2180-2181,2185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甲状腺激素变化过程。方法选取孕妇358例,检测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并按年龄分组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晚期TT3、TT4。、FT3含量均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30岁年龄组孕晚期TT3、TT4、FT3含量均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岁以上年龄组孕早期TT4、FT4含量均低于0~23岁和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孕晚期TT3、TT4含量31岁以上年龄组均低于0~23岁和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FT3、FT4含量31岁以上年龄组低于24~3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加强对海岛地区孕妇孕晚期尤其是24~30岁育龄阶段孕晚期甲状腺激素的监测,有助干减少当地妊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与健康女性妊娠晚期凝血和纤溶系统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3年3月海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分为PCOS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每组各40例,分别测定妊娠晚期(≥37周)凝血与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X(FX)、血友病因子(vWF)、D—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在PCOS妊娠组明显升高(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晚期相比,PCOS患者血液表现为更加高凝和低纤溶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广西贺州市孕妇和健康妇女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68例来自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孕妇按孕周分为早孕组186例,中孕组730例和晚孕组52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86例来自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对照组妇女全血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比较4组检测值。结果:早、中、晚孕组与对照组相比,铜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中、晚孕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锌、钙在早、中孕期随孕周的增加其含量不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中、晚孕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血镁、铁随孕周的增加其含量不断降低,早、中、晚孕期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铁元素早、中、晚孕组均缺乏明显(P〈0.01)。结论:广西贺州市孕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不同孕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体内微量元素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探讨其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GDM孕妇和125例正常孕妇血清中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结果孕早期及孕中期GDM组血中微量元素锌、镁、铜、铁、铅、锰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GDM组血中微量元素铅、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素铜、铁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锌、镁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GDM组孕妇微量元素锌、镁、铜、铁的代谢失衡,适时监测微量元素的含量,纠正GDM患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状态,对GDM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十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叫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同期收集正常孕妇的资料进行对比,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异位妊娠组平均年龄为(32.35±6.61)岁,正常孕妇组平均年龄为(26.18±8.10)岁,异位妊娠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7.85,P〈0.05);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为(11.18±1.94)分,正常组焦虑得分为(8.24±1.47)分,异位妊娠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t=6.97,P〈0.05);对两组焦虑发生率比较,异位妊娠组心理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x^2=31.20,P〈0.05);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异位妊娠组在躯体化因子(t=4.16,P〈0.05)、强迫症状因子(t=3.95,P〈0.05)、人际关系闪子(t=4.08,P〈0.05)、抑郁因子(t=4.15,P〈0.05)、焦虑网子(t=3.84,P〈0.05)、其他因子(t=3.82,P〈0.05)、总分(t=8.15,P〈0.05)等方面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症状,需要积极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国市孕妇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 891例孕妇外周血中弓形虫IgM和IgG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急性感染组、既往感染组、活动性感染组,随机抽取200名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无弓形虫感染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4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在3 891例被调查的孕妇中,弓形虫感染353例,其中急性感染51例、既往感染197例、活动性感染105例,总感染率为9.07%(353/3 891);对应各感染组及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65%(9/51)、2.03%(4/197)、6.67%(7/105)和1.50%(3/200)。急性感染组和活动性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孕妇弓形虫阳性率高于市区妇女,农民阳性率高于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者,有动物密切接触史和喜食生食者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和活动性感染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建议孕妇加强弓形虫筛查工作,以便及早诊治;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水源、粪便等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