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芸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是广东省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199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光荣称号.李教授从医50余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善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疗效卓著.现将其临床治疗带下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中关于妇科的内容是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思想的重要来源,其至今为止仍被公认为中医妇科界的精华之作。哈氏妇科是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之一,通过五代人百年的临证经验积累、传承与发展,在中医妇科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通过与哈氏妇科临证学习,从"调经众法,以肝为先;病本于肾,治以八法;调治脾胃,以养先天;气血兼顾,当先调气"四个角度,浅谈哈氏妇科基于《傅青主女科》学术理论的临证经验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该文就夏桂成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病案举例,总结夏教授诊治经验特色。夏教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证属肾虚偏阴,癸水衰少,阴虚则火旺,出现心肾之间不得交合。夏教授治疗卵巢早衰强调以协调心-肾-子宫轴为主,交济心肾,发病时,以清心为主,兼顾其肾,症状稳定后,以滋肾为主,兼顾其心。故益肾宁心为调治本病常用之大法。尤为强调"心"的调节作用,治疗的重点应着重在清心安神、心肾合治、清滋同用,以调节心肾、水火既济是阴阳平衡的主轴,病案体现夏教授倡导的心肾子宫轴理论临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妇科治疗输卵管性不孕道地药材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疾病名称"输卵管性不孕"为关键词,以"中医妇科治疗"、"道地中药材用药规律"为副关键词,选择时间段从1996年到2016年,共计20年,对中国知网临床医学学术文献数据总库进行检索筛选,共计对104篇资料文献进行中医妇科治疗输卵管性不孕道地药材用药规律总结,使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用药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104篇文献中中医妇科道地中药材治疗的中药共计155味,以活血化瘀药黑三棱、广西莪术、广西穿山甲、四川路路通、四川川芎、皂角刺应用最多,其次是补虚药野菟丝子、甘肃当归、怀熟地、北柴胡、鹿角霜、南香附、女贞子、巴戟天、肉苁蓉较常用,最后是红藤、丹参、上党参、浙白术、夏枯草适当应用。结论:中医妇科治疗输卵管性不孕道地药材用药规律是以活血化瘀、通络调经为主,补阴阳、调气血为辅,兼以依据不同发病人的体质类型和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药。  相似文献   

5.
采取医学史、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韩百灵中医妇科人生进行研究。发现韩百灵一生临床和治学贵勤是他学术有成的两大核心要素。现依据韩百灵中医妇科研究主线,结合其自述治学过程,将韩百灵中医妇科研究历程划分如下三个阶段:1915-1922年的文哲奠基阶段、1922-1980年的医民救国阶段:1980-至今的百灵妇科阶段。这种治学方法和人生经历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历程阶段的方式,有助于突显韩百灵中医妇科学术特色,有助于从整体角度对韩百灵的学术进行继承。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所著《傅青主女科》为治疗妇科经典著作。傅青主对痛经有着独到的认识,认为肝郁、寒湿、肾虚等是痛经的主要病因,并分别以"宣郁通经汤"、"加味四物汤"、"温脐化湿汤"和"调肝汤"治之,研究傅青主的学术思想既发展和完善了中医关于痛经的病因理论,也为当代中医妇科学临床治疗痛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气血理论是中医重要理论,妇科疾病应首调其气血,哈氏妇科是全国中医妇科十大流派之一,诊治疾病独具特色,哈孝廉教授宗古人"百病皆在调气血"思想,治疗崩漏、产后身痛、滑胎等妇科常见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深入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夏桂成治妇科病重调脾胃之经验朱小纾王鲁芬(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210029关键词妇科病中医治疗调脾胃夏桂成中图号R271.1调治经血之事,临床上素从益肝肾、调气血之法,笔者近随著名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学习,观其验方颇多党参、茯苓、白术、山药、...  相似文献   

9.
中药调周法是中医时间医学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它根据月经节律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的生理特点,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辨病、辨证结合施治,使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符合中医时间医学强调的"整体观""节律性"和"因时治宜"等原则。在治疗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经、月经量少、月经量多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夏桂成教授关于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的创新理论,主要为创立"经间期学说",完善中医女性生殖节律理论;强调调控生殖周期的核心和协调的整体性,创立"心-肾-子宫轴学说";提出以心肾平衡阴阳为主轴、肝脾气血为枢纽的气血阴阳调节理论,构成女性生殖生理的完整调控系统,演绎生殖节律变化。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创建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作为调治女性疾病的治本之法,形成以"调周"为本的治未病理念,为中医妇科理论的创新和临床运用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中医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15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时间3-10d,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采用中医护理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轻松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月经过多一症,是中医妇科的常见病之一.中医对该症的"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超过正常者称月经过多症"的传统界定一直沿用至今;中医将该症归为"气虚和血热"二个证型的传统分型亦沿用至今.这种界定和分型在中医妇科的临床中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尤昭玲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妇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尤师潜心妇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嗜中医经典,科研、教学、医疗都取得较高的学术成果.在妇产科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出血性病证、肿瘤、内分泌失调等疑难杂症的诊治上,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年诊治病人达数万人次,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妇科著名专家.现将随师门诊,悟师学术经验探析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妇科期间,笔者有幸师随夏桂成主任学习半年。临证中笔者以夏教授经验用治妇科多种疾病,获效良好,现举例如下。1痛经(蜕膜样痛经)李某,女,20岁,未婚,初诊。1992年12月15日。患者自15岁月经初潮起,每次行经小腹部呈持续性剧痛,甚...  相似文献   

15.
月经病为妇科常见病,笔者随师学习2年,深感中医辨证治疗该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调周疗法治疗月经病遵循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针对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期治疗,且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十余支,传承千年,名医荟萃,在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病症诊疗中各具特色,善用道地药材、注重调理气血、药用轻省醇正,著书立说,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治崩三法”“经间期学说”等,名医名方辈出,创制“滋肾育胎丸”“百灵育阴汤”“百灵调肝汤”等,收录于国家规划教材,促进了中医妇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人才的培养。通过整理、分析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共性特点与个性专长、当代妇科流派代表名医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以期揭示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传承发扬妇科名家学术技艺的方法途径,共同提升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带下病是祖国医学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又称"下白物"、"流秽物",涉及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现将带下病的中医辨证及相关现代诊断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培养出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中医妇科人才事关重要。针对中医妇科硕士这一群体,文章介绍了思想教育、因材施教、转变观念等方面在培养实用型、全面型妇科人才中的重要性,并将"案例—教材—临床—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引入硕士研究生带教中。既要将中医妇科的传统经典传承发扬,又要将其与世界接轨、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1 李某,27岁,初诊日期:1999-11-01. 患者自诉月经从未来潮,婚后依然未至,平素有周期性腹痛,多方诊治无效.今年10月来我院妇科诊为"原发性闭经,原发性不孕”.经西医治疗,仍未行经,故请求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博大精深,在其文献中养神、调神之法论述浩繁,其内容占据了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地位。从古至今,善养生者尤其擅长调神,将调神视为长寿健康的根本条件。人体的生理活动在神的支配下进行,中医调神理念不仅可以指导人们调治精神,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理身体。基于调神与"养生"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应充分重视调神在养生中的影响,因此对其方法的整理尤为重要。文中对调神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概括,以期对形成以调神为核心特色的养生文化有所贡献,对当代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以及实现延年益寿的目标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