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增强CT图像上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具有特征性:中央瘢痕见于肝局灶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肝癌及肝血管瘤,钙化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癌;动态强化方式"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支持肝癌,"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支持血管瘤的诊断,"牛眼征"支持肝转移瘤等;结合其他期CT的表现大多能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肝脏病变的动脉期强化特性结合其他期CT表现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2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临床、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结果 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典型CT表现: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呈稍高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动态CT增强13个病灶中7个见中央瘢痕,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是FNH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大多数肝FNH的螺旋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DSA及临床观察证实的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36例(共38个病灶,其中4例为外生型)的螺旋CT三期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22个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灶,16个病灶内见结节状或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38个病灶均出现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明显从边缘向中心扩大,延迟5 min有15个病灶呈全瘤均匀强化,23个病灶呈部分强化,延迟10 min后,16个病灶内仍可见结节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4例外生型其增强表现与肝内病灶相似。结论肝脏巨大血管瘤的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CT表现有其特征性,据此可提高肝脏巨大血管瘤的诊断的正确性及与肝内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平扫、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80~300s)增强扫描资料。结果: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平扫13个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者,其中10个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小片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5个病灶还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3个病灶呈高密度,9个病灶呈略高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16个病灶均呈略高或等密度;8个病灶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2个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FNH误诊病例的CT表现及原因.结果 2例误诊为HCC,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1例误诊为肝腺瘤.结论 病灶中心瘢痕征象和病灶整体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FNH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46例肝局灶性病变,回顾分析其CT多期扫描特点。结果6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平扫50例为低密度、12例为等密度,3例为高密度;增强动脉期:38例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9例呈不均匀强化,8例轻微强化或不强化。门脉期HCC55例为低密度,10例为混杂密度;58例肝血管瘤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52例病灶边缘呈结节状、点状及小球状高密度强化,5例几乎不强化,1例不强化;门脉期:43例边缘点状强化,10例强化高于肝实质,5例强化呈等密度。18胆管细胞癌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不断增强,延迟呈持续强化。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均为低密度,动脉期强化为高密度,中央见低密度低密度不强化影,门脉期强化呈略高密度,延迟呈相对低密度,其中2例中心瘢痕区可强化,呈相对高密度。2例肝腺瘤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结论严格控制螺旋CT的多期扫描时间,掌握好多期CT影像改变特点,螺旋CT对大多数HCC、肝血管瘤能做出正确诊断,其他如不典型HCC、肝腺瘤、FNH单从影像对其鉴别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MSCT表现。结果 13个FNH,平扫10个为低密度,3个为等密度,其中9个病灶中央有点、条状及裂隙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基本均匀一致,其中6例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动脉。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11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个为略高密度。9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6例有延迟强化。结论 MS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例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及1例病变未见明显增强,其余病灶均有明显强化,6例在多排CT上可以看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呈略高、等或略低密度。20例病灶中,13例伴有中心瘢痕,延迟期均有强化,7例未见中心瘢痕。其他特殊的影像表现有:多FNH结节2例,假包膜样强化2例,钙化1例,中心坏死1例。结论 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供特点,多排CT对显示FNH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较强优势,可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动脉早期(EAP)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行MSCT扫描(平扫、增强EAP、门脉期),分别由两位资深影像医师独立进行阅片,分析各病变EAP的显示情况及强化特点。结果 130例患者中82.3%的病灶EAP有强化,分别为HCC(92.5%,37/40),肝血管瘤(100%,34/34),肝转移瘤(83.3%,25/30),肝脓肿(100%,10/10),胆管细胞癌(25%,1/4)。其中病灶内异常血管及不均匀强化对HCC、边缘结节状强化对血管瘤、环状强化对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分别为79%-100%和91%-100%。结论 MSCT增强扫描EAP在肝局灶性病变的检测、定性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决,其中10侧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细菌培养诊断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其中15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11例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余4例同时经CT,MRI平扫检查和增强检查。结果共3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增强CT 24个病灶脓肿壁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肝脓肿在MRI平扫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1WI上表现在稍低信号。灌注成像上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影像能较好地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特征,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OT、MRJ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蕾  王海林  吴梅 《广州医药》2005,36(4):54-56
目的 分析肝局灶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强化方式并评价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肝局灶性病变的CT扫描动脉期图像,将其强化方式划分为六类并结合相应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6.5%的病灶有动脉期强化,阳性预测值≥83%、特异性≥94%的强化方式有:肝细胞癌的不均匀强化或病灶内异常血管,血管瘤的周边结节状强化,转移瘤的完整环形强化及脓肿的靶状强化。结论 上述五种肝局灶性病变的动脉期强化方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